淮陰水利樞紐

淮陰水利樞紐

淮陰水利樞紐,又名楊莊水利樞紐,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西楊莊,地當中運河和裏運河銜接處,廢黃河、鹽河淮沭河亦交匯於此,是分泄淮河幹流洪水和溝通京杭運河與淮北諸河航運的關鍵工程、淮河下游具有綜合效益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陰水利樞紐
  • 別稱:楊莊水利樞紐
  • 位於:淮安市淮陰區西楊莊
  • 控制水系:大運河、廢黃河、鹽河淮沭河
  • 建設時間:1930年代~1970年代
工程背景,工程概況,工程建設,工程效益,

工程背景

淮陰(楊莊)水利樞紐的地理位置淮陰(楊莊)水利樞紐的地理位置
淮陰(楊莊)水利樞紐,在淮陰楊莊西側,為中運河裏運河二河淮沭河鹽河張福河廢黃河等七河交匯處。1194年黃河奪淮前,淮河、泗河在楊莊附近交匯。1688年中運河及下中河(鹽河)開成後,楊莊就成為黃、淮、運、鹽諸河的交匯處。1851年洪澤湖決堤,淮水南注入江。至1855年黃河北徙後,淮陰以下廢黃河嚴重淤高,排洪能力銳減,淮河洪水仍大部入江。民國時期為運河航運建成淮陰船閘,並為導淮入海修建楊莊活動壩。新中國成立後興建分淮入沂、淮水北調工程,先後建成淮陰閘、淮漣閘、淮陰船閘、複線船閘、鹽河閘、鹽河船閘、淮沭河船閘等10餘座大中型工程,成為一處既能分淮入沂,又能淮水北調、江水北調、兼有航運、發電多種用途的水利樞紐。
淮陰樞紐概貌淮陰樞紐概貌
五岔河口五岔河口

工程概況

淮陰(楊莊)水利樞紐主要建築物分布淮陰(楊莊)水利樞紐主要建築物分布
淮陰船閘淮陰船閘
淮陰老船閘、淮陰船閘、淮陰複線船閘
淮陰老船閘,於1936年建成,閘室長96.8米,寬16米,門檻水深2.5米,並開船閘上下游引河,長1500米,溝通裏運河,縮短航程12公里,改變了運河河道彎曲,水位差大的局面。船閘為樁基,打大小木樁1397根,樁木從美國進口,所用鋼材、閘門、閥門及啟閉機均向美國購買。抗日戰爭期間船閘遭到破壞,於1952年修復。
1959年興辦大運河整治工程,因淮陰市城區房屋密集,裏運河斷面狹小,無法擴建,改從淮陰市區南側開挖新河,西起楊莊,東至淮安,並在淮陰老船閘南側的新運河上興建淮陰船閘,於1961年建成。閘室長230米,寬20米,門檻水深5米,通航標準為2×2000噸標準船隊。
1988年又建成複線船閘,閘室長230米,寬23米。淮陰老船閘同時拆除,變為複線船閘的下游引河。
楊莊活動壩(水閘)楊莊活動壩(水閘)
楊莊活動壩及水電站
楊莊活動壩(水閘),於1936年建成。為民國時期導淮人海的起點、洪澤湖泄洪經廢黃河入海的節制閘,也能下泄經中運河分流的沂河洪水,同時調節裏運河水位,利於通航與灌溉。全壩分設5孔,每孔淨寬10米,當壩上水位13.6米時,可排水455立方米每秒。兩側岸牆為鋼板柱,便於人海水道擴建向兩側增孔。閘底部為洋松圓木樁基,底板、墩身及橋樑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閘門為鋼質平面直升閘門。鋼材、鋼門、啟閉機向英國訂製,木材向美國購買。抗日戰爭期間活動壩遭到破壞。於1951年至1952年6月修復,原鋼板樁岸牆改為混凝土空箱式牆,閘門改為鋼架平面閘門,增裝滾輪,改為電動啟閉。實際最大流量681立方米每秒。
1977年活動壩的左側建成水電站,利用廢黃河灌溉水和洪澤湖廢泄水發電,裝機12台,總容量為192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700~1100萬千瓦小時。
2016年進行除除加固。新建楊莊閘:主要包括土方開挖及回填、閘室及上下游翼牆混凝土、混凝土護底護坡、砂石墊層、拋石防沖槽、灰土路基、攪拌樁及防滲牆基礎處理等土建工程;閘門及啟閉機設備安裝、電氣設備安裝。 拆除工程:包括老閘上下游混凝土鋪蓋拆除、上下游塊石護底及護坡拆除、砂石墊層拆除、閘門拆除、老閘交通橋拆除、鋼板樁拆除、水文自計台拆除等。老閘加固:混凝土炭化處理、破損部位修補、老閘交通橋加寬等。
淮陰閘淮陰閘
淮陰閘及淮沭河船閘
淮陰閘,為二河穿過中運河向北進入淮沭河的控制建築物,1958年興建,1959年10月建成,共30孔,每孔淨寬10米,總寬345.4米,底板高程6.0米,閘頂高程17.0米,設計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至1994年止,實際最大分洪1210立方米每秒(1991年7月)。閘門原為弧形鋼架木質面板閘門,1976年改換成鋼絲網水泥面板。
淮沭新河建成後。為溝通連雲港市與淮陰市水運,1965年1月在淮陰閘西側建成淮沭河船閘,閘室長135米,寬12米,可通過800噸標準船隊,年通航能力225萬噸。
鹽河閘鹽河閘
鹽河閘及鹽河船閘
1958年開挖淮沭新河後,將鹽河上游切斷。1959年4月在淮陰閘東側建成鹽河閘,為鹽河兩岸輸送灌溉用水。鹽河閘分12孔,設計流量276立方米每秒。其中3孔淨寬4米,結合發電,裝機3台,總裝機1500千瓦,年發電量800萬千瓦小時。
1961年5月,在鹽河閘的右側建成鹽河船閘,以維持鹽河通航,閘室長135米,寬12米,可通過800噸標準船隊,年通航能力300萬噸。
淮漣閘淮漣閘
淮漣閘、瑤河閘、張福河船閘
淮漣閘:為淮漣灌區渠首閘,1959年6月建成,負擔淮沭河以東、張河以西、北六塘河及南六塘河以南、鹽河以北淮陰、漣水兩縣5.59萬公頃農田的灌溉任務。閘分6孔,每孔淨寬4米,設計流量110立方米每秒。
2019年進行了除除加固,新建淮漣閘工程等別為Ⅲ等。共3孔,單孔淨寬8米,總淨寬24米,布置3扇平面鋼閘門8.12×4.7米(寬×高),配3台套QP-2×160千牛卷揚式啟閉機。通過本次除險加固,解決影響工程安全運行的問題,充分發揮淮漣閘擋洪和灌溉功能。工程自2016年4月通過水下工程階段驗收後,截至2020年4月,總計開關閘門93次,累計供水13.49億立方米。
瑤河閘:廢黃河在楊莊附近與運河相交。由於廢黃河泥沙淤積,淤灘高程達10米左右。遠高於原設計河底高程6.0米。為防止廢黃河泥沙繼續淤積二河與運河,在廢黃河入二河處打壩堵閉,興建瑤河閘,排水改由張福河人洪澤湖,對減少淤積起了一定的作用。瑤河閘分6孔,每孔淨寬3米,設計流量100立方米每秒,1974年10月建成。
張福河船閘:張福河南通洪澤湖,北入二河。為了溝通洪澤湖與京杭運河的水運及擋洪,1976年11月在碼頭鎮北建成船閘一座,閘室長100米,寬8米,通航標準為600噸,年通航能力200萬噸。

工程建設

淮陰水利樞紐,除少數水利建築(淮陰老船閘、楊莊活動壩(水閘)於1936年建成),大部分是從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代至1980年代逐步興建完成。
1959年興建淮陰船閘,於1961年建成。1958年~1959年10月建成淮陰閘,1959年4月建成鹽河閘,1959年6月建成淮漣閘,1961年5月建成鹽河船閘,1965年1月建成淮沭河船閘,1974年10月建成瑤河閘,1976年11月建成張福河船閘,1977年建成廢黃河楊莊水電站,1988年又建成淮陰複線船閘。以後又經多次除險加固。

工程效益

淮陰水利樞紐是江蘇省分淮入沂、淮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樞紐,該工程在歷年灌溉供水、防汛抗早中發揮了巨大效益。至1987年,沂水調入洪澤湖50億立方米,達到淮沂互濟的目的。抗早、排澇抽水量達到558億立方米,自流引江以600多億立方米,為淮北地區“旱改水”和里下河地區“漚改早”提供了豐富的水源。新增和改善航道700多公里。大量水利工程的興建,為蘇北的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水利條件。徐、淮、連三市的水稻面積,從建國初的二三百萬畝,發展到1000萬畝左右。
徐淮地區的糧食產量由1949年僅18億公斤,1987年已達到1億公斤,結束了長期以來南糧北運的歷史,成為江蘇新崛起的商品糧基地。里下河地區(包括射陽河兩岸)400仍余萬畝一熟漚田,全部改為稻、麥兩熟,農業生產面貌大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