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北調

淮水北調

淮水北調是一項水利工程,是指將淮水資源調往淮北市、宿州市以及蚌埠市淮河以北的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水北調
  • 地點:淮北市、宿州市
  • 類別:工程
  • 相關:水資源
工程背景,規劃範圍,輸水方案,工程規模,工程措施,

工程背景

淮北市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5、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5,耕地畝均水資源量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3、全國平均水平的1/5。從20世紀後期開始,隨著城市工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用水量增長迅速,地下水超采,地表水體自淨能力降低、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農村生活生產受到影響,城鎮供水安全受到威脅。
淮北市是全國著名的煤炭、能源基地,域內煤炭儲量豐富、品種齊全、品質優良,是火電、煤化工的優質用煤,是安徽省政府“861”行動計畫中確定的皖電東送電源基地和化工產業基地。同時,淮北地處淮北平原糧食主產區,近年來經濟林發展迅速,糧食、木材深加工成為當地經濟成長點之一。目前安徽省皖電東送工程已進入實質性進展階段,一批煤化工、食品加工建設項目正在積極申請立項。煤電、化工、食品加工等工業用水保證程度要求高,耗水量大,在當地水資源條件已難以為繼的情況下,這些工業項目的建設受到嚴重製約,供水安全成為淮北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統籌協調該地區城市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有效緩解淮北經濟發展特別是煤電、化工工業建設所面臨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在省水利廳的領導下,開展了安徽省淮水北調工程。

規劃範圍

規划水平年近期採用2010年,遠期採用2020年。
規劃期內淮水北調工程直接供水目標為淮北市新建工業項目,並按近期50%、遠期80%的比例以外調水置換現狀部分工業用地下水,置換出的優質地下水用以滿足城鎮生活用水需要;同時,通過限制深層地下水的開採使地下水位得以恢復,以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村用水條件;調水工程兼顧輸水沿線乾旱年份農業灌溉補水和生態用水,通過補水和促使水體循環增強輸水沿線河流水體的自淨能力,改善水生態環境。

輸水方案

淮水北調工程骨幹輸水線路採用明渠輸水方案,線路分為三大段:淮河—新汴河、新汴河—淮北市北市區、淮北市北市區—蕭縣縣城。具體線路為:在淮河幹流蚌埠閘下的五河分洪閘附近抽引淮河水,向西經香澗湖至澮河固鎮閘下設二級翻水站,沿劉園乾溝、五固河、三八運河北上入沱河,三級翻水至婁宋溝後,跨沱河經勝利溝入新汴河,順新汴河向西建站翻水到二鋪閘上;自二鋪閘上向西沿新汴河、沱河上段經四鋪閘翻水站翻水至四鋪閘上,沿王引河向北輸水,至青阜鐵路橋附近翻水後經侯王溝送水至黃橋閘上;向蕭縣供水沿蕭濉新河、岱河上段分別經賈窩閘站、岱山口閘站提水至岱山口閘上。
淮水北調近期工程從淮河北岸到黃橋閘全長184km,遠期工程從黃橋閘向北延伸至岱山口閘長41km,調水線路總長度達225km。
關於沿澮工業區問題,規劃考慮了淮北市臨渙和宿州市祁縣兩個規劃工業區的供水線路。規劃推薦在近期建設淮水北調骨幹工程(即採用明渠調水至新汴河、沱河上段)的情況下,祁縣工業區從新汴河、臨渙工業區從沱河四鋪閘引水;若沿澮工業區用水先於淮水北調主體工程建設,建議採用管道從胡窪閘上取水。

工程規模

近期工程:抽淮流量50m3/s,出香澗湖22m3/s,到二鋪閘上15m3/s,多年平均調水量12400萬m3;到四鋪閘上7m3/s,多年平均調水量6370萬m3。
遠期工程:抽淮流量50m3/s,出香澗湖36m3/s,到二鋪閘上30m3/s,多年平均調水量40630萬m3;到四鋪閘上17m3/s,多年平均調水量25640萬m3。

工程措施

淮水北調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輸水河渠工程、泵站工程、節制閘工程、水情水質工情管理及水保環保等專項工程。
近期主要工程措施有:按遠期引水規模疏浚拓寬劉園乾溝與侯王溝等、新建五河站;新建、加固或重建沱河閘、靈西閘、二鋪閘等節制閘(涵);新建劉園站、婁宋站、二鋪閘站、四鋪閘站、侯王站等6座泵站。近期工程投資為52900萬元。
遠期增加的主要工程措施為:對輸水河渠進行整修防護,維修加固賈窩閘、岱山口閘,擴建除五河站以外的5座翻水站,新建賈窩站、岱山口站。遠期增加的工程投資為221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