浹日

浹日,讀音是jiā rì。意思是古代以乾支紀日,稱自甲至癸一周十日為“浹日”。

基本介紹

  • 繁體:浹日
  • 拼音:jiā rì
  • 釋義:古代以乾支紀日,稱自甲至癸一周十日為“浹日”
解釋,出處,

解釋

古代以乾支紀日,稱自甲至癸一周十日為“浹日”。

出處

《國語·楚語下》:“遠不過三月,近不過浹日。”
韋昭 註:“浹日,十日也。”
《新唐書·竇參傳》:“不浹日,貶參 郴州 別駕。”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虞並甫奏章》:“﹝ 虞並甫 ﹞以父病齋戒浹日。”
清 方苞 《兩朝聖恩恭記》:“六月中旬,命回京充 武英殿 總裁,浹日,發《御製分類字錦序》,命校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