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經濟開發區

海鹽經濟開發區

海鹽經濟開發區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堍,南瀕杭州灣,緊鄰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嘉興港海鹽港,是全縣的外資集聚區、產業新區和科技園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鹽經濟開發區
  • 創建時間:1992年7月
  • 常住人口:5.1227萬
概況,發展優勢,發展成果,未來展望,

概況

海鹽經濟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7月,1994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56.82平方公里(其中,海鹽港區6249.6畝,折4.17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社區)和1個集鎮居委會,常住人口5.1227萬,其中戶藉人口4.1645萬,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園區有外商投資區、海豐民營工業園、海興民營工業園和標準件工業城。
海鹽經濟開發區已引進各類項目295個,總投資10億元,其中外資項目27個,契約利用外資5251萬美元。聚集了以電子、建材、輕紡、機械為主體的產業群,形成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工業區。
初創時,開發區位於縣城武原鎮之北,規劃面積為4.41平方公里。1994年8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控制面積擴大到9.4平方公里。至2003年底,9.4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已基本開發完畢。這期間,建起了占地514.37畝,總投資1.999億的標準件工業城,成為浙江省“十五”特色工業園區。建成了占地80畝,總投資8000餘萬元、集服務、轉化和孵化功能於一體的科技創業園。成為全縣對外開放的視窗和經濟新的增長點。
2002年9月,因杭州灣跨海大橋建設,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海鹽杭州灣大橋新區,為開發區的擴容部分,規劃控制總面積為2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2.5平方公里。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指示開發區“退出老區、開發新區”,並將大橋新區內的東港、新海、新城、西塘、曙光、王莊等6個行政村及成建制的西塘集鎮居委會委託開發區管理,實行鎮區合一開發建設體制。2007年2月,海鹽港區併入開發區,形成“以港促區、以區促港”聯動發展的新格局。2010年10月,海鹽縣行政區劃調整,原西塘橋鎮永寧、劉莊、大寧、海塘、八團等5個行政村(社區)併入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區域總面積擴大至56.82平方公里,其中港區4.17平方公里。
近年來,海鹽經濟開發區緊緊抓住杭州灣跨海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機遇,通過重新整合自身潛在的資源,形成了開發建設的新優勢,成為浙江省環杭州灣乃至長三角經濟圈臨港型新興產業發展新的黃金寶地。
海鹽經濟開發區以“21世紀錢塘江北岸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工貿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新城區”為目標,重點推進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掀起“第二次創業”的高潮。

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我區位於杭州灣大橋北堍。2008年5月1日,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後,我區成了蘇杭滬甬四大城市的交通節點,與四大城市間的距離均在100公里之內,都能在1小時之內通達。在開發區境內建有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海鹽樞紐,這為該區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臨港新興產業基地創造了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2、岸線優勢。我區南頻海鹽港區,擁有自然岸線41.6公里,可供建設生產性碼頭岸線有8.9公里,是嘉興港三個港區中最長的一個。其中可布置1-2萬噸深水泊位30個,3000-5000噸級泊位20個,1000噸級泊位5個。豐富的岸線資源,為建設港口碼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3、海河聯運優勢。我區內河航道縱橫交叉,主要航道有橫穿全境,連線海鹽、平湖、上海的六平申線。根據《海鹽港區海河聯運規劃》總體布局,利用海塘支線與六平申線貫通,轉運海運與內運貨物。2009年,海塘支線航道改造項目,已列入浙江省規劃的杭平申線改造項目。待該項目建成後,就可實施海河聯運。4、發展海洋經濟優勢。2011年3月,《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獲國務院批覆,海鹽經濟開發區56.82平方公里的位置正處於浙江省海洋經濟示範區內,屬“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空間布局的北翼產業集聚區。該區域的發展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這將給海鹽經濟開發區進行新一輪的開發建設帶來新的機遇。

發展成果

建區20年來,海鹽經濟開發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關心指導下,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堅持把招商選資作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始終把狠抓招商選資與推進轉型升級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全區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20家,工業產值突破120億元。實現財政稅收總收入72948.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7470元。2011年,全省省級開發區綜合考核評價,我區名列第19位,比上年度提升了6個位次,首次進入前20強。今年1至9月,63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實現產值104.9 億元,同比增長43.48%,增幅居嘉興市第一。1992年至今,全區已累計引進歐美、韓日、港澳台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引進外資12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6億美元,初步形成了臨港工業、循環經濟、核電關聯、節能環保等四大製造業主導產業。 一是臨港型大項目不斷增多。 吉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85萬噸造紙項目,浙江協和集團總投資35億元年產200萬噸薄鋼板材項目,三江控股公司投資30億元年產38萬噸環氧乙烷和40萬噸的聚丙烯項目,總投資21億元的海利循環產業園項目相繼落戶並已開工建設。四家臨港工業企業均有望在2016年底突破產值100億元,為我區實現大企業數量倍增計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循環經濟產業迅速發展。 引進了由世界500企業—中國北新建材集團投資24億元的新型節能環保材料項目,引進了浙江特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年回收處理4.5萬噸含金屬廢料項目。2012年8月,該公司技改擴建,建設金屬再生及其產品深加工項目,成功入選國家863計畫。世界排名第三的工業氣體企業梅塞爾公司,投資二氧化碳項目,註冊資本1500萬美元,綜合循環利用二氧化碳尾氣,生產食品級液體二氧化碳,為開發區提供全面和完善的工業氣體配套。 三是著力培育和發展LED和核電關聯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截止目前,開發區LED產業園內,已入駐企業8家,總投資26.35億元,初步形成上游生產外延片、藍寶石襯底,中游生產晶片等產品,下游生產封裝、套用及配套材料的產業鏈,已成為“浙江省外商投資新興產業示範基地”。核電關聯產業園,已入駐企業15家,投資總額26.1億元,已成為“核電關聯省高技術產業基地”。(二)加快港口碼頭建設 堅持港區開發和臨港物流齊頭並進,著力打造和構築海洋經濟發展平台。近年來,海鹽經濟開發區已在海鹽港區投入近20億元。 一是實施圍塗工程。 2006年12月,經省發改委批准,在嘉興港海鹽港區開始實施海鹽東段圍塗工程建設。整個東段圍塗工程被列入浙江省重點工程項目,分三期推進建設,總投資為7.8億元。至2010底基本完成建設,形成圍塗面積約1.35萬畝,其中一期圍塗工程獲2011年度“錢江杯優質工程”。同時新建成10.41公里海岸線,其中可建萬噸級碼頭岸線5.9公里,可建萬噸級碼頭泊位22個。為臨港產業大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和配套條件。 二是開發建設碼頭。 利用岸線,建設臨港碼頭,成為近年來開發區招商引資的一個重點。2008年,開發區就與寧波港務集團公司簽訂合作開發建設10個碼頭的意向。其中:C區1號、2號兩個萬噸級多用途碼頭已在今年2月投入運行,計畫2012年完成吞吐量100萬噸。由嘉興市實業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合作開發建設海鹽港區C區3號、4號兩個萬噸級碼頭,已在2012年6月開工建設。由浙江協和集團投資建設的C5、C6碼頭、及杭鋼集團投資建設的“三位一體”項目,現已進入報批程式。同時,積極開展與港區建設相配套的海河聯運、港池、口岸開放等項目的報批。 三是發展港口物流。 今年1至9月,已先後引進龍騰物流、海航物流、錦昌倉儲等物流企業3家,原有物流企業增資一家,新增註冊資本1350萬元。現已有陸路物流企業13家。預計到今年底,陸路物流營業額可達到1.5億元。(三)加大城市開發力度 堅持把城市現代化作為加快發展的總動力,積極推進平台建設與要素集聚的互動發展,著力打造海鹽城市副中心。截至目前,全區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5多億元,區域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具備了吸納大項目投資的承載能力。 一是加快推進“兩新”建設。 1992至2005年,在城北老區,完成對下徵用土地6864畝,拆遷農房176戶,面積4.90萬平方米。2004年至今,大橋新區已先後開展了13批次大規模征地拆遷,共完成對下土地政策處理3.3萬畝,動遷農房3450戶,面積約72.5萬平方米。中心區已建成東海花苑、濱海花苑、大樹花苑、海港花苑、港灣花苑、新港花苑等6個新社區,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約1.5萬人已入住新社區。 二是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建設。 1992至2005年,在城北老區,建成9縱10橫共19條主支幹道路,總長26.22公里。建成綠化帶面積達到50.56公頃,供水管道總長達31.1公里。2004年至今,大橋新區已建成各種主支幹線道路41公里,形成了以濱海大道、海港大道、海灣大道、東海大道等一批主支幹線道路框架,核心區域內道路基本實現環通。 三是加快推進公共配套設施建設。 已建成汽車站、濱海中學、區中心幼稚園、植物園、垃圾處理站等配套設施。濱海國小工程已開工建設,中央公園項目近期內也將開工建設。5個已建成的新社區周圍的近4萬平方米的商鋪,現正在陸續投入使用。中心區內的三星級易購MORE農貿市場、大型超市、海鹽杭州灣旅遊用品市場等已經開業。臻祥酒店、廣汽4S店等一批新項目即將開工。(四)深化城鄉統籌發展 堅持把提升民眾的幸福指數作為衡量發展的重要標準,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和城鄉居保參保率始終維持在98 %以上。加強勞動力素質培訓,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教育、衛生、民政、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社區創建卓有成效。計畫生育符合率保持在98%以上,慈善事業不斷發展。2011年開展的“心連心”慈善募捐活動,開發區募集善款達121萬元,再一次刷新歷史記錄。深化“平安開發區”建設,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和民眾信訪解決機制,有序做好新居民的社會保障和管理服務工作。把“生態區”建設放在與“經濟區”建設同等高度的位置。大力推進環境綠化,至2011年末,大橋新區綠化面積達288.06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5%以上,海鹽經濟開發區2011年和201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縣級綠化工作先進集體。加大城市管理力度,開展城區環境整治,集鎮、村莊、道路、河道“四位一體”保潔市場化運作取得顯著成效。西塘橋老集鎮整治有序展開,集鎮老農貿市場的69家經營戶全部順利搬遷至三星級易購農貿市場,馬路市場基本取締,整個交通秩序和集鎮環境得到明顯的好轉。建成集污管網系統,已鋪設污水管道總里程52.56公里,區內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100%。

未來展望

2012年5月,為了加快推進“二次創業”,海鹽經濟開發區圍繞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和省“十強”開發區的目標,結合實際,制訂了《港區城開發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2-2014年)。提出的重點目標是:打造一個基地、建設二個示範園區、培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一個新城。 打造一個基地:即臨港型新興產業基地。憑藉開發區優越的港口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臨港工業招商。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央企國企及行業龍頭企業。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每年引進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臨港工業重大投資項目。通過引進好、大、優項目,最佳化臨港工業結構。計畫至2015年底,引進和培育12家以上年產值超5億元龍頭骨幹企業,其中再引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2家、超20億元企業4家。臨港工業產值爭取達到500億元,平均增幅達50%以上。 建設二個示範園區:一是浙江省海洋經濟示範園區,現正在作申報準備。二是浙江省工業經濟循環示範園區。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415”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3月,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浙江省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分析》,從資源利用效率、循環利用水平、環境保護水平和管理水平四方面,對全省110家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作出評價和分析,我區循環利用水平指數為93.2%、固廢綜合利用率為99.7%,兩項指標均名列全省園區的第三位。今年7月,省開展第三批工業經濟循環示範園區評定,我區已作了申報。 培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4年底核電關聯產業,企業爭取達到20家,爭取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節能環保產業,企業爭取達到15家以上,爭取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爭取實現產值8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產值每年都有5%的提高。 建立一個新城:到2014年,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新建安置房面積60萬平方米,核心商務區14.3萬平方米。城市功能設施初步配套到位,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現代商貿服務業加速發展,社區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人口集聚7萬人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