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庵

海雲庵

海雲庵(The sea YunAn),道教廟宇,又稱大士庵。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新市北區海雲街1號,道教全真龍門派宮觀。

海雲庵始建於明代,當時興盛一時,號稱十方大廟,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清同治《即墨縣誌》記載:“海雲庵在縣西南九十里。”海雲庵是嶗山神清宮的下院,屬地方性會首廟宇。海雲庵現在的路,就是以海雲庵命名,叫海雲路。

海雲庵山門內有大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和鐘樓、鼓樓。三座正殿,東邊供奉著太上老君,魯班祖師和后稷祖師,還有海雲庵歷代羽化祖師的地方。中殿供奉著觀音大士,施仙,張仙,送子爺爺和送子娘娘,還有太乙救苦天尊和太歲神。右側殿里供奉著武財神關公,文財神比干和龍王還有神醫李時珍。海雲庵傳說系神清宮隸屬的廟,04年間,金山派3名坤道正式常住海雲庵清,嗣傳道教全真龍門金山派法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雲庵
  • 外文名稱:The sea YunAn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島市新市北區海雲街1號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620平方米
  • 開放時間:06:00-18:00
  • 景點級別: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海雲庵廣場
    混天儀塑像
    照壁
  • 所屬城市:山東省青島市新市北區
  • 始建:明代
  • 教派:道教全真龍門金山派
簡介,歷史沿革,現狀,正殿,左殿,右殿,道士,廟會,糖球會,乘車路線,

簡介

海雲庵又名大土庵,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文革時遭破壞。
1982年十二月該庵被列為青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弘揚民族文化,四方區人民政府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將海雲庵由原來的1112平方米擴建為現在的1620平方米。
於1990年7月動工,1991年9月竣工,1994年9月正式成為宗教活動場所。
海雲庵是四方民俗旅遊區的重要景點,為青島著名的明代建築,占地800平方米。
一進院落,外以灰垣相圍,內有大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和鐘樓、鼓樓。
庵內一株高大的古銀杏枝繁葉茂,環境十分清靜。庵內大殿供奉慈航真人,左右配殿分別供奉龍王、關公、比干、老君、魯班等。
1923年重修時,增建鍾、鼓樓各一座,近年又在庵前闢建廣場,是青島市區唯一一座開展宗教活動的道教宮觀。
海雲庵自建成以來,香火一直旺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六廟會期間,四鄉八鄰趕廟進香,熱鬧非常。
廟會上尤以鄉親們用山楂、紅棗、山藥、桔子製作的各式糖球為最多,遂逐漸形成了以糖球為特色的傳統廟會,人稱"海雲庵糖球會"。

歷史沿革

興建海雲庵,與當時青島市地區漁航業的發展息息相關。那時這一帶只有東四方村、西四方村、小村莊和湖島村,人們以下海捕魚和耕種農田為生,建廟是為祈求神靈,保佑平安與豐收。
海雲庵初建時北廟屋3間為正殿,稱“大士庵”,供奉慈航真人銅像(當地民眾稱“老姆”);南廟屋2間,稱“關帝廟”,供奉關羽、周倉、關平神像。自此,海霧像雲一樣經常飄落在廟屋上空和附近。
人們根據“海為魚天地,雲是鶴故鄉”的詩句,給這座廟起名為“海雲庵”。
海雲庵建成後,香火興旺,有眾多的善男信女進廟燒香磕頭,祈福求子。廟外海雲街上,買賣逐漸興隆,其盛況一直延續了數百年。
1923年,有王漲誠等人2次化緣集資,分別於1924年和1926年對海雲庵進行了兩次大修。
在翻修過程中還將先後兩次化緣中金額在1塊銀元以上者的姓名分別刻在兩塊石碑上,對立於正殿平台的兩側。
一塊石碑正面刻“緣福善慶”,背面刻“百世流芳”;另一塊石碑正面刻“萬善同歸”,背面刻“永垂不朽”。石碑的正反兩面共刻有722個民眾姓名和7個工廠單位,化緣捐款總計1002塊銀元。

現狀

正殿

正殿即中殿,修好之後形成左、中、右三殿並列的新廟宇。殿的正門上掛有“回頭是岸”的新匾(後改為“南海雲月”)。石柱上則刻有:
出南海駕祥雲金身現化大發慈悲救苦難盛水瓶楊柳枝甘露馥郁邊灑法雨滋乾坤
迎門主神像為慈航真人。
慈航真人右側站立一尊善財童子神像,左側站立一尊身背寶劍的龍女神像。台下正前方東側立著送子娘娘和送子爺爺的神像;西側立有“施不全”和張仙神像。
海雲庵
除此,正殿的樑上畫有2對小龍、6對小獅;走馬板上畫有梅、蘭、竹、菊;四周的牆壁上,則畫有 “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片斷。

左殿

該殿建好後,在殿的門柱頂上寫有“苦海無邊”(後改為“協天大帝”)橫排四個大字。石柱上則刻有:
建廟盡敬誠四方群起報功念
登殿思盛德諸聖俱是降福神
左殿的修建,是將原拆除的南廟屋關帝廟遷移此處。殿的正中仍為主神像關羽,左為龍王,右為比干財神。台下站立左為關平、右為周倉兩尊主神像。
在殿的走馬板上,畫有梅、蘭、竹、菊;同時,塑有一對雙龍戲珠(兩龍頭中間吊著一個大紅球,也正好在關羽主神像頭頂上)。在四周的牆壁上,畫有《三國演義》的故事片斷。
“文革”中,在破壞東殿神像時,從關羽神像的腹中取出一幅用銀片做成的五臟,用銀絲鏈互相連著。還有一本3000字的《關聖帝君移山經》。

右殿

增建此殿,殿中台上為道德天君(即老子),左為魯班,相傳是他發明了木工工具,被木工工匠尊為始祖。右為后稷。
該殿的門頂上,寫有“普渡眾生”(後改為“教民稼穡”)新匾,石柱上則刻有:
功德洽天下宜為天下報功德
神靈佑四方乃感四方敬神靈
該殿的樑上畫有兩條小龍和花紋,殿的走馬板上畫有梅、蘭、竹、菊,四周牆壁上畫有《封神演義》和《十殿閻君》的故事片段。
在對3個殿進行修建的同時,還分別修建了廟的圍牆、山門、照壁、鐘樓、鼓樓及道士伙房、寮房等設施。在山門正門上方有”海雲庵”3個金黃色大字的匾。另外,在正殿前面還修建了一個平台,上面放有大圓香爐一個。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後,海雲庵廟屋先後交由平安路街道辦事處等單位使用,“文革”中曾遭破壞。1982年12月31日,海雲庵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並立了石碑。
為了保護古代文物,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四方區的經濟和滿足民眾的文化需求,由市、區共同撥款及民眾集資近百萬元人民幣,於1990年7月1日起至 1992年底竣工,對海雲庵的廟堂廟院等進行了修葺,重塑了各尊神像,基本恢復了1926年海雲庵翻修後的原貌。同時,覆蓋了杭州路河,建立了小吃街。

道士

海雲庵建成後,一直由當地會首管理,所以廟中無道士。直到1926年海雲庵翻修後,才由嶗山蔚竹庵派道士來掌管,廟內道士也只有2~3人。
海雲庵第一代道士於祥賀,嶗山仰口人。第二代宋宗昕,濰縣人。 第三代王宗曉,益都人。第四代唐宗顯,原名唐寺庵,淄博周村人。
1992年,海雲庵修復後,於1994年9月海雲庵神像開光。市道教協會到成都道教協會聯繫,從青城山請來楊明瓊、董至廣兩名道姑,進海雲庵掌管廟宇至今。近年來,海雲庵由嶗山太清宮負責派遣主持人,多為道士,少有尼姑。 (海雲庵現由坤道管理,庵里住的是道教女真,坤道)

廟會

海雲庵廟會究竟始自何年無法考證。根據當地民眾每年在正月十五日之後才開始勞動的習俗,在下地勞動和出誨捕魚之前,為祈求豐年、保佑出海平安,都要進廟燒香磕頭。又根據正月十六日為每年第一個大潮日,特定此日為海雲庵廟會。廟會那天,東鎮、東吳家村西吳家村、小村莊、水清溝湖島村以及東、西四方村的民眾,一路上打著鑼鼓、放著鞭炮,趕來進香磕頭,熱鬧非凡。
海雲庵海雲庵
中國人素以“紅”為大吉大利的象徵。出海之前,吃一串大紅糖球,認為是一年吉樣如意的象徵。所以,在廟會期間,尤以糖球為最多。1926年海雲庵大翻修後,趕廟會的人有時多達上萬人,成為當時青島市區最大的傳統廟會之一。由於買賣糖球成為海雲庵廟會的主要特色,民眾逐漸將海雲庵廟會稱為“海雲庵糖球會”。

糖球會

糖球會青島海雲庵糖球會是全國百項旅遊項目、中國十大民俗節、山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糖球會以"弘揚中華文化、傳播奧運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分為“民俗風情文化活動、"與奧運同行"民眾體育活動、特色經貿旅遊活動”三大板塊,近30項民俗活動,更加突出民俗文化、節日文化、地域文化特色。
糖球會辦會時間延長。按照慣例,糖球會一般在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舉辦,2008年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參會熱情,在活動時間上有所延長,自2008年2月22日至28日(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二)舉行,為期一周。
活動內容更加彰顯民俗特色、更加突出民眾參與性。在民俗文化活動方面,除了戲曲薈萃名票專場、傳統木偶戲、民間雜耍表演、燈謎競猜、四方相聲俱樂部專場演出、“糖球皇后”評選等活動外,還特別邀請了足球起源--淄博蹴鞠、海陽大秧歌、茂腔劇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展演活動,傳統項目“獅王爭霸” 比賽等,使參會市民不出青島就能體會到“原汁原味”高水平的民俗文化活動。在迎奧運民眾體育活動板塊,增加了全市羽毛球團體賽、五人制足球比賽,融入競技體育元素,充分體現了民眾參與性。另外,本屆糖球會還特設了青島民間老遊戲大賽,滾鐵環、抽陀螺、彈玻璃球等耳熟能詳的“兒時”活動,能讓參與的民眾“回歸”到童年。

乘車路線

(1)乘坐 5路,7路,21路,24路,206路,305路,322路,325路,371路,373路,609路,臨2路到四方國小下車。
(2)乘坐 15路,32路,227路,319路,378路,602路,765路,609路到四方站下車。
(3)乘坐1路、16路在四方(四方書城門口的四方站)下車
(4)還可以乘坐210在嘉禾路站下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