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號巡洋艦(海天戰艦)

海天號巡洋艦

海天戰艦一般指本詞條

海天號巡洋艦是清朝政府於1896年從英國購買的巡洋艦。海天號排水量4300噸,航速24節。艦長129.3m,寬14.2m,吃水6.1m。裝備2門203mm主炮,10門120mm(4.7英寸)副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關炮。另有魚雷發射管5具,人員編制445名。

1904年4月26日,中國噸位最大的軍艦之一,““海天”號在江蘇鼎星島遇霧觸礁沉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天號巡洋艦
  • 英文名稱:Sea Sky Cruiser
  • 前型/級:應瑞號巡洋艦
  • 次型/級:逸仙號巡洋艦
  • 服役時間:1898年
  • 定型時間:1896年
  • 國家:中國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海天號巡洋艦是甲午戰敗後北洋水師的一艘主力巡洋艦,曾任北洋水師旗艦。
清政府甲午戰敗後不久,決定重建北洋艦隊。作為重建計畫的一部分,清政府於1896年向英國訂購了 2艘鋼甲巡洋艦,分別命名為“海天”和“海地”(後改稱“海圻”)。為保證兩艦的質量,清政府特派程璧光等赴英國阿姆斯特朗廠監造。海天”、“海圻”二艦、英國Armstrong廠建造,1896年下水,1898年完工並於1899年夏抵華。成為新建的北洋艦隊的主力戰艦。“海天”和“海圻 ”為同型艦,是甲午戰後中國近代海軍最大的戰艦。

技術特點

“海天”艦和“海圻”(原名“海地”)艦是甲午戰敗後清朝最大的兩艘軍艦。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海軍的主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戰後,清政府為重建北洋艦隊來加強北洋海防,先後從國外訂購了一批軍艦。
1896年11月,負責對外事務的總理衙門,通過英國人赫德向英國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訂造了2艘巡洋艦,每艘造價328242英鎊。分別被命名為“海天”號和“海圻”號。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向英、德等國訂購了40多艘艦艇,其中巡洋艦7艘,而“海天”號和“海圻”號是噸位最大和裝備最好的。
1898年2月14日,“海天”和“海圻”兩艦下水。 1899年,兩艦駛抵天津大沽口,正式成為新組建的北洋海軍中的火力戰艦,近代水師名將劉冠雄任“海天”號管帶。
據史料記錄,“海天”號和“海圻”號巡洋艦甲板有厚達127毫米的重裝甲,艦長129.2米,寬14.2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噸。安裝有8座鍋爐,2台往復式蒸汽主機,功率1.7萬馬力,航速24節。裝備有203毫米炮2門,119毫米炮10門,47毫米炮12門,37毫米炮4門,7毫米機槍6挺,魚雷發射管5具。裝煤量990噸,載淡水量337噸。艦上裝甲採用哈維鋼,穹甲甲板斜面厚3英寸,平坦處厚1.5英寸,炮罩厚4.5英寸,司令塔裝甲厚6英寸。額設艦上官兵445人。

性能數據

“海天”、“海圻”二艦、英國Armstrong廠建造,1896年下水,1898年完工並於1899年夏抵華。排水4300噸,裝備203毫米主炮兩門(艦艏艦艉各有單聯裝主炮一門)、十門120毫米(4.7英寸)炮、十二門47毫米炮、三門37毫米炮。馬力17,000匹,航速24節。乘員軍官45人,水兵431人,排水量在新中國建立前的中國海軍史上僅次於“定遠”級和“重慶”號。

服役事件

“海天”艦回國之際,發生了義大利強租中國三門灣事件(義大利政府向清政府要求租借浙江的三門灣為軍港,同時要求修築一條從三門灣通往鄱陽湖的鐵路,並把浙江南部納入勢力範圍。稱如果在4天之內不接受義大利的要求,義大利將與中國斷交,其艦隊將攻取三門灣)。十分緊張的清政府徵詢海軍的意見。
北洋水師統領葉祖珪即向清政府報告了海軍對形勢的分析和結論,慈禧太后也在宮廷會議上放出硬話:“一把黃土都不給義大利人。”於是,葉祖珪命令各艦做好南下浙江沿海的戰鬥準備。
本來就是虛張聲勢的義大利,看到中國方面態度強硬不惜一戰,知道恫嚇無效,只好作罷。
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日軍進攻沙俄占領的旅順口。清廷無力制止發生在本國領土上的這場戰爭,只得宣布“中立”。
4月23日,劉冠雄奉命率“海天”艦從煙臺出發,趕赴江陰裝運軍火,以支援遼西。24日,軍艦在海上遇上了大霧天氣,海上能見度很低。但是,劉冠雄認為任務緊急,時間不容耽擱(一說是因為劉冠雄趕著回上海給姨太太過生日超速行駛)。他相信,憑藉自己多年海上航行的經驗,完全可以應付這樣的惡劣天氣。
他沒有下達減速的命令,指揮軍艦還以20節以上的航速繼續穿霧疾行,在天色破曉後進入長江。可是,劉冠雄萬萬沒有想到,此時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的過於自信釀成了一場罕見的災難。
25日凌晨5點30分,“海天”艦駛至長江口外嵊泗北鼎星外皇墳島北附近,準備由此駛入吳淞口,正遇上附近民船駛過。為避與民船相撞,他下令轉舵,但隨著一聲巨響和一陣劇烈的震動,軍艦撞上了烏紗帽礁上。由於船速過快,來不及反應的軍艦飛似衝上了礁石,艦體立刻傾斜,艦首高昂向天。
上午9時以後,在西北風中,在海浪的猛烈撞擊下,再加上受傷的軍艦艦體與礁石之間的猛烈撞擊和刮擦,雙層船殼不能承受,海水迅速從艦體的破口湧入艦內,艦尾部分漸漸沉入了水中。
據《中國海軍海上失事全紀錄》1904年4月26日:“‘海天’艦(北洋海軍巡洋艦,當時中國最大之軍艦)在江蘇鼎星島遇霧觸礁失事,艦體整個坐礁,艦首上揚,艦尾沒入水中而報廢,當時管帶為劉冠雄。”
袁世凱接到“海天”艦觸礁的報告後,立即派代理北洋海軍統領、兼帶“海圻”號薩鎮冰,趕往出事現場調查事故原因和組織救援。趕到現場的薩鎮冰怒火填膺,二話不說就一個耳刮子打得劉冠雄眼冒金星。若不是有旁人攔著,發怒的薩鎮冰說不定會將指揮刀也捅過去。
開展救援工作後,“海天”艦上除了3名水手失蹤外,其他348名官兵獲救,由劉冠雄帶領60人,留守軍艦和拆卸炮械。薩鎮冰又請上海耶松洋廠協助用抽水機排水,使軍艦減重上浮。但效果甚微,“海天”號沉入了汪洋大海。
薩鎮冰又聯繫了一家有打撈鐵甲艦本領和經歷的丹麥公司幫助打撈。但當打撈船到達出事現場時,“海天”艦已無法打撈,只得打撈艦上的設備和槍炮彈藥等。耗時1年多,陸續從“海天”艦上打撈起機器設備、槍炮彈藥等項,價值約35萬兩白銀,付給丹麥公司打撈費用54000兩,裝運打撈設備來回費用12500兩,總計66500兩。
在“海天”艦觸礁後,按照清律,劉冠雄難辭其咎當正法不赦。後經沈葆楨之子沈瑜慶這位姻親多方奔走(劉冠雄的一個侄女曾嫁給沈家),最後由袁世凱奏保為劉冠雄作了開脫,還建議仍將其留在艦上戴罪立功,協助薩鎮冰組織打撈工作,從此劉便成了袁的心腹。
“海天”號事故前估價為白銀150萬兩,事故後估價變賣船殼、穹甲、機器、鍋爐等,也超47萬多兩白銀,這艘曾被國人寄予厚望的巡洋艦已在海底待了110年,在110年中,“海天”艦雖長臥嵊泗海底,但也引來了各路“淘寶賊”。
1942年,侵華日軍占領嵊泗馬關後,僱傭了一批日本“水鬼”,在北鼎星海域探明沉船位置打撈“海天”艦,但由於水深潮流急,打撈難度十分之大。日本人淘得“海天”艦重10多噸的銅螺旋槳和數十箱物品後就溜之大吉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海天”號遺骸又成為了非法打撈者“淘寶”的對象,沉船船體表面留下了被火藥炸開以及許多被人為拆卸的新痕跡。船體從沉沒的一個多世紀的不停打撈,艦面指揮艙及機械零部件已被拆卸打撈殆盡,屢經風濤和非法打撈,艦體已損壞不堪,“海天”號本來有近130多米的艦長,現已經被毀壞得只剩下70米左右。

總體評價

這是一艘曾被國人寄予厚望的巡洋艦,也是近代中國海軍因事故沉沒的最大一艘戰艦。
110年前的一個大霧天,也就是1904年2月25日,北洋水師的一艘二等巡洋艦“海天”號遇上了噩運,這艘4300噸級的主力巡洋艦觸礁沉沒在嵊泗海域北鼎星外皇墳島北烏紗帽礁附近,成為近代中國海軍因事故沉沒的最大一艘戰艦。“海天”號戰艦的損毀是中國近代海軍歷史上的一個悲劇,給海軍造成重大損失,引起朝野震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