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海口騎樓)

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

海口騎樓一般指本詞條

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歷史文化街區。騎樓老街是由覆蓋約1·5平方公里,計約3800多米長,寬約12米等數條街道組成,兩側主要為3—4層高的建築騎樓,平均進深兩側各約20—40米,建築面積約20萬平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口騎樓
  • 地理位置: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
  • 占地面積:20萬平米
  • 著稱: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景區人文,發展前景,老街騎樓,街道分布,得勝沙路,新華南路,中山路,博愛路,景區榮譽,旅遊信息,

景區人文

海口騎樓有近百年歷史的充滿南洋建築風情的海口騎樓老街成功入選首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騎樓作為海口
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
老街居住的傳統模式里遺留了眾多極為有趣的鄰里空間,如露天戲台和社區活動空間合二為一的宗廟空間;室外隨處可見的土地爺祭拜點,常年有人供奉;較大的室內茶室,多為老年人交談聊天,消磨寂寞時光所用,茶室內人聲鼎沸,俗稱“老爸茶”等等。由於住宅外部的社區活動空間豐富,長年來形成和睦和諧的鄰里關係,逢年過節就家家戶戶都參與社區特色的“點龍燈”活動。

發展前景

為了更好的保護騎樓老街豐富而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海口市政府委託海口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旅集團”)開展老街的保護與綜合整治工作。在海旅集團的組織下,國內外老街保護專家和老街居民齊心協力參與項目建設,努力在對騎樓老街保護的前提下共同打造一個體現宜居城市時代個性,符合現今商業發展潮流的“南洋騎樓城”。我們在延續原有的老城街區格局和文脈特徵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保持海口歷史的痕跡:對現保存較完好的歷史文物建築和騎樓加以修繕;發展充滿創意的小型化、多樣性、個性化的商業和旅遊服務,營造舒適的步行系統;在街區內部保留相當一部分的原生的傳統居住形態。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復甦的海口老街將迎來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充滿魅力的展現海南人民滄桑而又美麗的百年歷史文化。

老街騎樓

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近代才流行於南歐及地中海一帶,並傳至東南亞。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編號 011的“海口市騎樓街(區)”最早建於1849年,具有濃郁的歐亞混交化特徵,至今還發揮著情感價值。許多馬來西亞等第地的老華僑們在每年回國祭祖的時候,總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轉轉,給身邊的孫子講講這裡當年的故事。
然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南洋街上擁有歷史記憶的騎樓在逐漸消失。中共海口市委宣傳部、海口市文物局以及海口旅遊投資控股集團公司正致力於“海口騎樓建築保護和綜合整治項目”,參選2009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進而申請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把海口的騎樓老街納入到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中來。

街道分布

得勝沙路

舊時的得勝沙路是洋行、茶樓、旅館、貨棧、戲院的聚集地。在那個年代,相當之繁華。街上還有間冼太夫人紀念館(俗稱“冼夫人廟”),為紀念在南北
朝時期對治理海南有卓越貢獻、為安定團結統一開創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現在得勝沙逐漸形成了海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

新華南路

傳統的裁縫店、各類平民服裝鞋店、茶樓、小食店,一家家生意興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格的“解放電影院”,仍以毛筆楷體寫宣傳板招攬顧客。

中山路

中山路是五金燈飾一條街,騎樓與鱗次櫛比的霓虹廣告輝映,現在主要為溫州人的商業街。

博愛路

街邊小店銷售家電、小商品、服裝、鮮花、禮品等,生活氣息濃郁。貫穿博愛路的是東、西門市場。東門為海鮮乾貨市場,西門則是古玩一條街,大大小小古玩攤檔沿街而擺。

景區榮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揭牌儀式在海口騎樓老街舉行。海口騎樓老街建築保留規模大、保存完好,09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旅遊信息

海口騎樓老街靠近人民橋,多路公車可到。人民橋一帶的顯著地標是鐘樓,它矗立在沿江綠化帶中。海口鐘樓對面那些古舊斑駁的建築群就是騎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