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

《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是海南省教育廳、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
  • 發布單位:海南省教育廳、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通知

海南省教育廳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於印發《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高等院校,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16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省教育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工信廳研究制定了《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海南省教育廳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3年3月29日

檔案全文

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
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16號)和《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海南省教育廳關於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瓊發改社會〔2018〕2690號)等檔案要求,推進我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緊密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四大主導產業發展需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髮展為中心,推動高校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與產業發展新需求,創新多元辦學體制,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建設地方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現代產業學院,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深度融合,造就大批海南自由貿易港四大主導產業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十四五”期間,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面向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繫緊密、辦學基礎較好的高校,分批建設不少於10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力爭獲批建設1-2個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全省本科高校專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辦學活力充分激發,打造一批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於一體的示範性人才培養實體,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海南模式”。
三、基本原則
(一)堅持產教融合,育人為本。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我省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打造開放共享的協同育人體系。將人才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實訓實習實踐、學生創新創業、企業服務科技創新功能有機結合,打造集產、學、研、轉、創、用於一體,互補、互利、互動、多贏的實體性人才培養創新平台。
(二)堅持產業為要,科學布局。落實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聚焦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圍繞國家急需、海南所長培育發展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現代產業體系。引導高校立足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圍繞旅遊、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現代商務服務、現代教育、醫療健康和居民服務、現代文旅服務、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南繁、深海、航天、清潔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現代種業、種養業、加工業、休閒農(漁)業、農業服務業及海南國際設計島等四大主導產業細分領域,科學布局,開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
(三)堅持創新發展,協同共治。發揮高校、地方政府、行業、企業聯盟、重點產業園區等多元辦學主體的作用,重點探索和支持學校與行業、學校與企業聯盟、學校與產業園區等多種合作辦學模式。構建貼近新興產業、契合行業標準、突破專業界限、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套用型人才培養共同體。
四、主要任務
(一)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機制。面向我省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不斷完善高校管理體系和內部治理結構,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高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按照專業對應崗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校企聯合制定專業建設方案和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共同實施教育教學、共同評價培養質量。協調推進多主體之間開放合作,整合多主體創新要素和資源,凝練產教深度融合、多方協同育人的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打通人才培養與現代產業需求之間“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提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成效。
(二)加強服務產業學科專業調整最佳化和建設。圍繞國家和我省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著力推進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融合發展,不斷完善高校學科專業動態最佳化調整機制,主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智慧型製造、數字經濟、石油化工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南繁、深海、航天、清潔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工業設計等產業急需緊缺學科專業,積極支持積體電路、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關係國家戰略、國家安全的學科專業建設,主動服務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三)創新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模式。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教材編制和課程建設,加快課程教學內容疊代,建設一批高質量校企合作課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以行業企業技術革新項目為依託,緊密結合產業實際創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增加綜合型、設計性實踐教學比重,引進行業課程,使用真實生產線等環境開展浸潤式實景、實操、實地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能力。
(四)共建校企實習實訓平台。高校要結合產業學院建設,採取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與合作企業共建集實踐教學、科技研發、生產實習、培訓服務等多位一體的實習實訓平台。將產業元素有機融入學科專業教學,統籌兼顧課程要素和生產要素,共同構建實踐教育體系和生產性實訓基地,營造真實的生產和技術開發工作環境。鼓勵行業企業將技術革新項目作為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課題來源,安排企業導師進行全程指導,實行真題真做,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五)建立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以現代產業學院為人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單位,靈活用人方式,探索建立選聘行業協會、企業業務骨幹、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徑,完善產業兼職教師引進、認證與使用機制。加強教師培訓,共建一批教師企業實踐崗位,開展師資交流、研討、培訓等業務。開展校企導師聯合授課、聯合指導,推進教師激勵制度探索,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
(六)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產業學院專業教學內容,針對學科專業類型特點進行科學規劃與系統設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在素質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有效融合。產業學院要與合作企業共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或基地,共同開發創新創業課程和教學內容,共同推進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七)搭建產學研服務平台。鼓勵高校和企業整合雙方資源,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發揮學校人才與專業綜合性優勢,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實現高校知識溢出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套用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套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校企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完成教學科研任務,共享研究成果,產出一批科技創新成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競爭力。大力推動科教融匯,將研究成果及時引入教學過程,促進科研與人才培養積極互動,發揮產學研合作示範影響,提升服務產業能力。
(八)支持教育園區入駐高校建設現代產業學院。鼓勵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和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指導相關的入駐高校,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導產業和園區戰略布局,加強與行業、企業之間的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將研究成果及時引入教學過程,在前期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適時開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工作。
五、立項與驗收
省教育廳主導,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單位配合,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指導和組織開展現代產業學院立項建設、評估和驗收工作。
(一)立項條件
省級現代產業學院應已具備或近期可以達到以下基礎條件:
1.專業建設要求:人才培養主要專業與我省產業發展具有較好契合性。相關專業已經列入省級或以上一流專業(骨幹專業、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範圍,具有相對優勢。加強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學時不低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總學時的30%。
2.合作單位要求:相關產業列入區域發展整體規劃;參與的行業、企業聯盟主體在區域產業鏈條中居主要地位,或在區域產業集群中居關鍵地位。
3.師資隊伍要求:具有相對穩定的高水平教學團隊;相關企業主體參與的兼職教師人員,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數量不低於高校專職教師的數量。
4.學校保障方面:具有相對豐富的教學資源;初步形成理念先進、順暢運行的管理體系;能夠提供相對集中、面積充足的物理空間,每年提供穩定的經費支持,用於人員聘任、日常運行;學校給予發展所需政策扶持。
(二)立項程式
1.各高校根據現代產業學院總體定位、建設思路,緊密結合實際,在充分論證基礎上搭建基礎團隊,明確體制機制,組織開展建設。
2.省教育廳主導,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單位配合,定期組織申報並對申報材料進行論證,重點考察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基礎、政策支持和保障條件等,符合條件的,按照“試點先行、分批啟動”的原則進行培育建設。
3.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工信廳統籌各類資源,對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予以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加大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力度,推動穩定發展。
(三)結項驗收
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周期為兩年。建設期滿後,建設高校提交《海南省高等院校現代產業學院驗收自評報告》,並提供與驗收報告相關的證明材料。省教育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工信廳配合組織對立項單位建設情況進行整體評價,並給出建設驗收結論。通過驗收的確定為省級現代產業學院。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教育廳主導,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等單位配合,共同推動有關工作。高校要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制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方案,務實推進各項建設改革任務落地,保證在建設期內圓滿實現建設任務。
(二)強化政策支持。省教育廳將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成效納入學校績效考評內容。高校應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經費投入和激勵措施,統籌企業和地方財政投入等經費支持產業學院建設,設立現代產業學院專項資金以保障產業學院的正常運行。省工信廳將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成效納入企業獎勵機制,鼓勵企業為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提供穩定的經費支持和實踐資源。
(三)加強督查考核。加強建設與管理,省教育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工信廳配合組織開展中期考評、期滿驗收工作,並根據建設情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增強建設實效。對特色明顯、成效突出、示範帶動性強的現代產業學院,進行宣傳推廣經驗做法;對工作進展慢、績效不佳的現代產業學院,將責成限期整改,整改仍未改善的將取消其稱號。

內容解讀

《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在“十四五”期間,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四大主導產業,面向行業特色鮮明、與產業聯繫緊密、辦學基礎較好的高校分批建設不少於10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力爭獲批建設1至2個國家級現代產業學院,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結構深度融合,造就大批海南自由貿易港四大主導產業需要的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從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機制、加強服務產業學科專業調整最佳化和建設、創新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模式、共建校企實習實訓平台、建立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搭建產學研服務平台、支持教育園區入駐高校建設現代產業學院等八個方面明確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的主要任務。《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指出,要面向我省產業轉型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不斷完善高校管理體系和內部治理結構,建立行業企業深度參與高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新機制;強化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打通人才培養與現代產業需求之間“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提升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成效;圍繞國家和我省確定的重點發展領域,著力推進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融合發展,不斷完善高校學科專業動態最佳化調整機制,主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趨勢,主動服務支撐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以行業企業技術革新項目為依託,緊密結合產業實際創新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增加綜合型、設計性實踐教學比重,引進行業課程,使用真實生產線等環境開展浸潤式實景、實操、實地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能力;鼓勵高校和企業整合雙方資源,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發揮學校人才與專業綜合性優勢,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實現高校知識溢出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套用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套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海南省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總體方案》還提出,要鼓勵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和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指導相關的入駐高校,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主導產業和園區戰略布局,加強與行業、企業之間的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將研究成果及時引入教學過程,在前期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適時開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