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乳草

海乳草

海乳草是報春花科海乳草屬的一種植物。分布於北溫帶海岸,我國西北部至東北部亦產之,為一種鹽生植物。稍肉質草本,禿淨;葉小,對生,肉質,線形或匙形;花近無柄,腋生;萼紅色或白色,鐘狀,5深裂,宿存;花冠缺;雄蕊生於子房的周圍,著生於花萼的基部,與萼片互生;子房上位,1室,有腺體;胚珠少數,沉沒於球形的胎座中;蒴果球狀卵形,有喙,半藏於花萼內,頂部5裂。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飼養價值,其他用途,繁殖方法,

形態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高5-25厘米。根常數條束生,較粗壯,徑1-2毫米;根狀莖橫走,粗達2毫米,節部被對生的卵狀膜質鱗片。莖直立或斜生,通常單一或下部分枝,無毛,基部節上被淡褐色卵形膜質鱗片狀葉。葉密集,肉質,互動對生、近對生或互生,近無柄或有短柄;葉片線形、長圓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5毫米,寬1.8-3.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鈍,全緣。花小,腋生,花梗長約1毫米;花萼廣鐘形,花冠狀,粉白色至薔薇色,直徑5-6毫米,5中裂,裂片長圓狀卵形至卵形,長2-2.5毫米,寬約2毫米,全緣;無花冠;雄蕊5,與萼近等長或稍短。花絲基部扁寬,長約4毫米,花葯心形,背部著生;子房卵形,長約1.3毫米,花柱細長,長約2.5毫米,超出花萼,胚珠8-9枚。蒴果卵狀球形,長2毫米,徑約2.5毫米,頂端瓣裂。種子6-8粒,棕褐色,近橢圓形,長約1毫米,寬約0.8毫米,背面扁平,腹面凸出,有2-4條棱,種皮具網紋。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潮濕草地、河邊、渠沿、湖岸及綠洲村旁,生境土壤潮濕甚至低洼積水,土壤輕中度鹽漬化。
生境:低濕草甸, 高山河湖邊沼澤, 河灘, 湖邊草甸, 荒漠, 階地, 路邊, 濕草甸, 水邊濕地, 鹽鹼地, 鹽漬地, 鹽漬化草甸 , 鹽漬化低濕地, 鹽漬化沙地, 沼澤草甸, 沼澤河灘。

分布範圍

海乳草分布的地區廣,生態條件差異大,其生育期差別也很大。一般在3月底到5月中旬返青,5—6月上旬孕蕾,6—7月開花,7—8月結實,霜降枯黃。生育期90—150天左右。海乳草是中一濕生鹽生植物,喜生於海邊、湖岸、河畔灘地、階地的鹽化草甸、沼澤草甸。耐濕,耐鹽。在0—30m土層中含鹽量可達32%,下層在含量2.5%的土壤中也可生長。
國外分布:北美洲; 北溫帶; 北溫帶廣布; 歐洲;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安格-薩彥;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達烏里; 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連-柯勒;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 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地區; 俄羅斯遠東地區; 蒙古; 前蘇聯高加索; 前蘇聯歐洲部分; 前蘇聯中亞地區。
國內分布:黑龍江省, 吉林省, 遼寧省, 內蒙自治區,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新疆自治區, 山東省, 河南省, 西藏自治區。,

主要價值

飼養價值

莖細柔軟,多汁,羊、兔、豬及禽類喜食,馬、牛、駱駝也採食。在高寒草甸,沼澤草甸矮生草場,是牲畜採食的主要牧草之一。從化學成分看,無氮浸出物豐富,灰分含量高,能值含量為中等水平,海乳草為中等飼用植物。

其他用途

女貞上可放養白蠟蟲以生產白蚶,作嫁接木樨(桂花)的砧木,種子、果實含齊墩果酸,甘露醇、棕櫚酸、三萜類等,可充藥用,根有散氣止痛功效,皮可退熱,葉能祛風、明目,消腫、止痛,種子含油10—15%,可作肥皂原料。

繁殖方法

可剪取當年生新梢上長約15cm左右的枝條,上部保留其葉片,下部摘除,並已具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為宜,其成活率高。苗床管理初扦插時應備有覆蓋物以控制濕度,適當給以光照以利生根,但要防止雨水過多引起爛根,夏季扦插的可在秋天移栽,秋季扦插的可在第二年春天移植。也可採用壓條繁殖,其生長均較實生苗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