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始建於1953年,前身是溫州水產技術指導站,隸屬於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是一所多學科綜合性的省級海洋與漁業公益性重點科研機構。

研究所從事的領域集海水增養殖技術、海洋生物與遺傳育種、海洋生物漁業資源與生態修復技術、水產養殖病害及生物技術、海岸帶環境及涉海工程的評估及監測評價等五大學科,涵蓋三十餘個研究方向。

據2018年3月研究所官網資料顯示,研究所有在職職工110人,先後承擔了國際和國家級、省部地市級科研項目500餘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
  • 外文名:Zhejiang Ma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
  • 創辦時間:1953年
  • 類別: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柴雪良
    所長:顧宏飛
  • 地址:浙江省溫州市河通橋6-1號(325005)
  • 主要獎項:國家海洋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2015)
    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2008)
    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2009)
    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1項(2009)
    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2015)
組織機構,人才隊伍,對外交流,科技成果,

組織機構

所內機構設有國家級泥蚶原種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海洋貝類研究室、中泰海洋技術聯合實驗室、水產增養殖研究室、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室和病害與生物技術研究室等科研部門。在後勤管理方面,設有科技辦公室、黨政辦公室和計畫財務科。在科技創新體系方面,著力構建科技創新平台,設有樂清清江、洞頭勝利岙和龍灣永興三大科研基地,積極開展海洋與漁業技術推廣、諮詢、服務及培訓和合作教育等社會公益性工作,承擔建設“浙江省近岸水域生物資源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與泰國東方大學共建“中泰海洋聯合實驗室”,與溫州醫學院共建海洋生物技術實驗室。所標本室擁有包括魚類、藻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等四大類、50個門的標本848種,其中魚類375種,大型藻類104種,貝類206種,甲殼類172種,是浙南地區品種最為齊全、最具研究價值的標本室。所圖書館藏書達2萬冊,涉及海洋資源、生物、水化、養殖、加工等系列學科,並編輯發行《浙江海水養殖》專業期刊。所部科研人員迄今已在國內海洋與水產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0餘篇。

人才隊伍

全所實有編制85人,現有在職人員64人,其中科研人員58人,包括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13人,其中,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16人,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員11人,3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員30人。擁有浙江省151人才、溫州市551人才共11人。在各個研究領域擁有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技術力量,並形成了由博士、碩士等組成的中青年科技梯隊。另聘有曹文宣院士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11人擔任高級顧問和客座研究員。

對外交流

長期以來,通過定期外派科研人員赴國外進修和引進國外專家智力等“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合作,拓展交流渠道、拓寬合作空間,科研聯合攻關和協作取得良好成效,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穩步進展。
國外與美國、英國、法國、挪威、丹麥、荷蘭、日本、澳大利亞、泰國、韓國、朝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利比亞、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牙買加等國家與地區20多個有關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國際科技合作、學術交流與人員互訪頻繁、活躍。
國內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林業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大連水產學院、寧波大學、溫州醫學院、香港大學等有關研究機構和大學保持著長期和緊密的合作關係。設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院名校的研究生科研工作站,同溫州醫學院簽定了全面與緊密合作協定,雙方形成了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良好關係。

科技成果

縊蟶“圍塘整塗”附苗技術 省政府 二等獎
日本真牡蠣人工育苗和增養殖技術 農牧漁業部 三等獎
中國對蝦親蝦越冬技術和育苗高產技術研究 省政府 二等獎
紫菜人工養殖研究 全國科學大會獎
圍網起網機—JW1500公斤×2型 全國科學大會獎
中國對蝦全人工育苗技術的研究 省政府 一等獎
全國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溫州試點 中科院 二等獎
浙江省海岸帶和灘涂資源綜合調查 省政府 一等獎
泥蚶全人工養殖技術開發與推廣 省政府 二等獎
文蛤大規格苗種生產技術 國家海洋局 二等獎
東海港灣型淺海灘涂 國家海洋局 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