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能源與清潔利用科學創新引智基地

在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科學與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計畫(項目編號B08026)於2007年底立項,圍繞國家能源清潔利用科學與技術領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針對高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共性技術需求,結合浙江大學建設國際一流大學和構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能源與環境學科群的目標,依託浙江大學工程熱物理國家重點學科、浙江大學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設工作。
1引進了一批世界一流專家,大幅提升了基地的創新能力
三年多來,基地先後引進了18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1名基地引智研究外方顧問(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顧問Burton Richter院士),3名學術大師(美國工程院院士、史丹福大學Ronald K. Hanson教授,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工學院Tostern Fransson教授和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瑞典隆德大學Marcus Aldén教授),15名學術骨幹和來華短期學術交流學術骨幹,在基地工作時間累計達20人月,他們為基地帶來了國際最前沿的學術資訊和課題,帶來了最先進的研究理念和思路,大幅提升了本學科群的創新能力,為基地的穩定快速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2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與學術團隊,大幅度提升學科創新能力
基地來訪的海外專家中共有6位院士、10餘位教授及教授級專家,他們與基地配備的基地中方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教授和15名國內科研骨幹按下述方向組成了5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家和創新學術團隊:
1)複雜燃燒反應系統及多相流雷射診斷
2)可再生能源
3)氫能
4)廢棄物能源化利用
5)污染物生成與控制
基地著重開展了基礎研究工作和套用問題的理論探索與研討,實現多學科交叉,大幅度提升本學科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科向國際一流標準邁進。
3帶動了一批學術交流項目,全面拓寬了基地的國際視野
本學科群的國際學術交流得到極大的推動,國際視野得以全面拓寬。國際一流學者為研究生和科研人員開設了多門相關課程,舉行了數十個學術報告,介紹相關的國際前沿學術動態,並就相關科研項目的進展和下一步研究計畫與基地成員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本學科群與多家國際知名學府、學術團體或公司的相關研究組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基地人員抓住契機,充分爭取有關項目資助,赴國際知名學校進行研究與交流。基地與引進人才的海外就職單位聯合成立研究機構,還聯合組織了多次國際會議,很好地擴大能源科學技術學科群和浙江大學的國際影響力。
4匯聚了一批前沿高端人才,有效保證了基地的發展後勁
在三年多的建設過程中,基地不僅培養了200餘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還培養和匯聚了一批前沿高端人才,包括:1名何梁何利科學獎獲得者、6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5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名中國青年科學家提名獎獲得者、2名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6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者、10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6名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3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獲得者,11名博士後。這些傑出的學者都或多或少得益於“111引智工程”的資助。眾多優秀人才的到來與成長,進一步拓展了本學科群的研究方向,加強了基地的研究力量,有效保證了基地的發展後勁。
5取得了一批特色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基地的建設水平
基地連續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73等多項重大國家項目資助。基地還積極參與國內外企業和政府項目的爭取。基地海內外研究人員通力合作,解決了本學科群的一些科學問題,取得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基地的建設水平。通過學術講座、學術研討、共同指導研究生和合作研究的形式,在複雜燃燒反應系統及診斷方面開展了有效的交流。通過與美國史丹福大學Ronald K. Hanson教授及其團隊的合作,不僅給浙江大學帶來了國際燃燒測量領域的最新動向,也為加強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與世界一流大學之間的學術交流,加深彼此了解認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有利於我們增強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信心。法國Grehan教授來基地實驗室訪問期間就雷射若干測量技術進行了討論和合作研究,創新性地提出了把米散射理論套用到微流場全息圖的處理中,直接獲得流場中顆粒的三維坐標和粒徑,部分成果隨後在光學權威雜誌Optics Letters上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