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芥藍

洋芥藍

洋芥藍,原名羽衣甘藍,原產於以義大利海岸為中心的地中海到小亞細亞一帶,以前多作觀賞植物用,而如今其在我國引種栽培作為蔬菜食用最初在北京推廣並在近年引入廣州,種植面積正逐年擴大。

它是甘藍類蔬菜中最耐寒的種類之一,栽培、成活容易,生長期長,採收期也較長。經秋冬經霜凍後風味更好、更甜,初夏風味稍差,纖維含量多。

洋芥藍喜冷涼溫和氣候,耐寒,可忍耐零下4℃的低溫冷凍,是甘藍類蔬菜中最耐寒的種類之一,栽培容易,生長期長,採收期也較長;雖也耐高溫,但在高溫下產物質量下降。所以生長適溫為20-25℃,種子發芽適溫為18-25℃。栽種洋芥藍的最佳時間為冬季及早春冷涼季節所栽培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洋芥藍
  • 別稱:羽衣甘藍,綠葉甘藍
  • :植物界
  • :十字花科
  • :芸薹屬
  • 分布區域:以義大利海岸為中心的地中海到小亞細亞一帶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方法,

形態特徵

洋芥藍植株生長高大,適宜採收的株高為30-40厘米,開展度60厘米,如不加以採收,植株可長高達2米以上。根系發達,主要分布在30厘米深的耕作層內。葉片長橢圓形,綠色,葉背稍被蠟粉,葉緣羽狀分裂,向上捲縮,互相遮疊成皺褶,最大葉片長可達53厘米,寬19.7厘米,葉柄長約占全葉長的1/3。在廣州露地栽培條件下難以開花結實。

分布範圍

洋芥藍原產於以義大利海岸為中心的地中海到小亞細亞一帶,是最接近甘藍野生種的蔬菜,以前多作觀賞植物用。

主要價值

洋芥藍以嫩葉供食,可炒食、涼拌、做湯、作火鍋料或醃漬,品質柔嫩,風味清鮮。洋芥藍是甘藍類蔬菜中最耐寒的種類之一,栽培容易,生長期長,採收期也較長。在冬季及早春冷涼季節栽培的產品品質最佳,秋冬經霜凍後風味更好、更甜,初夏風味稍差,纖維含量多。

栽培方法

洋芥藍喜冷涼溫和氣候,耐寒,可忍耐零下4℃的低溫冷凍,也耐高溫。但在高溫下生長不良纖維多質地較硬風味差,而在充足的光照下葉片生長快品質好。生長適溫為20-25℃,種子發芽適溫為18-25℃
洋芥藍對土壤適應性強,但以排灌方便、耕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豐富、pH值6.0-6.5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植株在含鈣量較高的土壤中生長旺盛。土壤濕潤也有利於植株生長,但不耐澇,雨季要注意排水。 (一)繁殖方法 洋芥藍育苗可採用營養杯育苗及苗床育苗2種方式,早秋育苗以營養杯育苗為佳,冬季則宜採用苗床育苗。在8~12月均可育苗移栽,在廣州種植以8月播種育苗,9月定植,10月開始採收,採收期最長,產量也高。苗床應選擇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播種前施足腐熟有機肥,耙勻作畦,澆透水後播種,播後覆蓋0.5~1厘米厚的細土。畝用種量30克,種子出苗後需及時防治猝倒病,苗期要保持苗床濕潤,幼苗具5~6片真葉(播後30~35天)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在高溫期間育苗可用遮陽網覆蓋,在冬季育苗注意採取防寒措施,促進小苗生長。
(二)定植 洋芥藍生長期長,聯繫採收時間長,對營養需求量大,整地前施足基肥是獲得高產的關鍵,一般畝施有機肥2500千克,耙勻作畦,以170厘米寬包溝起畦,畦以呈微龜背形為佳,以利於排水。當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大田,株行距為30厘米×40厘米,畝植3500~4000株。在定植前,營養杯育苗的可施1次“送嫁肥”,苗床育苗的在冬季可在定植後施“定根肥”,以促進小苗的早生快長。
(三)田間管理 定植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天則要及時排水,防澇。緩苗後要及時追肥,一般定植後1周即要追速效肥1次,以後每隔7~10天追施複合肥或淋施人畜糞水,至採收前需追肥2~3次。注意生長旺盛期的前期和中期為重點追肥階段,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
(四)病蟲害防治 危害洋芥藍的病蟲害主要有斜紋夜蛾、菜青蟲、小菜蛾、霜霉病、黑斑病等,其中斜紋夜蛾、菜青蟲可用菊酯類農藥噴殺;小菜蛾可用敵百蟲原粉等農藥防治;黑斑病則可結合蟲害的防治進行,即在藥液中加入適量的蔗糖,可減少黑斑病的發生;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300~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