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保稅港區

洋山保稅港區

洋山保稅港區規劃面積8.14平方公里,由保稅區陸域部分、東海大橋和小洋山島港口區域三部分組成,陸域行政歸屬上海, 島域行政屬浙江舟山,由上海代管。洋山保稅港區陸域部分面積6平方公里,設有口岸查驗區、港口輔助區、倉儲物流區、國際中轉區、採購配送區、加工製造區、商貿服務區等功能區,主要發展和提供貨櫃港口增值、進出口貿易、出口加工、保稅物流、採購配送、航運市場等產業和服務功能,島域部分是貨櫃深水港碼頭作業區域,包括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碼頭,面積2.14平方公里,是貨櫃裝卸、中轉的功能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洋山保稅港區
  • 外文名:yangshan bonded port area
  • 面積:8.14平方公里
  • 行政歸屬:陸域屬上海, 島域屬浙江舟山
簡介,區域情況,

簡介

2005年12月10日,全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正式啟用。洋山保稅港區規劃面積8.14平方公里,由保稅區陸域部分、東海大橋和小洋山島港口區域三部分組成,其中陸域部分面積6平方公里,設有口岸查驗區、港口輔助區、倉儲物流區、國際中轉區、採購配送區、加工製造區、商貿服務區等功能區,主要發展和提供貨櫃港口增值、進出口貿易、出口加工、保稅物流、採購配送、航運市場等產業和服務功能,島域部分是貨櫃深水港碼頭作業區域,包括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碼頭,面積2.14平方公里,是貨櫃裝卸、中轉的功能區域。
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啟用以來,作為全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承擔了建設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要使命。依託洋山貨櫃深水樞紐港區的獨特區位,洋山保稅港區積極進取,不斷探索,積極開拓國際採購、配送、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 2009年11月18日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掛牌,“三區”聯動發展拉開序幕,按照探索建設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的要求,洋山保稅港區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不斷探索功能突破,加快實現產業集聚,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核心載體的責任。依託綜合保稅區的創新探索,洋山保稅港區正形成一系列功能突破:融資租賃業務的啟動,在洋山實現了航運金融服務新突破;水水中轉集拼的探索,進一步提升洋山口岸樞紐功能。期貨保稅交割試點的推進,推動了洋山航運物流高端化發展。保稅展示銷售中心的建立,為洋山保稅港區注入貿易功能。現在的洋山保稅港區,正初步形成跨國公司分撥配送中心、重點航運類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有色金屬集散等集聚趨勢。
一流的深水港口設施、完善的配套條件、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保稅港區制度、優惠的投資政策為洋山保稅港區的發展做了充分的鋪墊,隨著三區聯動的深入發展、綜合保稅區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的洋山保稅港區正大踏步邁向口岸物流設施體系完備,貨櫃增值服務和航運服務產業發達,國際中轉、採購配送和轉口貿易功能突出,輻射服務和經濟貢獻能級強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海航運中心核心載體。

區域情況

陸域部分
保稅港區陸域部分,區內“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部完成。位於浦東新區蘆潮港東海大橋登入點周圍,緊鄰臨港新城主城區和臨港重裝備產業區。開發建設了查驗區、港口輔助區、倉儲物流區、國際中轉區、採購配送區、加工製造區、商貿服務區等功能區域。主要發展貨櫃港口增值、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研發加工和製造、保稅物流、採購分銷配送、展示交易、國際中轉和集拼、期貨交割、檢測維修以及貨代、船代、報關、報檢、金融、保險等航運與金融服務功能。
小洋山港口區域
洋山深水港一期碼頭工程於2002年6月開工建設,2005年12月投入營運。二期碼頭、三期A段和B段碼頭分別於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年底竣工投產。洋山北港區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港區岸線長5.6公里,共擁有7—10萬噸級大型貨櫃泊位16個,配備有大型橋吊47台,場地輪胎吊190台。港區管理採用TOPS作業系統和大型設備遠程監控系統,可全天候接納第五、第六代超巴拿馬型貨櫃船靠泊。目前洋山保稅港區已經開通往返歐洲、北美、南美、非洲、波斯灣、地中海、東南亞、韓國等國際航運,每周定期班輪超過63班次。
東海大橋
東海大橋起始於洋山保稅港區的陸域部分,跨杭州灣口寬闊的海面直抵小洋山島,總長3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外海跨海大橋。大橋設有5000噸級主通航孔斜拉橋一處、1000噸級輔通航孔一處、500噸級輔通航孔兩處。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橋寬31.5米。大橋建有全覆蓋的視頻監控系統和監控中心,可滿足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監管以及公安、養護等部門的監管要求。海事管理部門可通過VTS系統監控大橋區域的海上通航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