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勃·泰勒(泰勒(PC和網際網路領袖))

鮑勃·泰勒(PC和網際網路領袖)

泰勒(PC和網際網路領袖)一般指本詞條

1965--1969 ARPA信息處理技術處處長

1970--1977 施樂PARC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創始人及助理主管

1977--1983 施樂PARC計算機科學實驗室負責人

1983--1996 DEC系統研究中心創始人兼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勃·泰勒 
  • 外文名:Bob Taylor 
  • 性別:男
  • 職稱:處長
介紹,啟動引擎,施樂聖地,樹倒猴猻散,象牙塔倒了,

介紹

“只有想不出來的,沒有做不出來的。”人們用這句話誇讚想像力的神奇。在信息產業飛速發展的今 天,“網路神話”此起彼伏,使那些成功的商人和技術尖子成為 大家關注的焦點,卻往往忽略了一些最初敢突發奇想的精神領 袖和項目組織者。曾擔任過ARPAIPTO主任和施樂PARC主任的鮑 勃·泰勒(Bob Taylor)就是這樣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因 特網的始作俑者,他的魅力在於能夠把性格迥異而又才華出眾 的科學家們聯合在一起,共同把一個個有趣且有益的想法付諸 實踐,並形成有套用前景的成果。今天,IT業被巨大的商業利益 所驅動,已變得有些失去理性,回過頭來再看技術先驅們的初 衷,不禁在敬佩中生出些遺憾。
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PC的歷史,鮑勃·泰 勒(Bob Taylar)都可以牢牢地占據一個席位,而且這個位置十分靠 前。1965年,他擔任高級研究規劃署(ARPA)信息處理技術處處 長。任職期間,他第一個萌發了新型計算機網路試驗的構想,並 籌集到資金啟動試驗。他把拉里·羅伯茨招入ARPA,具體負責項 目,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Net的來由。1970年,泰勒負責創辦 施樂PARC研究中心,招集頂尖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計算機研究的 天堂,孵化出各種突破性的PC和網路技術,這為70年代末計算機 業的爆發準備了充足的技術條件。使得賈伯斯、比爾·蓋茨等計 算機業餘選手可以直接操起他們準備的武器,赤膊上陣,引爆 PC革命,並使自己平步青雲。

啟動引擎

作為信息處理技術處(IPTO)處長,泰勒 的辦公室位於五角大樓的三樓,緊挨著國防部部長的辦公室。 泰勒的辦公室有一間裡屋是終端室,裡面擺放著三台終端,型 號都不相同,分別與遠方的3台主機相連。一台主機遠在麻省理 工學院,一台遠在加州伯克利大學,一台位於加州聖莫尼卡市。 三個終端互不兼容,各有各的程式語言、作業系統和上層聯接 方式。由於三套程式和指令都不一樣,一旦有急用,尤其讓他頭 疼。而大部分時候,鮑勃上機都是因為有急事,因為這三個終端 都通向計算機界的最前沿研究單位。這些設備本身是一流的, 但三台格格不入的終端,其嘈雜之聲整日不絕於耳,聽起來活 像一間小破屋亂糟糟地開了好幾台電視機,同時播放不同的頻 道。“很明顯,我們得想個辦法把這些活寶聯到一塊去。”
IPTO只有兩名工作人員,泰勒本人和他 的秘書,但他擁有10億美元的預算撥款,其中大部分經由他的手 流入波士頓、坎布里奇及加州的大學和研究室中。這些經費成 了澆灌計算機技術的重要肥料。
泰勒有極其敏銳的直覺,似乎有一種天 生的本領,總能沙裡淘金,挑出富有創新而且能夠成功的項目 和研究人員。1966年,泰勒擔任IPTO的第三任處長,時年才34歲。 被“終端問題”天天糾纏,他想到為什麼不建立一個電子網路, 不但自己的三台機器相互可以溝通,而且各地研究小組也可實 現信息、資源共享。構思成形後,他走進ARPA署長赫茲費德的辦 公室,向他講了自己的構想,他還著重說明,如果聯網成功,不 同廠商的計算機可相互溝通,軍方再也不必為選擇哪家的產品 而傷腦筋。“這個工作難不難?”“不難,我們已經想好了怎么做。” “很好,去乾吧,先給你100萬美元經費。”赫茲費德痛快地開了 綠燈。
泰勒走出辦公室,看了看錶:“我的天,只用了20分鐘。”
有了赫茲費德的支持,有了經費保障,卻 還缺一個項目負責人來主管該網路的設計製造工作。這個人既 要通曉計算機,又要精通遠程通信,這樣的雙料人才可不好找。 這時,泰勒瞄準了林肯實驗室的年輕人——拉里·羅伯茨。
泰勒親自登門拜訪,向羅伯茨談了聯網 計畫,泰勒把全部情況都倒了出來,但羅伯茨仍不表態。“我要 考慮考慮。”他乾巴巴地說了一句。
泰勒覺得羅伯茨的回答等於禮貌地回 絕。他失望地離去,打算另謀人選。但是除了羅伯茨,似乎沒有 第二人選。數周后,泰勒再次登門,羅伯茨不那么冷漠了,但彬 彬有禮地暗示泰勒:他在實驗室幹得很愉快,不想去華盛頓當 一名技術官僚。
最後還是泰勒的上司出面,給實驗室主 任打了個電話,羅伯茨才接受了這項工作,這一年羅伯茨29歲。 網際網路成功後,他被公認為是ARPA之父。
不是科學家, 也不是研究人員
泰勒的父親是牧師,因此從小就輾轉於 德克薩斯州的衛理會教堂之間,從未在一個地方呆長久過。16 歲,他去達拉斯上大學,還打算日後當個牧師,但他最終沒有加 入傳道的隊伍,卻加入了美國海軍。韓戰時期,他所在的預 備隊被徵調作戰。但還是沒上戰場,一直駐紮在達拉斯海軍空 中基地。戰爭結束後,泰勒進德克薩斯大學可卻不知該選什麼 專業。1959年畢業,他拿的是心理學學位,副修數學。緊接著他念 了碩士,論文方向是心理聲學。後來這一行當的許多人都轉到 計算機領域,泰勒也在其中。“我念研究生時,還沒有計算機專 業。”
泰勒畢業後進入了航空行業,1961年進 入國家航空航天局,在華盛頓的高級研究技術處做項目管理 員。1963年碰到他在心理聲學界的偶象——立克里德,當時立克 里德正忙於把計算機學界拉到ARPA麾下。1965年初,立克里德前 腳跨出ARPA,泰勒後腳就跟了進來,先給IPTO第二任處長當副手, 不久就自己坐上了那個位子。
泰勒將羅伯茨拉進IPTO,讓他負責網路 的建設。一切妥當後,泰勒於1969年離開了ARPA,將位置讓賢給 了羅伯茨。他在猶他大學呆了一年,不久,施樂找上門來。
1969年,施樂公司CEO Peter Mc Colough打算為 公司未來創建“信息建築師”,重點是計算機技術研究,以防公 司主營業務——複印機、印表機受到衝擊,這就是施樂PARC研究 中心的起源。最初Mc Colough讓George Pake負責這項任務,而Pake的首 要任務就是把泰勒找來,讓泰勒組建PARC。
泰勒既不是計算機科學家,甚至不是研 究人員,但泰勒卻是富有遠見的計算機戰略家,是最好的研究 組織者。泰勒的任務也就是物色人才,將全國優秀的工程師、黑 客和計算機天才網羅在一起。PARC中心位於斯坦福校園旁,70 年代這裡還是一片平地,到了70年代末,這裡的建築拔地而起, 甚至高過了HP的建築。
如果世上真有一個研究者的天堂,那么 肯定非PARC莫屬。從雷射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到微晶片的工程技 工,再到計算機語言設計者、人工智慧程式設計師、認知生理學家、 視頻設計家、音響工程師、機械師等等組成了一個理想的技術 王國。大多數研究人員都是臨時性研究,來去自由,但是創新本 身卻成了他們難以掙脫的遊戲。
到1971年,泰勒已為PARC的計算機科學實 驗室(CSL)招來了50~60名該領域中最出色的人士。用阿倫·凱 的話說:“全世界100名頂尖計算機研究人才中有58名在PARC工 作。”把這些天賦超人、個性迥異的天才發明創造者凝聚在一起, 這個工作大概除了泰勒,再也沒有更好的人能勝任了。在CSL,泰 勒創造了扁平式的組織結構,每個CSL的工作人員,從科學家到 秘書都直接向泰勒匯報,裡面沒有中層管理人員。
泰勒的實驗室
泰勒明白自己的局限,但他卻能將這些 精英很和諧地組織起來,泰勒只招聘最優秀的人才,每一個應 聘者都需要與實驗室中的每一位研究人員面談,一方面檢測他 們的真才實學,另一方面也“檢測他們神經系統的質量”。(下轉 第B6版)(上接第B5版)新雇的人通常要與CSL中不同的小組著手 好幾個項目。而且泰勒將人員不時地從這個小組換到另一個小 組,以實現充分的混合。大家交流的另一渠道就是會議,由泰勒 主持,每周都要進行匯報和討論。泰勒則像一位培養科學家學 校的教師,控制著會議的全局。他又像是CSL的中央交換機,交換 所有的創新想法和工作進展,並使實驗室和諧運作。雖然最初 的觀點都來自他手下的科學家,但泰勒指定了研究的總方向。 科學家只需埋頭工作,一旦他們有新的計算機夢想,泰勒就會 幫你處理所有的雜事:設定預算、與公司總部商談、爭取經費以 及各種配合事項。
泰勒的角色至關重要。因為科學家都很 服他,泰勒就是他們的老師,他們經常將CSL稱為“泰勒的實驗 室”。
當然鑑定泰勒成績的還要看最終的產 出。PARC所獲的成果如今看起來都是觸目驚心的,這些發明包 括:首台AltoPC、個人分布計算、圖形用戶界面、第一個商用鼠 標、位映射顯示、乙太網、客戶機/伺服器架構,面向對象流程、激 光印表機以及許多網際網路上的基本通信協定、信息可視化技 術、頁面描述語言、專家系統、語音的壓縮技術、所見即所得技 術等等。
PARC實驗室在十年中完成了計算機軟 硬體及網路的技術革新。如果施樂能將這些技術及時有效地推 向市場,那么施樂將成為信息產業的統治力量,計算機歷史也 將改寫,也就不會有蘋果、IBM在PC上的成功故事。但是Peter Mc Collough不再是公司的CEO,施樂的高層管理者也無法認識這些 十年成果的意義和價值,CSL作為計算機研究的天堂也開始走 到盡頭。科學家大多數心血都在其他公司開花結果,為計算機 業革命作了無償的鋪路石。

施樂聖地

“施樂完全可以在今天擁有整個計算 機產業,完全可以比現在的規模大上10倍,完全可以成為90年代 的IBM,完全可以成為90年代的微軟。”1996年在電視節目中談論 PC歷史時,斯蒂夫·賈伯斯慷慨陳詞。的確,是施樂PARC為PC革 命準備了所有關鍵的技術條件,這一點依靠PARC技術而發家的 賈伯斯自然最有體會。施樂PARC發明了Alto個人電腦,然而是IBM 發布了IBMPC;施樂擁有帶滑鼠、圖示和視窗的圖形界面用戶,然 而是蘋果和微軟發布了Macintosh和Windows;施樂發明了“所見即所 得”的文字處理,又是微軟大膽地放進了自己的Word中並征服了 整個辦公市場;施樂發明了乙太網,但如今爭奪市場的是Cisco和 3Com;雖然在雷射印表機方面,施樂還有一定的市場,但卻是 IBM於1975年最早推出了商業產品,而今是HP一馬當先……
在泰勒看來,上述情況不是他的過錯。 “我的任務是創造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技術,如果產品部門無 法利用我們的技術,這不是我的罪過。”泰勒可以為前者的輝煌 而驕傲,卻不想為後者的失誤承擔責任。但是,泰勒自己最終還 是為此付出了代價。
泰勒是PARC的無冕之王。為了瓦解這個 帝國,負責施樂研發的GeorgePake決定將PARC一分為二,一個叫“科 學中心”,一個叫“系統中心”,以削弱泰勒的影響,但此舉反而 加劇了內部的衝突。在1977年以前,這種衝突是一種動力。而今, 由於施樂業績不佳,官僚氣息加重,預算收縮,衝突就逐漸向惡 性滑去,尤其是施樂對PARC研究成果的冷淡,更使PARC人心浮 動。正是最緊張的時刻,堪薩斯大學的物理學家WilliamSpencer走馬 上任,成為PARC主任,與泰勒一起工作。兩人看似十分友好,每個 周六都一起打網球,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們也很友好。
Spencer回憶道:“鮑勃從不外出旅行,每天 上午10點鐘上班,將他的寶馬車停在老地方,接下來的8到10個 小時他會與實驗室的每一個成員單獨交流。”泰勒是這些科學 家的精神領袖,他們有什麼問題都會來找他,甚至三四十歲的 博士還會向泰勒匯報他怎樣打網球。
泰勒將Spencer視為自己的同盟,但是兩人 的思維方式有著明顯差別。Spencer喜歡用技術產品化來評估研 究成果,倘若用這個實用主義的尺度來衡量,泰勒的計算機科 學實驗室(CSL)顯然是不合格的。而且Spencer的另一個標準就是 看實驗室與它的“客戶”(施樂公司研發部)合作得如何,這一點, 泰勒又不稱職。Spencer權利的壓力開始籠罩下來。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我有什麼地方 做錯了。我很抱歉,我會改變一下。”遭到批評時,泰勒如此反應。 但實際上,要泰勒改變他一貫的作風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可能, 這使得泰勒無路可走。

樹倒猴猻散

1983年9月19日,泰勒召集了所有部下, Spencer也在場。泰勒說:“大多數人終其一生也沒有機會與如此眾 多創新的人一起開創新的前景,我很幸運,成為三個創新領域 的領導:分時系統、遠距離互動網路和個人分散式計算。”然後, 他吐出了最致命的一句話:“我想告訴大家,我已遞交辭呈。”然 後走出會場。
話語如炸彈一般在房間內引爆,Spencer 試圖平息情緒,繼續開會。顯然,他大大低估了泰勒的影響力。 “簡直是扯淡!”一個憤怒的聲音從人群中發出,他是CSC的台 柱——ChuckThacker,是MAXC分時系統和Alto的設計者及乙太網的 共同發明人。“我也辭職。”他緊隨著泰勒走出會場。
大規模的辭職沒有馬上爆發,但過了年 底,人們拿到了一年的紅利、股票期權後,紛紛離去。因為泰勒 不僅僅是一位領導,而是這個奇異王國的守護神。泰勒一走,再 沒有什麼力量將他們凝聚在一起。“泰勒為施樂犧牲了許多東 西,因此我們不願看到許多胡言蜚語。”阿倫·凱的話代表了大 家的內心。阿倫·凱的辭職標誌著PARC一個時代的正式終結。 Spencer收拾了一段時間殘局,不久也卷了鋪蓋,加盟另一家公司。
泰勒想尋找資助成立新的實驗室,延續 他的夢想。DEC捷足先登,“DEC打電話問我是否願意擔任顧問。 然後他們的三位負責房地產的人就上門來問:我們把實驗室建 在哪裡?”
當然要離PARC不遠,泰勒最終招納了15 名CSL的成員,泰勒成了DEC系統研究中心的主任。施樂的領導飛 往波士頓,面見DEC創始人肯·奧爾森,提出強烈抗議,甚至威脅, 因為施樂是DEC的大客戶。當然威脅毫無效用。
幾年後,奧爾森碰到施樂CEO,向他抱怨 這群獨立不羈的工程師。“這班人實在是棘手,因為我們努力想 將他們與我們的商業策略綁在一起。”
顯然,奧爾森遇到了與Spencer一樣的難 題,而泰勒的夢想也再難以重現。因為隨著PC的爆發,洶湧的商 業大潮席捲了整個計算機業,並永遠改變了產業的形態。泰勒 不再屬於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也無法容納泰勒,但他在PARC所創 造的輝煌將成為計算機發展史上永遠的神話。

象牙塔倒了

泰勒離開了他創建並領導了13年的實 驗室,為他自己,也為PARC劃了一個新的休止符。技術象牙塔倒 了!
當然,CSL的技術是革命的種子。但更重 要的是,泰勒離開後,實驗室的天才們也從80年代初期開始紛紛 離去,或加入其他公司或自立門戶,成了更重要的播種機。點燃 PC業野火和收穫多利的機會也讓給了那些計算機業餘愛好者。
乙太網的發明人BobMetcalfe離開後就創辦 了3Com。圖形界面的主將Alaykay成為Atari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 Alto2計算機設計的John.Ellenby,成為Grid公司主席。負責為Alto設 計字處理軟體的西蒙尼加入微軟。1979年,賈伯斯參觀施樂PARC 時對圖形界面大為欣賞,當年給他演示的LarryTesler,1980年離開 PARC,加入蘋果。John·Warnock帶著頁面描述語言Postscript,創辦了 Adobe……
泰勒創辦並領導了現代計算機歷史上 絕無僅有的兩個充滿浪漫情調和抒情風格的研究項目和組織。 前一個促成了網際網路的誕生,後一個促成了計算機業的革命, 雖然他沒有擔任任何一項技術的研究,但是作為組織者的他, 其功勞不低於任何一位計算機天才。
泰勒所創造的扁平式組織結構成為計 算機企業和研究機構後來模仿的典型。在籌建ARPANet時,在國防 部900美元一把錘子和2000美元一個抽水馬桶蓋子的奢侈作風 中,泰勒卻毅然決定ARPANet的頻寬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一傳統也 成了網際網路得以風行的關鍵因素之一。
泰勒的DEC系統研究中心離PARC只有幾 英里遠。那幾年,他和拉里·羅伯茨住得很近,過一個拐角就到, 但兩人誰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一封寄給LawrenceG.Roberts的信被 誤投到泰勒家中,這兩位昔日的戰友才發現他們住的地方相距 只有幾百米。
人們關心的是雞蛋,而對母雞不加關注, 因此當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如火如荼之後,人們對那些開創技術 的先驅已不加注意。1994年9月,波士頓舉辦了阿帕網第一個節 點安裝成功25周年的慶祝會,昔日的功臣都被邀請過來,泰勒來 晚了,但他還是恰到其時,趕上鮑勃·卡恩在警告合眾社記者, 一定要區分阿帕網和網際網路的不同,TCP/IP的發明才標誌著因 特網路的真正出現。此刻泰勒按捺不住,跟卡恩爭吵起來。泰勒 說,這不對,網際網路的根子主要是阿帕網路,會場氣氛陡然緊張 起來。
的確,到了今天,論功行賞已經成為一種 花邊新聞。人們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當今的企業風雲人物。過 失的英雄只剩下一條路:走進歷史!
比起那些一生默默無聞的人,這條路還不算太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