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坑村(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

泮坑村(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

泮坑村地處鎮東部,距梅州市區6公里,分內村、外村。因有村尾半山腰瀑布傾瀉成莊壯觀的“泮坑飛瀑”和“泮坑公王”古廟,故名。此地是梅州市開闢的旅遊區之一“泮坑旅遊度假村”,泮坑水庫、鄧軍凱紀念亭、著名民居“鎮東樓”(又稱六槓樓)建於此村,廣梅汕鐵路貫通其境、鐵路客運站設於境內。解放戰爭時期為游擊隊活動區,是三角鎮四個老蘇區之一。該村主要以種植蘭花為主,泮坑村有18戶人家種植蘭花共20畝。由於蘭花經濟效益的輻射效應,形成了蘭花種植相對集中的村,不少村民都在蘭花養植大戶的帶領下,開始了養蘭致富的道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泮坑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電話區號:0753
  • 地理位置:地處鎮東部,距梅州市區6公里
  • 方言梅州話
  • 著名景點:泮坑村旅遊度假區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西站
  • 車牌代碼:粵M
泮坑村旅遊度假區,古色古香,美如世外桃源,

泮坑村旅遊度假區

泮坑村旅遊度假區位於梅州市區梅城南郊三角鎮,距梅州市區梅城4公里,距梅州火車站2公里,素有"梅南勝境"的美譽,是假日休閒旅遊的勝地。景區面積9平方公里,山幽水雅,堂奧縱深,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匯聚黃沙嶂、清涼山、高觀音等高山流水,容水160萬立方米的泮坑明湖,水色青潤如玉,遊人可飽覽山色湖光。有即將竣工,全長3000米,由30段長廊和30個各具特色的涼亭組成的"客家文化長廊",遊人可欣賞瀏覽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詩文圖畫,得到高品位的享受,有用鵝卵石砌成的"登高路",共2199米,遊人可登高健身和觀賞森林景致。有"二十一世紀紀念林"和"同心樹紀念林",遊人和情侶在觀賞的同時可植樹留念。有始建於明代的"三山國王廟",鄉人通稱為"泮坑公王廟"。"泮坑公王保外鄉"聲名遠播,吸引了不少海內外善男信女前來燒香祈福,自建廟以來,一直香火不斷。有"嶺南第一才子"宋湘所書的雄渾磊落、飄逸灑脫的摩崖石刻"靈鎮山河"。有相傳為白蓮仙女沐浴時遺下的裙帶所化的如淡雲輕煙、飄逸曼妙的瀑布。景區相峙兩山,層巒高聳,林木蓊鬱,山花爛漫,滿眼錦繡;山谷之中溪流清澈,怪石亂離,藤蔓纏絡,景致清幽。此外,景區還規劃新建以客家圍龍屋為主體的"客家民俗村"和綜合性"水上樂園"等景點。景區交通方便,1997年成立"梅州市泮坑村旅遊度假村"後,賓館、酒店、停車場等各項配套設施日臻完備。1999年為梅州市人民政府評為梅州市四大市級旅遊景區之一;2000年名列省旅遊局推薦的廣東百個"假日觀光新亮點"。

古色古香,美如世外桃源

竹林居竹林居
梅江區三角鎮泮坑外村,環繞在一座叫福祿岌的小山丘周圍,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古村落,村內民居建於清末民國初,至今保存完好,今年,這些民居建築群被定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記者來到福祿岌探幽訪古,一座座錯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古民居,像一幅水墨丹青畫卷,美如世外桃源,它的古趣與淳樸,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季立居氣勢雄偉的外門樓季立居氣勢雄偉的外門樓
泮坑村位於梅州市梅江區三角鎮,毗鄰梅州市區,離梅州客都機場4公里,分內村和外村。泮坑外村在著名的清涼山腳下,村中林木蒼翠,風景優美,在福祿岌周邊,有保存完好的6座客家古民居,它們分別是鎮東樓、本立居、季立居、崇本樓、州司馬第和竹林居。這些民居群大都依山傍水,或氣勢雄渾,或造型獨特,或典雅清新……踏入其中,如同走進了歷史大宅門,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與高超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鎮東樓貴氣典雅的雕花護欄鎮東樓貴氣典雅的雕花護欄
坐落於福祿岌旁邊的“鎮東樓”,又名“六槓樓”,始建於1917年。外觀氣勢恢弘,從右至左共6棟(6棟左右對稱),每棟都是3層走馬瓦房,杉木棚板為底澆注水泥,每層52間房、24個廳廊、12個天井。廳廊內的木柱、橫樑雕龍畫鳳,精緻美觀。“鎮東樓是由馬六甲僑賢熊舉賢、熊景賢、熊鑫賢、熊豪賢、熊杰賢、熊黨賢六兄弟斥巨資在民國6年動工興建,工程持續至民國25年落成,占地總面積共15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隨行熟悉古居民建築的泮坑村村支部書記熊柏昌告訴記者,樓名“鎮東樓”三字還是民國時期的廣東省省長吳鐵城所書。據介紹,當年整棟大樓建起來,總造價32萬兩白銀,而梅江橋當年的總造價才12萬兩白銀。
“這么大的屋能容納近千人居住,相當於現代的生活小區。”看護該樓的熊功員告訴記者,他們的“上代祖公”受舊禮教薰陶,對五代不分家群居的思想銘記心中,所以動工建造了鎮東樓,就是要子孫五代同堂。雖然屋很大,但“上代祖公”沒有在這裡居住過,新中國成立後,這棟樓一直被政府或有關單位徵用或微租至1986年止,期間駐過軍、作過倉庫和敬老院等。
鎮東樓鎮東樓
離開雄偉壯觀的鎮東樓,記者來到了建築年代最古老的本立居。它建於清朝光緒八年(即1882年),由生於泮坑外村“守創祠”祖屋的熊觀松創建。後其子熊增興南渡馬六甲創業積蓄巨款,返鄉與長兄熊接興繼續合建“本立居”和“本立新居”。整座民居為二堂二橫一附槓圍龍屋,經歷128年風雨後仍風采依舊,梁緣瓦底刻畫了許多花草蟲魚、吉祥獸類,工藝之精湛令人稱讚,古樸典雅的建築風格,讓人感覺清新自然。
泮坑外村福祿岌古村落泮坑外村福祿岌古村落
穿過端莊氣派的外門樓,記者來到建於民國二年 (1913年)的季立居。見有人來參觀,屋主笑容滿面地出來迎接,“這是我阿公熊應賢從馬六甲返鄉購地建起的,樓房二層高,共有30間房。”50多歲的女屋主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熱情地泡茶招呼。季立居的建築風格與本立居相似,精緻的雕花工藝、幽雅的庭院結構,散發出濃濃的客家人文氣息。
走出季立居,記者又踏入第二古老的民居建筑州司馬第。該屋建於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大屋坐東北向西南,左右對稱二堂四橫,由右至左依次為大門門樓,圓形、拱形、方形三道斗門及小門門樓,別致多樣的門樓用弧線裝飾,線條優美舒暢。
附近的崇本樓,也是建於清朝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二槓式二進二層走馬樓。民國25年(即1936年)建成的竹林居,都是風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