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設計運動

波普設計運動(Pop Design)一場風格前衛而又面向大眾的設計運動,20世紀60年代興起於英國並波及歐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波普設計運動
  • 外文名:Pop Design
  • 興起時間:20世紀60年
  • 興起地點英國
波普(名詞解釋):一詞源於英語的“大眾化”(Popular)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於1954年起源於英國,這話“大眾化”藝術的思想根源來自於英國的大眾文化,代表新達達、新寫實主義等流派藝術家所創造的完全生活化、大眾化、甚至垃圾化的藝術。
它反映了當時西方社會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觀、消費觀及其反傳統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趣味。它受到美國20世紀50年代大眾文化和20世紀60年代波普美術的影響,認為藝術不應僅供少數人享用,而應走向普通大眾,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要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打破一切傳統的審美觀念。波普設計打破了二戰後工業設計局限於現代國際主義風格的過於嚴肅、冷漠、單一的面貌,代之以詼諧、富於人性和多元化的設計,它是對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的具有戲謔性的挑戰。設計師在室內、日用品、家具、服飾和平面設計等方面的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形式:誇張、奇異、富於想像力的造型;色彩單純、鮮艷;材料多選用塑膠或廉價的纖維板、陶瓷等。其設計掙脫了一切傳統束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其市場目標是青少年群體,迎合了現代青年的桀驁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及其標新求異、用畢即棄的消費心態。波普設計運動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時裝界有:英國的瑪麗·奎特所設計的迷你裙,在全世界風靡十幾年;法國的古亥熱的宇宙服,表現出最新科技觀念而使當代人驚喜。家具設計有:科蘭的廉價、鮮艷、奇異的家具,深受青少年歡迎;穆多什以英文字母為裝飾圖案的纖維板椅子和羅傑·丁的如玩具般的吹塑椅子,都極受歐洲消費者青睞。在包裝、書籍裝幀、廣告等平面設計上,也都出現了醒目的波普風格。
波普設計出現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又稱流行藝術、通俗藝術、新達達主義,代表著流行與大眾化的品味。它的鼎盛時期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主要活動中心在英國和美國。它代表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工業設計追求形式上的異化及娛樂化的表現主義傾向。波普藝術的設計師在現實社會尋求發展,他們把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搬進藝術——以大眾商業文化為基本特色的波普藝術應運而生。
波普藝術的手法是利用現成的工業、商業產品。從飲料、化妝品的廣告、商標、電影宣傳畫,到汽車燈、車窗、家用電器,等等,把它們加以改造、加工,然後重新組合和拼貼,賦予一定的社會思想意義,有此構成一件新的藝術作品。
由於波普設計主要是面對青年市場,產品必須廉價,因而質量無法保證。波普設計反對現代運動的“少即是多”的主旨,這也導致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激進設計。它從新藝術、裝飾藝術、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光效藝術、幻覺藝術、東方神秘主義、太空主義中汲取營養,並在大眾傳媒的助長下茁壯成長。波普設計的影響深遠,也為後現代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