泃河

泃河

泃河形成較早,春秋戰國時期即有泃水的記載: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齊師反燕,戰於泃水,齊師遁”(《竹書紀年》)。

泃河發源於河北省興隆縣將軍關外的芧山、青灰嶺,流經薊縣平谷區、三河市故城(泃城),由三河縣橋頭村南進入寶坻縣境之西四莊村北,而後沿薊縣、寶坻區界向東流至張古莊與州河相匯(下稱薊運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泃河
  • 流經地區:河北、北京、天津
  • 源頭:河北省興隆縣跑馬場鄉和茅山鄉
  • 注入:薊運河
  • 全長:206公里
  • 流域面積:1712平方公里
流域面積,河流歷史,

流域面積

全長206公里,流域面積2276公里。市境內總長66公里,流域面積952平方公里。有支流錯河金雞河、州河及還鄉河。
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S)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S)
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N)泃河薊州區境內現狀圖(下營鎮段莊村村東,鏡像:N)
1958年以後,河北省、天津市、 北京市先後在泃河上修建城下(工程幾經上馬未成庫,即後天津市楊莊水庫;該工程如果建成,規模要比楊莊、海子大)、楊莊水庫、海子水庫及三河分水閘。 泃河自戰國時期開通水運,明永樂年間為鼎盛期。
民國初 年泃河加深,在平谷縣境內設寺渠、芮營、英城三大渡口, 一般船載重量可達10噸,是平谷與外地通商的唯一航 道。
1939年改用公路運輸,水運遂止。

河流歷史

泃河有著悠久的水運歷史。早在戰國,泃河水道就通航了。
漢獻帝建安十一年(206),開鑿了平虜渠、泉州渠,開闢了由中原通達長城內外的軍運路線,為以後各代南北物資交流、軍事供應打開了通道,從而擴大了泃河水運的範圍和規模。
明永樂元年(1403),平谷成為邊防要地。縣北長城蜿蜒百餘里,建六關、十營、十三寨。此時,平谷縣內駐軍數萬,畜駒千匹。
由於一切軍需食用主要靠外地供應,泃洳二河各渡口又開始繁榮起來。東寺渠龍廟渡和前芮營合口渡實行軍督民運,造驛船,建棧房。
驛船由天津裝載糧食、海鹽和軍需品,沿薊運河北上,運往前芮營渡口,卸船入站清點後,再轉運各倉庫和邊關各地。
同時,再將棧房存放的平谷、密雲、興隆各縣的果品、藥材、皮棉等物品裝船,運往天津、塘沽和京城各地。
此時,泃河水運十分鼎盛。
至明末清初,泃河水運逐漸蕭條。但到了康熙二年(1663),由於大規模修建東陵,所需糧食、建築材料,多從南方供應,因而泃河水運又漸興起,每天幾十隻船舶來往通運。民國初年,北運河淤淺,泃河河水反而加深。
一般船載重量可達10噸,成為平谷與天津等地通商的惟一航道。每年運輸總量達3.3萬多噸,河道上來往木帆船達數十艘。
前芮營、英城、寺渠等渡口,經常有幾十隻木帆船來往運輸。特別是前芮營渡口,帆船最多時到過一百多隻。
當時在河口兩岸,建立六所棧房總計三十多間,將各地所產各類於鮮果品、農副產品用駱駝、網車或小駁船運到各棧,再分別裝船運往唐山、天津、北京等地,又採辦各種曰常生活用品返航,運至前芮營渡口,卸貨入棧。
當時,泃河兩岸的村莊,有各類船隻一百多隻,以後芮營為最多。其中較大的船每隻達六丈多長,一丈二尺寬,八九尺深,兩節對連,六個船槽,一槽住人做飯,五槽裝貨,可載二百八十多包食鹽或一千六百多袋麵粉,載重量達六萬七千多斤。
據《平谷縣誌》載:“平谷年平均運進運出的物品總量折重為23942噸,其中運進8784噸,運出15158噸。其航路為:平谷寺渠——前芮營——英城——馬坊小屯——三河錯橋——侯家營——馬莊——三岔口——新安鎮——蘆台——北塘——天津。
因下遊河道冬季結冰,不便通行,所以每年舊曆二月至十月為航運期,約有二百五六十天。”又載:“平谷縣境內以泃河、洳河為巨流,春冬作橋樑,夏秋用舟楫,以濟行人,沿河田園多資灌溉。”“泃水晚渡”是平谷舊城八景之一,可以想見當年泃水岸邊,船隻往來,千帆相竟的繁華熱鬧。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先後修建了由平谷至三河、薊縣、通縣、北平、天津等地的所謂警備公路,一切物資改用汽車運輸,加上泃河淤淺失修,因而結束了兩千多年的水運歷史。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態環境的核心,而河流又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泃河作為平谷的母親河,哺育了世世代代,滋養著子子孫孫。
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及人口的自然增加,河承納了上游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河岸兩側雜草叢生,白色污染嚴重。
致使水質極度惡化,水體為黑褐色,水中無任何水生動植物。特別是枯水期,基本上處於斷流狀態,河床內布滿黑褐色的淤積物,並時常發出陣陣令人窒息的氣味。
水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發展之源和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城市風韻和靈氣之所在。以人為本,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必須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滋養著人類文明的河流,更應當得到悉心的保護。
可喜的是,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加大了泃河治理的力度,關停污染嚴重廠礦,修建污水處理廠,減少垃圾排放,加強河道管理,加寬加固河堤,兩岸植草種樹,泃河得到了有效保護。
在平谷區“十一五”水資源保護髮展規劃中,把水資源作為北京市和平谷區發展的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予以高度重視。
把保障北京市應急水源地,作為今後水資源保護的重點。
特別是2011年,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生態立區理念,努力打造“生態綠谷”建設,全面建設首都生態第一區的目標。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千年古河一定會重新煥發往日的青春與活力,為生態平谷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