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位於貴州東北部、銅仁市西北部,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08°03'49″~108°37'53″,北緯28°12'45″~29°05'23″之間,地處四省(市)邊區結合部,烏江中下游,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黔東北門戶,烏江要津”之稱。

沿河周邊與貴州省內的德江印江松桃道真務川正安及重慶市的彭水酉陽秀山等縣毗鄰。截至2016年末,沿河縣總人口68.34萬人,國土面積2468.8平方千米,轄22個鄉鎮,其中以土家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1.2%,是全國四個單一土家族自治縣之一,貴州省唯一的單一土家族自治縣。

截至2013年,沿河縣地方生產總值58.96億元,截至2014年,沿河縣已探明或發現的礦藏有煤、螢石、重晶石等20多種。沿河縣境內的動植物種類多,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3種,二級保護植物有11種,三級保護植物有7種,一級保護動物5種,二級保護動物23種。沿河縣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發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外文名稱:Yanhe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 別名沿河思州、土家山歌之鄉
  • 行政區類別:自治縣
  • 所屬地區西南地區,貴州省銅仁市
  • 下轄地區:3街道17鎮2鄉 
  • 政府駐地和平街道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65300
  • 地理位置:貴州東北角 銅仁西北部 渝東南部
  • 面積:2468.8平方千米
  • 人口:68.34萬(2016年戶籍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 土家語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麻陽河、沿河烏江山峽、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 機場:銅仁(鳳凰)機場 武陵山機場
  • 火車站銅仁站 銅仁南站 秀山火車站
  • 車牌代碼:貴D
  • 行政代碼:520627
  • 地區生產總值:92.81億元(2016年)
  • 常住人口:45.3萬(2016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歷史區劃,行政管轄,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地貌,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公路,鐵路,航運,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化事業,風景名勝,政治體制,歷史文化,民俗語言,地方特產,歷代名人,

歷史沿革

沿河,春秋時屬巴國南疆一部分。
戰國屬楚,一度入秦。秦代屬黔中郡
西漢先屬酉陽縣,後屬涪陵縣,東漢分屬涪陵縣和永寧縣。
蜀漢在縣地置漢復縣,沿河縣分屬漢復縣和萬寧縣
太康元年(280年)涪陵郡治所移往漢復(今沿河洪渡),鹹和三年(328年),涪陵郡“地歿蠻僚”。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蠻帥田思鶴以地附周。
宣政元年(578年),沿河地置費州。沿河在北周分屬黔州和費州。
開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蟄僚奉詔置務川縣,治地在今沿河縣城東岸。
沿河麻陽河風光沿河麻陽河風光
唐《元和郡縣誌》載:“內江水,一名涪陵水(烏江),在縣西四十步,因川為名,曰務川縣。”唐武德元年(618年),黔州招慰使冉安昌以務川縣當牂牁要道,請置郡撫之,武德四年(621年),於縣地置務川郡,旋改為務州,領務川、扶陽、涪川三縣,以冉安昌為刺史。
貞觀四年(630年)改務州為思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思州為寧夷郡,領務川、思王、思邛三縣。
乾元元年(758年)復名思州。唐思州治地一說在今沿河縣城東岸,與務川縣城同城,二說在今沿河縣城北城子上。
宋初沿唐制,把不能派流官統治的經制州列為化外州,設定羈縻州委任土官管理。
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派都虞侯趙延浦任思州刺史,土著田氏族人不賓附,朝廷將思州等列為化外思,改經制州為羈縻州,委派土著首領管理。
烏江奇石烏江奇石
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田祐恭請求內附,願為王民。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朝廷以其地置思州,領務川、邛水、安夷三縣。將思州、務川縣治徙於北部荷葉坪,後又移到原都濡縣治所,州、縣同城。務川縣治沿河歷519年,思州治沿河歷497年。
南宋、元、明、清時期沿河縣城均為土司駐地。
元置沿河祐溪長官司,治今沿河縣城西岸,沿河司直到民國三年才改為沿河縣。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於沿河北部置洪杜縣,隸屬於黔州,以境內洪杜山得名,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廢洪杜縣,洪杜縣從置至廢歷444年。
民國三年於縣北置後坪縣,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撤銷後坪縣,以金竹山以東併入沿河縣,以西併入務川縣。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貴州省政府調整縣域時,撤後坪縣併入沿河縣和務川縣,形成今沿河縣域,總面積2468.8平方千米。
1934年,沿河縣譙家土地灣建立了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在沿河縣內建立10個區、30個鄉蘇維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沿河解放。

行政區劃

歷史區劃

1950年改保為村,改甲為組,縣下設區、鄉鎮、村、組,沿河縣區劃為10個區,25個鄉鎮;
1953年調整為10個區,112個鄉鎮;
1956年調整為9個區,68個鄉鎮。1958年組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沿河縣下設區、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沿河縣區劃為9個區,64個社鎮;
1959年改區為公社,改公社為管理區;
1961年復改公社為區,改管理區為公社,沿河縣調整為9個區,35個社鎮;
1963年調整為9個區,62個社鎮。
1984年政社分設,改公社為鄉鎮,改生產大隊為村,改生產隊為村民組,沿河縣區劃為10個區鎮,61個鄉鎮。
1986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沿河縣,設立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1987年11月23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正式成立,設9個區、1個區級鎮、59個鄉、2個鄉級鎮。
1992年10月撤區、並鄉、建鎮,沿河縣設12個鄉、10個鎮。
2015年2月撤鄉、設鎮、街道辦事處,沿河縣設20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

行政管轄

貴州省人民政府與2015年1月23日關於同意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同意撤銷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和平鎮黑獺鄉沙子鎮黑水鄉甘溪鄉泉壩鄉中寨鄉黃土鄉新景鄉板場鄉中界鄉塘壩鄉等12個鄉(鎮)建制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圖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地圖
沿河縣現轄3個街道、17個鎮、2個鄉:
街道:和平街道、團結街道、沙子街道
鎮:中界鎮、譙家鎮夾石鎮、甘溪鎮、淇灘鎮、黑水鎮、板場鎮、官舟鎮土地坳鎮、泉壩鎮、中寨鎮、思渠鎮、黃土鎮、新景鎮、客田鎮洪渡鎮塘壩鎮
鄉:曉景鄉、後坪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位於貴州省黔東北,隸屬銅仁市,地處黔、渝、湘、鄂四省(市)邊區結合部的烏江中下游。沿河地跨東經108°03'49″~108°37'53″,北緯28°12'45″~29°05'23″,南北長98.28千米,東西寬53千米,北部東部與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接壤,南部、西部與省內松桃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德江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相連。行政區域總面積2468.8平方千米,占貴州省省總面積的1.4%,占銅仁市總面積的13.7%。
沿河碼頭沿河碼頭

氣候

沿河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3~18℃,年降水量1050~1220毫米,年日照1100~1400小時。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同期,光溫同步,適宜多種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生長、發育和繁衍。

水文

沿河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有烏江及其支流洪渡河、暗溪河、白泥河、壩坨河等26條河流,河道總長548.7千米,河網密度每百平方千米22.2千米,比全省多5.1千米。烏江幹流在縣內流長132千米,水能理論蘊藏量99.4萬千瓦。長10千米以上或集水面積20平方千米以上的25條中小河流水能理論蘊藏量9.78萬千瓦。以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法估算,全縣地下水動儲量為3.43億立方米,豐水年4.135億立方米,平水年3.327億立方米,枯水年2.71億立方米,特枯水年2.024億立方米。地下水地區分布與降水量一致,北部多於南部。每平方千米產水量比長江流域12萬立方米多2萬立方米,地下水較充沛,水溫在8~20℃之間,溫泉水溫可達55℃。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地貌

沿河地處貴州高原東北邊緣斜坡、大婁山脈和武陵山脈交錯地帶,烏江由南至北將沿河縣分割為西北、東南兩大部分,西北部屬大婁山脈,東南部屬武陵山脈。有山峰8815座,平均每平方千米3.6座山。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225米。山地占69.9%,丘陵占27%,壩地占3.1%。岩溶區占72.5%,非岩溶區占27.5%,是典型的岩溶山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沿河縣已探明或發現的礦藏有煤、螢石、重晶石、鉛鋅、汞、鐵、磷、方解石、硫磺、銅、鋁礬土、高嶺土、冰洲石、硫鐵(黃鐵)、大理石、石膏、金、鈷猛、石英砂、石灰石、白雲石、陶土等20多種。煤礦理論儲量2億噸,螢石保有儲量250萬噸,鉛鋅礦153萬噸,鐵礦871萬噸。

水資源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有烏江及其支流洪渡河、暗溪河、白泥河、壩坨河等26條河流。

生物資源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有香菇、木耳、竹蓀(陽雀菌)、凍菌、猴頭、茯岑等植物資源。在高等植物中有21種珍貴稀有植物,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3種,即珙桐、銀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有11種,三級保護植物有7種。
黑葉猴黑葉猴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野生植物主要有森林植物、灌叢植物、草叢植物,人工栽培主要植物有農田植物、經濟林植物、果木林植物等。野生植物中,有記錄的維管束植物有140科358屬596種,其中蕨類植物20科33屬56種;種子植物120科325屬540種。種子植物中,木本植物82科222屬403種,草本植物38科103屬137種。以鮮毛蕨科、松科、杉科、柏科、楊柳科、殼斗科、金縷梅科、樟科、大戟科、蝶形花科、玄參科、馬鞭草科、馬桑科、禾本科、豆科、苦木科、薔薇科、樺木科、胡桃科、唇形科、菊科為主。
截至2014年,沿河縣境內的野生動物種類多,見記錄的脊椎動物有85科309種,陸棲寡毛類動物有2科3屬19種。沿河縣境內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類等野生脊椎動物有309種,陸棲寡毛類有19種。魚類有鯉形目、鮎形目、鱸形目、鰻鱺目等5目15科6l屬82種,以鯉科居多,有50種。沿河縣境內有珍稀動物28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5種,有黑葉猴、豹、白冠長尾雉、鬣羚、斑羚。二級保護動物2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黑葉猴、小黃豹、黑熊、小靈貓、獼猴。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4年,沿河縣總人口57.8萬,常住人口450109人,家庭戶人口135475戶440296人。常住人口中,男性231762人,占51.49%,女性218347人,占48.51%;0~14歲人口108476人,占24.1%,15~64歲人口308325人,占68.5%,65歲以上人口33308人,占7.4%。沿河縣常住人口民族構成中,少數民族335781人,占74.6%,漢族114327人,占25.4%;沿河縣常住人口分布中,城鎮人口116938人,鄉村人口333171人,人口密度為182人/平方千米。

民族

截至2014年,沿河縣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

公路

1.截至2014年,沿河縣轄區內二級公路20條748千米,三級公路1431.3千米,其中:縣道10條333.8千米,鄉道14條201.5千米,出境連線公路38條896千米;通村油(水泥)路281條2437千米,通組公路通達工程5000千米,礦區、庫區、林區公路467千米,旅遊公路31條1195千米;橋樑共172座,其中:大橋22座,中橋40座,小橋110座,渡改橋9座855延米,危橋改造952延米。
2.沿河縣城到重慶,真正實現了水陸並進:乘汽車走酉沿高速進入湘渝高速,全程只需4.5小時;乘輪船下烏江上長江,只要5小時航程;到秀山或酉陽乘火車走渝懷鐵路,最快6小時可達重慶核心區。當前,沿河正積極謀劃和構築內外暢通的大交通網路。

鐵路

相關背景
根據《貴州省鐵路網規劃》及《遵義市“十三五”鐵路規劃建議》,2016至2020年,遵義市規劃新增鐵路營業里程580公里,改建鐵路33公里,完成鐵路建設投資500億元以上,將力爭建成或開工建設7條鐵路,這意味著遵義所有縣(市、區)都有望通鐵路,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
1.積極爭取將昭黔鐵路、縣鄉公路等重大項目列入省級“十三五”規劃。
貴陽至鄭州客運專線
2.貴陽鄭州客運專線自貴陽市引出,經甕安餘慶鳳岡德江沿河酉陽,至黔江區重慶黔江城際鐵路接線,設計速度250公里/小時,線路全長660公里,其中,貴州境內長332公里(遵義市境內60公里),估算總投資792億元,建設工期為5年。

航運

積極發展烏江航運港口,著力打造航運通道、休閒養生、水上體驗、濕地生態等為一體的“烏江廊道”,把烏江天險打造成“黃金水道”。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沿河縣地方生產總值58.96億元,比2012年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2億元,比2012年增長18.3%;按新體制測算,財政總收入7.25億元,比2012年增長6.6%,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8億元,比2012年增長3.4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億元,比2012年增長14.9%;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為62.95億元、34.11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27.5%、34.8%。

第一產業

2011年,沿河縣完成農牧漁業總產值24.03億元,實現農牧漁業增加值14.98億元,其中農業產值16.09億元,比2010年增長21.2%,實現農業增加值10.92億元,比2010年增加20.6%;2011年完成牧業生產總值7.37億元,比2010年增長22.7%,實現牧業增加值3.6億元,比2010年增加22.1%;2011年完成漁業生產總值0.57億元,比2010年增長34.4%,實現漁業增加值0.46億元,比2010年增加46%。

第二產業

2011年,沿河縣工業總產值完成12億元,比2010年增長24.77%,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85億元,比2010年增長28.9%;沿河縣現有規模企業16戶,2011年累計完成規模工業產值5.3億元,比2010年增長50.7%,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65億元,比2010年增長52.8%。

第三產業

2011年,沿河縣地方生產總值39.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比2010年增長56%;完成財政總收入5.3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65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42.6%和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億元,比2010年增長38%;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5.02億元,比2010年增長2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7元,比2010年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3839元,比2010年增長26%;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40億元、20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25%、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億元,比2010年增長21%。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1年,沿河縣城市低保4599戶8942人,占城鎮居民的11.18%,發放城市低保金2085萬元;農村低保70157戶147149人,占農村人口的23.53%,發放農村低保金13391.54萬元。沿河縣養老、失業、職工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參保54440人,征繳基金5916.7萬元。

教育事業

2011年,沿河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7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4所(含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國小8所,其他教育機構2所。

衛生事業

2011年,沿河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66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單位7個,鄉鎮衛生院22個,村衛生室429個,民營醫療機構8個,沿河縣共有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716人,村級衛生人員557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沿河縣已編印、出版、發行的書刊有《烏江文化旅遊》、《土家族醫藥》、《沿河土家山歌》、《鶴吟烏江》、《沿河土家族研究》、《沿河土家山歌論文集》、《中國烏江山峽文化旅遊系列叢書》、沿河民歌音樂CD專輯《大雨落來細雨飄》、《這山望去那山高》。

風景名勝

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
烏江山峽烏江山峽
沿河烏江山峽風景名勝區,2009年12月28日由國務院發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千里畫廊”之譽的烏江,流經沿河132千米,形成89千米奇峽壯觀,從南至北由夾石峽黎芝峽銀童峽、土坨峽、王坨峽等五個峽段和百絲坨、洗心泉、珍珠洞、黃龍泉、飛龍過江等30餘個主要景點組成。山峽北接重慶市烏江峽谷旅遊線,南鄰梵淨山自然保護區。
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沿河縣西北部麻陽河洪渡河流域,面積31113公頃,生物資源豐富,僅維菅束植物和脊椎動物就有80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27種,其中獸類10種,一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和豹,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小靈貓、獼猴、林麝、穿山甲、水獺等;鳥類15種,均為二級動物,有鳶、禿鷲、白尾鷂、紅腳隼、白冠長尾雉、紅腹雞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12種,其中二級保護植物有天麻、穗花杉、紅花木蓮、白辛樹、黃蓮、厚朴等6種。保護區峽谷、峰叢、飛瀑、窪地、漏斗、溶洞、天生橋、地下水、陡崖、石峰等具有奇、險、幽等特點,自然風景綺麗壯觀,其間分布著76群730多隻黑葉猴,是貴州黑葉猴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國內最重要和最適宜保護黑葉猴種群的基地。
麻陽河石牌風光麻陽河石牌風光
淇灘古鎮
淇灘古鎮位於縣城南部10千米處,此鎮開發較早,古蹟較多,現有保留完好的四合院6座、石板街、賀龍釣魚台、罕見的草書碑、嚴寅亮等人書寫的匾。黔東特區第四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就在該鎮,為磚木結構房屋,坐西向東,建於晚清時期,正面三門相連,內為四合天井,總面積810平方米,正門上部用石灰寫有“中國工農紅軍沿河縣第四區革命委員會”,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位於距縣城南約40千米處的譙家鎮白石土地灣,建於清代同治八年(1896)年,為木質結構瓦房,有正房7間,兩邊是廂房,前有朝門,形似撮箕。房頂青瓦覆蓋,中部壘一“喜喜”字,兩側塑有凌空飛鴿。正房台階為細鑽青石,其前壁木雕窗上有花鳥蟲魚圖案。1934年為賀龍等紅三軍領導駐地。1956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7月在紀念紅軍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縣人民政府將原紅三軍九師政委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廖漢生題字“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手跡製成黑底燙金匾,掛在正房門額,舉行了掛匾儀式。2006年5月25日,與德江縣楓香溪會議會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紅木黃二、六軍團會師紀念館合併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

政治體制

沿河縣主要領導(2014年)
姓名
職務
任廷浬
沿河縣縣委書記
付君
沿河縣副書記
曹勇
沿河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苟玉平
沿河縣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
秦智坤
沿河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黃勇
沿河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統戰部部長
田斌
沿河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高鴻
沿河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杜吉
沿河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初永澤
沿河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張廷剛
沿河縣縣委常委、副縣長
曾昭堂
沿河縣縣委辦主任
席寧
沿河縣縣人大主任
田淑媛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趙勇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冷應芬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肖忠甫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高文智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崔永龍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李仕學
沿河縣縣人大副主任
李克相
沿河縣縣人大辦主任

歷史文化

民俗語言

沿河話
沿河話屬於西南官話第二大片岷江片。岷江小片,是四川話的一個分支,主要分布於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流域及長江兩岸。岷江話的主要特徵是入聲保留,獨立成調,擁有一套僅用於入聲字的緊元音韻母,在部分地區還保留有喉塞音韻尾,因而並不符合“入聲歸陽平”這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劃定西南官話的標準。
沿河土家族民俗
沿河土家族是中國古代巴人的後裔,他們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飲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擺手舞,唱哭嫁歌跳喪鼓等,此外,還有洪水朝天等神話傳說,有針織挑花刺繡、木石雕刻、藤竹編織等工藝,有過趕年等節慶,保持著鮮明的土家民族風格和特色。

地方特產

烏桕
沿河是貴州省烏桕主產縣之一,常年產量居貴州省第一位,主產地是甘溪、沙子、譙家、官舟區。明萬曆年間縣內利用烏桕籽榨取木油,加工制燭照明。清代烏桕已成為主要經濟林產品。民國時期,烏桕和桐油均為縣內主要貿易商品。木油是製作肥皂和提取脂肪酸、甘油的原料,梓油是製作油漆的原料,皮油可食,是提取內可可脂的原料。“
姚溪貢茶
姚溪貢茶是一個沿河地方優良茶種,主產於沿河北部姚溪一帶,屬苔茶類,茶葉主要特點:茶味清香醇厚、耐泡。據《華陽國志》,《茶經》等記載,今沿河北部姚溪一帶出產好茶的歷史可溯及巴國時代,姚溪茶至少在唐代已成名並已進貢。
金竹貢米
金竹貢米產於沿河北部塘壩鄉金竹一帶,相傳唐宋時期曾為貢品。沿河縣北部金竹一帶種稻歷史悠久,土質肥沃,水熱條件好,所產稻米蛋白質和油分含量較高。

歷代名人

姓名
備註
黎培松
沿河縣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范義勇
農藝師
陳謀韜
特級教師
楊勝全
高級農藝師
楊勝華
文化館館長
杜顯雙
農藝師
杜先芬
沿河縣縣級骨幹教師培訓授課教師
劉照進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文聯主席
冉茂易
沿河縣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田應剛
沿河縣民族中醫院副院長
崔德富
貴州省特級教師
楊超
高級農藝師
何立高
沿河縣縣旅遊局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