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民政廳關於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情況的通報

《河北省民政廳關於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情況的通報》是河北省民政廳發布的檔案,發布日期是2011年05月24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民政廳關於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情況的通報 
  • 發文字號:冀民[2011]49號
  • 發布單位:河北省民政廳
  • 發布日期:2011年05月24日
檔案全文
各設區市民政局:
為進一步提高我省救助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規範化建設,保障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生活權益,省民政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組織全省救助系統,在4月份開展以“抓管理、促服務、創示範”為主題的“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通知》下發後,各地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緊緊圍繞活動主題,積極開展建設月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共實施救助1445人次,其中,老年人196人,青壯年1140人,未成年人53人,危重病人15人,痴呆傻37人,精神病人25人,提供返鄉乘車憑證412人,出動救助專用車200餘次。現將活動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科學組織
為紮實開展“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進一步提高救助能力和服務水平,各救助管理站認真學習省、市有關檔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制定了實施方案和救助應急預案。各地還普遍成立了“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領導小組,由主管局長或站長任組長,副站長任副組長,下設街頭主動救助工作組、護送返鄉工作組、後勤服務組、聯絡協調組等,形成了主管局長親自抓、救助站長直接抓、責任科室具體抓的工作機制。
二、創新救助管理方式,提高救助服務水平
各地以“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緊緊圍繞“抓管理、促服務、創示範”的主題,創新救助管理方式,提高救助服務水平。一是修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增強管理規範化意識。各站針對實際情況,修訂完善會議制度、工作制度、學習制度、突發事件工作預案等20多項。認真落實工作值班制、首接負責制、崗位責任制和跟蹤回訪制等,利用制度規範救助管理。公開24小時救助服務熱線,做到全天候服務接待。唐山、廊坊、邯鄲市救助站按照要求,將救助條件、工作流程、服務承諾等公示上牆。石家莊市救助站建立了共產黨員先鋒崗和全體工作人員掛牌上崗制度,對民眾熱線有記錄、有回音、有結果。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廊坊市救助站利用學習時間,把每名工作人員接待處理的案例,分析講解,討論比對,從而找出處理各種案例的最佳辦法,以提高服務水平。唐山市救助站堅持每周半天學習、邯鄲救助站以會代訓,提高業務素質。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維護求助對象的合法權益。唐山市救助管理站結合“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努力改善服務態度,加強救助對象尤其對老、弱、病、殘、孕、幼等的護理,給長期滯留的救助對象洗澡、理髮、餵飯、餵水、端屎、端尿,對個別精神病患者冒著挨打、受罵的危險對其進行救助,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工作理念。廊坊市救助站對求助人員,無論是正常人,還是智障、殘疾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都能同樣給予悉心地照顧和服務,並且能夠在服務過程中坦然面對來自救助對象的言語和人身威脅,恰當處置。石家莊、廊坊、唐山救助站改善了救助對象居住環境,消除了滯留人員及房間的異味,有效防止疾病發生和傳播。四是加大被拐人員救助力度。秦皇島市救助站接收山海關區路南派出所送來一名女性外流,約17歲,說不清家庭住址,不懂漢語,他們請來了朝鮮語翻譯,確認該少女是被拐賣到中國的朝鮮人,經與有關部門聯繫,將其移交給公安部門,得到了較好安置。五是加強了基礎建設。衡水、唐山購買了安檢設施,加強對求助人員、工作人員的安全保護,避免了留宿求助對象攜帶管制刀具、火種、危險物品等進站。六是通過詳細記錄和分析救助數據,為保障救助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據唐山市救助站統計數據,乞討者中男性占56%, 女性占44%。從籍貫分析,外省占87%;安徽籍人員較多,占25%。從年齡分析,全部是成年人,最大71歲,最小25歲。25歲至40(含)歲占50%;41歲至59歲占12%;60歲(含)以上占38%。翔實的事例和具體的數據,為保障救助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
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
為加強宣傳,擴大了民政救助工作的社會影響。活動中,組織各地於4月11日至15日,開展了為期一周的上街主動救助服務活動。活動內容包括發放食品、提供乘車憑證、勸導返鄉、發放救助引導卡等。石家莊市救助站站長王建新、副站長張春景帶領工作人員與省會各家新聞媒體一同上街,通過記者的親身體驗,他們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救助管理工作的宣傳報導中。保定市救助站製作了條幅,印製了“救助聯繫卡”,在市中心繁華地段進行宣傳,向過路民眾、流浪乞討人員和商戶發放宣傳單,以方便流浪乞討人員與救助站聯繫,及時得到救助。衡水市救助站以車站、繁華市區、橋樑涵洞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區域為重點,集中開展拉網式主動救助行動,重點做好夜間巡查救助服務。邯鄲市救助站、承德市救助站藉助新聞媒體,重點加強救助典型事例和街頭救助活動的宣傳報導。張家口市救助站建立了與行評員聯繫渠道,多次徵求行評員和民眾的意見,同時還聘請了10名義務巡視員,加大信息反饋力度。此次活動不僅救助了流浪乞討人員,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河北日報以《流浪者:回家的感覺真好》為題,報導了在石家莊市工作人員的護送下,兩名新樂籍流浪乞討人員順利返鄉。因精神有問題而走失的張大姐,看見親人後激動地哭紅了眼。在外流浪25年的薛大爺,被安置在敬老院時笑開了花。這些伴著淚水和笑容的回家場面,讓在場的人分外感動。河北衛視午間視野欄目以《河北省啟動上街主動救助,幫助流浪乞討人員回家》為題,報導了衡水救助站主動救助的工作視頻,提升了救助工作在民眾中的影響。燕趙都市報、唐山電視台新聞50分分別報導了救助工作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街頭流浪乞討人員不願接受救助;職業乞丐拒絕接受救助;受助對象長期滯留在救助站該如何安置;受助對象回家後的生活保障等問題。同時,呼籲社會關注、政府支持。中國社會報、河北日報、河北青年報、燕趙都市報、河北省電視台、河北省廣播電台、石家莊市電視台、唐山電視台、廊坊日報、邯鄲晚報、衡水電視台、張家口日報等10多家新聞媒體予以宣傳報導,迅速提升了救助工作在民眾中的影響,收到較好效果。
四、鞏固行風建設月活動成果,紮實做好下一步工作
為進一步規範基層視窗,深化行風建設,鞏固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成果,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各級民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5月4日民政部“全國打拐被解救人員救助保護工作視頻會議”精神,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做好打拐被解救人員救助保護、接送返鄉工作。石家莊市救助管理站作為我省承擔新疆籍流浪兒童跨省接送任務指定救助站,要組建專門班子,負責與新疆自治區救助管理站協調跨省接送事宜。各站之間要加強協調配合,做到管理互補、服務互動、信息互通、齊抓共管。二是主動協調公安、城管、衛生等部門,聯合開展街頭主動救助,與各部門協同工作,形成密切配合的救助網路。三是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協調財政、衛生等部門有效解決醫療救治接收難、費用結算難等救治難題,在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問題上,爭取做到相互配合、無縫對接,確保救助對象能夠及時救助。四是以“救助管理行風建設月”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措施,明確責任,努力把救助管理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展現救助服務新形象,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更大貢獻。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