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

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

表演藝術學院前身為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與導演系,始建於2000年,由原中央戲劇學院冉傑教授親自創辦,2005年獲得本科招生資格;2008年更名為表演系;2013年變更為表演藝術學院,2015年與音樂工程學院合併,成立新的表演藝術學院。學院設有表演專業、音樂表演專業、藝術與科技三個專業,其中音樂表演專業被評為學校特色培育專業,藝術與科技專業被評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目前在校生千餘人。學院下設表演、聲樂、藝術與科技、流行歌舞、台詞、器樂理論和形體七個教研室,以及梁伯龍戲劇工作室、付林音樂工作室、音樂創作工作室和青年導演工作室。

基本介紹

專業設定,表演專業,音樂表演專業,藝術科技專業,

專業設定

共有表演專業、音樂表演專業、藝術與科技專業等三個專業。

表演專業

將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專業能力的拓展作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的個人條件和職業興趣為基礎設定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分為兩個階段:在一、二年級時,主要進行以舞台戲劇表演為基礎的教學,形成系統的課程講授訓練;三年級的模組課程基本在實習基地完成,授課方式為學院教師帶隊,實習基地的老師根據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實戰教學。學生們是在“做中學、學中做”,得到了課堂內所學不到的知識。
第一階段:夯實基礎,確立目標: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以“表演元素訓練”為核心課程,同時選修公共課程。對於這一階段的學生,我院培養目標為:“打牢專業基礎,加強表演技能,增加文化素養,鼓勵創新實踐”,即在遵循斯坦尼的表演體系下,以“聲、台、形、表”為教學核心內容,讓學生學習表演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加強文化素養的學習和積累,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力和創作能力,懂得從表演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進而增強表演效果。
第二階段:專項培養、多元發展:三年級和四年級是學生專項培養、多元發展的重要時期。設計以一個專業為基點,發展多種技能的培養方案。增設相應的專業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發展的培養體系。這一階段具體分為以下五個模組:影視表演模組、少兒表演藝術模組、娛樂主持模組、舞台管理模組、戲劇推廣與行銷模組。
影視表演模組:影視產業已成為當今傳媒業發展的主力軍。我院將結合影視業的發展特點,邀請業內實戰經驗豐富的人士做教師,為學生量體裁衣,增加影視方向的專業學習,使這些學生最終成為具有表演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專業影視演員。
少兒藝術模組:我專業經過社會調查,發展了“幼兒藝術表演”方向。其培養目標為“具有深厚的表演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具有本科學歷的幼兒藝術表演教育人才”,旨在培養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專業技能的幼教人才。培養對象為喜愛幼兒教育,又有音樂、表演藝術特長的學生。
娛樂主持模組:娛樂主持模組的培養目標為“為各種商業演出、電視、電台娛樂節目等,培養專業娛樂主持人”。主要培養對象為一些性格活躍,口才伶俐,做事不拘一格的學生。
舞台管理模組:舞台管理已經成為舞台藝術演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部門。舞台管理的基本工作主要就是負責舞台演出的舞台美術製作,演員的演出和排練的時間安排,在舞台演出整個過程中,應對突發事件。該模組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全方面掌握舞台演出的管理人才。
戲劇推廣與行銷模組:此模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藝術素養,了解文化演藝市場規律,具備較強的藝術鑑賞能力、文藝演出推廣能力和演藝策劃、組織能力,成為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套用型藝術管理人才。
師資力量雄厚,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40%以上,大部分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國內知名藝術院校。既有梁伯龍教授這樣的戲劇大師,又有張永春、林芬、苗萍、賈朝武等教授和專家的傾情加盟。表演專業現有表演、台詞和形體聲樂三個教研室和梁伯龍戲劇工作室。
教學實踐豐富,學生在“梁伯龍戲劇工作室”得到項目引領式的精心培育,藝術實踐結出累累碩果,參演了一系列都市減壓劇。還有學生參演拍攝了《山楂樹之戀》、《一諾千金》、《宮》、《西施秘史》、《誰主沉浮》、《隋唐英雄4》、《蒼狼》、《蘭陵王》等多部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出演大型政論劇《尋找李大釗》、話劇《約定無期限》、精英劇場系列周末都市劇、《金龜子城堡》、第五屆國際動漫節開幕式等多部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多部畢業大戲如《獨生子當兵》、《大灰狼與小紅帽》、《關於愛情歸宿的最新觀念》和《榆樹下的欲望》等作品在全國大學生戲劇節獲獎。
就業情況良好,畢業後大部分在電影、電視劇製作機構、電視台、展覽館等擔任專業演員、播音員、主持人和講解員等;一部分簽約傳媒公司,擔任影視、模特、聲樂、舞蹈等演藝工作,另外一部分從事藝術教育類相關工作。

音樂表演專業

音樂表演專業成立於2000年,2008年升本,2012年通過學士學位評估,2015年3月被學校評為河北傳媒學院特色專業。現有在校本科生265人,有專兼職教師43人,具有講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具有碩士學位的主講教師占教師總數的百分之九十。
專業思路與定位:服務河北發展,探索專業特色。根據學校“地方型”的特點和“套用型”的定位,音樂表演專業從社會需求入手,以音樂表演行業需求為依據,辦學基本思路是:“一專多能”。以夯實基礎、注重能力、提高素質,綜合發展的原則;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堅持實踐教學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在系統的掌握音樂表演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舞台表演、音樂活動組織與策劃、音樂培訓與輔導等方面的能力培養,以拓寬就業領域,適應多種崗位的需求。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以服務河北地區音樂人才需求為宗旨,培養具備良好的個人品格和職業道德,具有音樂表演(演唱、演奏)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傳媒領域、專業表演團體、民眾文化館站、社區、學校從事音樂表演、策劃、輔導
教學設施條件:現有琴房45間,鋼琴38台;數碼鋼琴教室1間,數碼鋼琴21台;舞蹈排練廳1間,多媒體普通音樂教室4間,多功能排練教師1間,小型室內樂排練場1個;器樂教室2間,MIDI教室2間,錄音棚1間;服裝道具保管室1間;容納500名觀眾的演出劇場1座,容納230名觀眾的多功能音樂廳1個,數碼鋼琴21架,9尺進口山葉三角鋼琴一架、5尺山葉鋼琴一架。
課程設定:採用模組教學模式,融入特色教學課程:演唱模組課程(聲樂、合音訓練、劇目排練)、演奏模組課程(器樂、打擊樂基礎訓練、器樂合奏)、即興伴奏、音樂表演錄音實踐、合唱與指揮、演出策劃與管理、合音訓練、音樂表演綜合訓練、劇目演出等課程。
音樂表演專業要求學生不但注重演唱演奏技巧訓練,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採用個別課、小組課、集體課相結合,藝術實踐課、多媒體手段相配套,把聲樂技能訓練、演唱、作品講解、分析研究、理論知識等教學方法融為一體,達到課程的整合。
團隊特色教學:以項目帶動教學,突出實踐特點精心設計技能訓練項目,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音樂會、合唱藝術節、傳媒藝術節、石家莊草莓文化節、大學生藝術節、電視歌手大獎賽、金鐘獎比賽等各項教學訓練活動,組建院內學生合唱團、女子打擊樂團、愛之夢女聲合唱團,電聲樂團,民樂團等,教師與學生在“演中學”、“導中學”、“管中學”、師生共同參與實踐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能力,提高專業修養,啟發創新思維。

藝術科技專業

藝術與科技專業是2013年新近通過審批開設的年輕專業,被評為校級重點專業,目前擁有在校生2013級和2014級兩個年級,本專業立足音樂科技(電腦音樂製作、音樂錄音藝術、音樂傳播),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服務於冀、京、津音樂文化市場發展,面向社會、面向基層,具有藝術與科技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適應各類文化、傳媒領域的音樂製作、音樂錄音、音響設計、音樂傳播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專業教學依託DMC數字音樂全媒體實驗教學中心,立足傳媒學院廣闊平台,跨院系整合資源。同時我們建立完善的工作室制度,以初具規模的“付林音樂工作室”和“音樂創作工作室”為依託深入影視音樂創作,兼容發展網路新媒體、融媒體等相關領域,以大量影視作品和新媒體項目充實實踐教學,提出“以項目拉動教學”的治學思路與理念,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大膽創新,並著力打通“專業”與“產業”,把項目請進課堂,讓學生在做中學,從而獲得社會真正需求的知識和技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術邁進的目的。
本專業師資隊伍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級職稱導演1人;講師5人、中級職稱錄音師1人;助教和見習教師5人。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也在不斷最佳化,35歲以下青年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6人,在讀碩士3人。學緣結構日趨合理,其中1人畢業於國外大學、5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雲南藝術學院等專業院校,8人畢業於省級高校。
業界學科帶頭人劉禮民,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副院長、河北傳媒學院音樂創作工作室負責人。著名作曲家、河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海口市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協會音樂委員會理事。兩度獲得河北省五個一工程獎。曾參與電影《建國大業》、《建黨偉業》、《讓子彈飛》及林志玲、梁家輝等主演的電影《王牌》;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老師自編自演著名導演沈星浩執導的電影《青海湖畔》等數十部影視劇及“韓國麗水世博會”等國家省部級大型音樂創作。其在河北傳媒學院推行的一系列教學教研改革頗具成效,並未相關專業以及傳媒學院工作室等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專業平台,著力實現“產學研”於一體的治學思路。
專業帶頭人尹紅紅,河北傳媒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近年來主要科參與國家級教學研究課題建設1項,主持省級教改項目結題1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省級教改項目結題3項。5篇論文獲得省部級參與教材編寫2部,參與編著2部。目前主要從事教學與科研管理工作。
本專業遵循套用型實用性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系統化的教學體系,以項目為依託構建層次化的實踐課程及學科課程大綱。以“專業”和“行業”工作流程為課程體系建立的重要參考標準,強調藝術與技術的融合。開設專業課程53門,其中專業基礎課18門、專業核心課15門,專業模組課程14門。其中包含MIDI基礎、音頻剪輯、音樂聲學等基礎實踐和理論課程;在學生“入門”後輔以音樂製作、錄音技術等核心知識和技術技能型課程;最後引入影視音樂設計、音樂傳播、音樂編輯等社會性、崗位性、套用型課程。建立漸進式課程和層次化實踐體系。
我們鼓勵在校學生參加專業比賽,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法,也是對人才質量的直接檢驗。目前僅有的兩屆在校生參與專業比賽獲得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以上獎勵4項,學院級獎勵包含歷屆傳媒藝術節一、二、三等獎二十餘項。完備和嚴密的專業課程設定會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教學、管理和行銷於一體的“產學研”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