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址村

沙址村

沙址村隸屬賓川縣雞足山鎮,地處雞足山鎮政府所在地,距鎮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城30公里。東鄰甸頭村委會 ,南鄰江股村委會,西鄰大理市,北鄰鶴慶縣。轄南坡、白草龍 、寺前村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694戶,有鄉村人口3020人,其中農業人口3020人,勞動力18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8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址村
  • 下轄地區:13個村民小組
  • 面積:28.91平方公里
  • 人口:302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8.91平方公里,海拔1794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 684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299.4畝,人均耕地0.43畝,林地37645.62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15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99.4畝(其中:田1299.4畝,地0畝),人均耕地0.43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7645.6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2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84畝,其他面積4335.97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12戶通自來水,有257戶飲用水,有3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32%)。有694戶通電,有57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7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和83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75戶(分別占總數的82.68%和39.63%)。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建有集貿市場 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3輛,機車18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99.41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99.4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43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建有小水窖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4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9個自然村無路燈。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9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6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萬元,占總收入的6.47%;畜牧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6.1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615頭,肉牛104頭,肉羊687頭);林業收入33萬元,占總收入的2.6%;第二、三產業收入935萬元,占總收入的73.74%;工資性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1.1%。農民人均純收入2215元,農民收入以第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占勞動力的85.71%),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7182.7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在校學生386人,距離鎮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6人,其中小學生249人,中學生137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94戶,共鄉村人口3020人,其中男性1536人,女性1484人。其中農業人口3020人,勞動力1836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漢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9人,漢族35人,其他民族16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795人,參合率92.55%;享受低保16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1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2 公里。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0個,下設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1人,少數民族黨員 111人,其中男黨員89人、女黨員22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寺前村,白草龍等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9個,共有團員186人

人文地理

沙址是賓川縣的一個白族行政村,坐落在聞名遐邇的雞足山腳下,白族無統一民族文字,均使用漢文.沙址歷來重視教育,文化水平與漢族接近,較其他少數民族為高.能歌善舞,喜唱山歌,逢廟會,迎送本主,喜事佳節需耍龍玩燈。壁畫、木雕塑、剪紙、染織等工藝水平較高,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內容豐富。
傳統節日基本與漢族相同,唯火把節最隆重,農曆六月二十五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村中扎一大火把,有12米高,根據平、閏年用麥千紮12或13道,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火把紛紛點燃,在田野中,如星斗閃爍,意在除害消災。青少年以互斗火把取樂。認為可驅除身上"晦氣"並祝好運道。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管理。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99.4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萬元,有固定資產101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間道路硬化未改善;部分村社水利基礎設施差;醫療衛生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產業,核桃1265畝,板栗1275畝,發展養殖業,牛50頭,豬500頭,羊5000隻,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1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2215元,增加到3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