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蒲生

沈蒲生

沈蒲生,男,我國結構工程著名學者,教育家。現任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教社土建類系列教材編委會主任,土木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湖南省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主任。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建設部全國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結構工程教學、科研與生產實踐40多年,積極推進我國混凝土結構教學教材的系列化和立體化,出版了《樓蓋結構設計原理》、《帶加強層與錯層結構設計與施工》等專著教材20餘部,為我國的土木工程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蒲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39.05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湖南大學
  • 主要成就:1990 年 8 月— 1991 年 2 月為丹麥奧爾堡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 職務:教授 
  • 學歷學位:研究生畢業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主要研究方向,工作經歷,工作成就,教育作品,獲獎記錄,

主要研究方向

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
高層建築分析與設計方法。

工作經歷

主要工作經歷及業績(含評為博導時間、社會兼職等):
1961 年湖南大學土木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五年制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
1962 年考取湖南大學結構工程研究生, 1965 年研究生畢業後仍然留校任教;
1981 年 9 月 —1983 年 9 月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
1985 年晉升為副教授;
1987 年晉升為教授;
1983 年 12 月— 1987 年 1 月任湖南大學土木系副主任;
1987 年 2 月— 1997 年 4 月任湖南大學土木系主任,併兼任湖南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湖南大學建設監理中心主任等職務;
1990 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1991 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任:教育部高教社土建類系列教材編委會主任,土木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湖南省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主任,《建築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築結構》、《湖南大學學報》等雜誌編委。
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工程力學》雜誌編委、湖南省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南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湖南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大學教學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大學土木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工作成就

1、為研究生開設“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理論”、“複雜高層建築結構設計”等課程,帶了30多位博士生、碩士生,還經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科研基金等科研項目,工作超負荷。國家並未規定55歲以上的教授每年要為本科生講課,但沈蒲生教授一直堅持每學期都給本科生講課,除此之外,每年還指導本科生的課程設和畢業設計。
2、教學態度特別認真負責,從不遲到、早退或調課,每年都對教案作適當修改,處處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4次被評為校“教學質量優秀獎”、2次被評為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3次被評為校“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2次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3、對學生關心有加,要求嚴格,既教書,又育人,除傳授業務知識以外,還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2005年被全校學生評為“我心目中最敬愛的老師”。
4、潛心教學與研究,出版專著、譯著與教材20餘本,發表論文200餘篇,主編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和《混凝土結構設計》教材2003年被評為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門精品教材”,今年這兩本教材又被評為“國家11.5規劃教材”。主編的“混凝土結構”相關教材已經系列化、立體化(紙質、電子、網路化),在全國廣泛被採用,深受各高校師生喜歡。
5、致力於教學改革,1996年一項教學成果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年一項教學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一項教學成果獲得湖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
6、像愛護自己小孩一樣地關心和指導研究生。每周組織他們開展一次學術討論,研究生無論在思想上、情感上遇到問題時,都願意與沈蒲生教授促膝談心;他對遇有經濟困難的學生予以無私的支持;對身體不好的學生以父輩的身份關心和看望他們,對畢業生找工作也給予了諸多的幫助和指導,師生關係十分融洽,深受學生的愛戴。
7、除擔任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土木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外,還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評審專家、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高等教育出版社土木工程專業系列教材編委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沈蒲生教授從事教育工作45年多來,一貫淡泊名利、謙虛謹慎、低調做人,在全國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望,也深受國內同行的尊敬。

教育作品

1. 沈蒲生編著 .結構分析的計算機方法。
第一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
第二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2. 沈蒲生、王蘭生、陳增林編譯 .結構基礎理論與例解.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3. 沈蒲生、邱登莽主編,劉志鴻、劉健行主審 .混凝土結構(上、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本書是全國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指定的複習資料之一。
4. 曹聲遠、沈蒲生主編 .鋼筋混凝土結構(上、下冊).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88
5. 劉健行、沈蒲生、鄒銀生編著 .房屋建築設計之二——結構設計.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88
6. 沈蒲生、羅國強主編 .混凝土結構(上、下冊).
第一版,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89
第二版,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
第三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第四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7. 沈蒲生、羅國強編著 .混凝土結構疑難釋義.
第一版,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92
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
第三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8. 沈蒲生主編、梁興文副主編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本書 2003年被評為高等教育百門精品教材之一。
9. 9.沈蒲生主編、梁興文副主編.混凝土結構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沈蒲生著.高層建築概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11.沈蒲生編著.高層建築結構疑難釋義.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12.沈蒲生編著.樓蓋結構設計原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3. 13.沈蒲生、蘇三慶主編.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14. 14.沈蒲生主編.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必讀.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15. 15.沈蒲生主編.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考試手冊(上、下冊).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
16. 16.沈蒲生、鄧鐵軍、劉躍龍主編.註冊造價工程師資格考試必讀.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17.沈蒲生、張楠編著.未來的建築世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8. 18.沈蒲生編著.冷軋帶肋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本書被評為湖南省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參編:羅國強主編.砌體結構(大專教材).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89
20. 20.參編:羅國強主編.砌體結構(本科教材).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1.參編:陳葆真、裘職昌、邵柏舟主編.冷拔絲預應力構件設計與施工.
第一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0
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7
22.主審:劉楚中、舒興平編著.建築結構可靠度.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3.主審:袁錦根主編.鋼筋混凝土構件計算實例.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
24.主審:陽申之主編.建築工程質量.湖南省建設委員會,1991
25.審校:[美]J.N.REDDY著,鄒仲康等譯.有限元法概論.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26.審校:[俄]A.P.日安尼村著,劉孝平譯.結構力學.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7.沈蒲生編著。高層建築結構疑難釋義。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3 。 12

獲獎記錄

1. 冷拔低碳鋼絲混凝土技術。 1987年科學大會二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推廣三等獎。主要研究人員之一。
2. 1987年被授予“湖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3. 冷拔低碳鋼絲非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套用研究。 1989年獲湖南省建築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四等獎,排名第一。
4. 冷軋帶肋鋼筋套用技術開發與推廣。 1996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5. 冷軋帶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JGJ95-95)。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三。
6. 子結構技術及其在高層結構動力試驗及分析中的套用。 1996年獲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7. 1996年被評為建設部“八·五”科技成果推廣先進工作者,湖南省“八。五”建設科技先進個人稱號。
8. 勁性鋼筋混凝土柱和牆配套設計及工程套用研究。 1999年獲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9. 2001年被授予“湖南大學先進科研工作者”稱號。
10. 2003年被評為“2002年度長沙市牆體材料革新工作先進個人”。
11.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計算理論與方法研究。 2003年獲“中聯重科杯”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第二。
12. 高層混合結構體系的關鍵技術及套用。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3.“拓寬建築工程專業內涵,加強建築工程專業建設”,1997年獲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14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01年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