沇

沇,水名。沇水,“沇”一作“兗”。濟水的別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沇
  • 拼音:yǎn
  • 注音:ㄧㄢˇ
  • 筆畫數:7劃
字形字義,基本信息,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

字形字義

基本信息

部首:氵。筆順讀寫:捺捺橫折捺撇折,
五筆:ICQN 倉頡:EIHU,鄭碼:VZRD,U:6C87,GBK:9B57
四角號碼:331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C87
基本字義
〔~水〕濟水的別稱,古河名,源出中國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
古河名,源出中國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偽孔傳》:“泉源為沇。流去為濟”;《水經》:水出“王屋山為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為濟水”。皆專指黃河北岸濟水的發源處為沇水。但《禹貢兗州一作沇州,即得名於沇水,而州境居黃河以南濟水中下游;《漢書·地理志》敘沇水自發源至入海,並未提到發源以後即改稱濟水,則沇水的古義實指濟水全流。近世黃河北岸的濟水亦通稱沇河,不限於溫縣以上。

方言集匯

1. 粵語:jin2 jin5 wai5
2. 客家話:[梅州腔] jan3 [台灣四縣腔] jen2 [客英字典] jen3 [海陸豐腔] ren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沇
〔古文〕沿《唐韻》《集韻》《韻會》𠀤以轉切,音兗。水名。《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為濟。《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於秦澤。《注》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為二水。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
沇沇,流行貌。《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與兗通。《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韻》庾準切,音尹。義同。
又兪水切,唯上聲。沇溶,水流㵎谷中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從兗作渷。

說文解字

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為泲。從水允聲。沿,古文沇。〖注〗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以轉切

說文解字注

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謂垣縣東之王屋山。水經雲垣縣東王屋山是也。東為洓。各本作河東東垣。誤倒一字。今依水經正。周禮職方氏注,山海經注皆雲東垣。衍字耳。漢志眞定縣故東垣非此地。若晉史,宋志,後魏志,隋志之東垣。則今河南府之新安縣也。河東郡垣,二志同。今山西絳州垣曲縣,河南懷慶府濟源縣是其地。垣曲縣縣西北二十里有垣縣城是也。前志垣下曰。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熒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過郡九者,河東河內陳畱梁國濟陰泰山濟南齊郡千乘也。水經曰。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為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為濟水。南當鞏縣北。南入於河。王屋山今在濟源縣西八十里。沇水所出。北山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郭雲。㶌沇聲相近。卽沇水也。尙書某氏傳曰。泉源為沇。流去為濟。按泉出沮洳曰沇。引伸為沇州。口部曰。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從水。允聲。以轉切。十四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