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洲湖風景區

沃洲湖風景區

沃洲湖風景區包括沃洲湖和天姥山兩個景區。沃洲湖離新昌縣城東南12公里,在剡溪上游,沃洲之陽,天姥之陰,有818公頃的湖面積。當時全國44的詩人在浙東,而28的又在沃洲。其中支道林1人的詩篇,就占西、東兩晉詩篇數的55。到了謝靈雲時期就形成了獨立的山水詩。由於上述文化... 由沃洲湖大壩南端,沿東側山道而行,沿途有石女、鵝鼻、放鶴三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沃洲湖風景區
  • 地理位置:新昌縣城東南12公里 
  • 著名景點:沃洲湖、天姥山
  • 面積:818 公頃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石女峰,鵝鼻峰,放鶴峰,真君殿,三十六渡,水簾飛瀑,旅遊信息,門票價格,景區交通,

發展歷史

沃洲之名來自沃水。其源有二:一為天台石樑,一為東峁水簾,由兩處瀑泉匯注而成。為剡溪源流之一。水至桑園分派,中壅沙潭,長里許,平坦幽閒,叢生蘭芷,泉甘土肥,民以殷實,故名沃洲。廣闊的湖面,托著四周青山,景色幽靜秀美,周邊的古蹟景觀眾多,由於有船可以到達而有了有機的聯繫。湖山勝跡更加嫵媚,蕩舟碧波,繞湖一周,兩岸綠樹青山,茶綠桔香魚兒躍。景區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點相當豐富,有翹首待夫的仙女峰、支遁遺蹟的放鶴峰、王右軍寫一筆鵝的鵝鼻峰,真君殿、水簾洞;有三白堂,支遁領等,所以,唐白居易寫的《沃洲山禪院記》稱:“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它曾是全國佛學活動的中心,當時的代表人物有竺道潛、支道林等18位高僧,後天台宗創立,此為由水道上天台山必經之路,故其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它又是士族文化薈萃之地,東漢以後到東晉時期,最享盛譽的是孫綽王羲之戴逵等18名士。它更是山水詩的發端地。

主要景點

石女峰

又名玉女峰、石夫人。細觀石女,高約6米,頭梳髮髻,衣裙飄逸,臉朝湖面。相傳為漁郎外出,妻子在此等歸。因石女峰下陡壁險水,歷來縴夫筏手,一到此峰下便小心撐渡,多保平安。如今,大溪已成平湖,石女待郎僅存傳說。

鵝鼻峰

循石女峰而上,轉一小彎,又有一山,形如覆瓢,浮於湖畔,鄉民們稱之“木勺山”,細觀,又酷似深鵝戲水。相傳支遁、王羲之二公同游沃洲,右軍興至,要過支遁馬尾拂塵,縛其鬃作筆,於沙中疾書一筆“鵝”字,筆力雄建軍在以佛帚為筆,平沙為紙,轉折處如有折竹斷枝之勢,間多飛白,頗有龍鱗鳳尾之態。二公相視而笑,歸來復書幾紙。總不及前者之佳,遂又精心拓回,立“鵝”字碑於沃洲寺,可異此碑早軼,僅有小峰紀念兩公之雅情。

放鶴峰

位於鵝鼻峰東南數百步,本為溪西村後門山尾端,遙對真君殿。傳此峰即為支遁放鶴處。舊有放鶴亭,多有言語人雅士至此詠詩作對。

真君殿

明稱石真人廟,位於沃洲山之陽,前臨明湖。祀搞金名將宗澤。清光緒三十年(1904)捐資重建,耗資三萬餘金,歷四年竣工,鼎新殿堂五十餘楹,構築精緻,氣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廟宇建築,為縣內古建築工藝之典範,196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殿內原有赤面嚴顏的真君石像,每年十朋十五日舉行迎神賽會。真君殿歷經滄桑,現僅存大殿及左右配殿。大殿為風火山式,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檐有一對西坑石懸雕的蟠龍石住,令人矚目,柱高4.3米,直徑0.5米,在龍身間隙懸雕八仙過海神態,刻畫細膩,形象逼真,乃石雕藝術上品。整座大殿的木雕,磚雕,石雕藝術精湛,有地方特色。梁枋彩繪。大殿後門門額上方磚雕篆書“對越”,兩側牆壁上12幅三國、水滸等人物故事及花卉圖案,為瓦灰色堆塑,古樸高雅,造型極為生動,大殿牆上還有不少“封神榜”、“三國演義”等精湛的壁畫。無不顯現了民間藝人的才華。

三十六渡

“三十六個彎,彎彎要爬岩;三十六個渡,渡渡要脫褲”。這是山民訴說山彎小道行路難的大實話。但是從旅遊者的角度說,岩頭爬爬,溪水玩玩,體味一下山情野趣,卻別有風味。故而,這是新昌沃洲湖名勝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早在唐代,就有詩人過這條路上清涼寺到萬年山。
從縣城驅車至沃洲湖,然後蕩舟至黃壇村對岸的浮珠岩,即“智者大師放螺處”,從此溯沃湖源頭之溪而上,那就是“彎渡風光”了。倘若刻意地在山腳和溪畔築一條路上去,
那就無所謂“渡”了,只因這些山徑,渡口是樵夫們隨意踏出來的,哪裡便當就往哪裡走,“逢坡過坡,逢水涉水”,走的人多了,時間長了,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彎彎扭扭的“S”形之路。
“三十六”之數,是指彎渡之多,其實也說不準一個定數,也並非每一個彎要爬岩,每一個渡要脫褲。需要過渡之溪澗,淳樸的山民就搬來一些較平整的大石塊放著,俗稱“步橋”,既方便了行人,也方便了自己。那溪流有寬有窄,有深有淺,有些較窄較深之溪渡,樵夫們就隨手削幾段毛柘,青珠樹一類硬木頭搭起一座簡易的木橋,故而,雨水不大時,不赤腳也能跨越。山民對這些溪渡是很看重的,都取了大名,諸如金鉤渡,高蛋砩渡,箍藤渡,飯糰渡,雞冠渡等,都是以渡口的地勢形態,或者周圍有什麼奇岩怪石,“借物發揮”而已。

水簾飛瀑

東山,俗稱水簾尖,距縣東南20公里處,西接鰲峰,南聯沃洲,脈自菩提峰,遙接華頂,孤峰獨秀,凌空峭拔。東晉高僧竺潛曾隱於此達三十年之久。
峰尖下有一洞天開,門懸飛瀑,名水簾洞,為東山景區的中心景觀。水簾洞高13米,深7米,寬5米。洞內左壁是一座高1米的摩崖佛雕像,右壁是菡萏泉,有水從洞頂一豬舌般的紅石尖上滴下,滴水不斷,終年成棕紅色。洞外飛瀑自30米高處落下,若珠簾垂掛,隨風飄灑。朱熹曾留有“一片水簾遮洞口,何人卷得上簾鉤”的詩句。“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東山景色如此秀麗幽靜,故引來無數高僧名士或棲居、或遊憩,成一時名流匯集之地。據《東山志》載:東晉成帝鹹和間,國師竺道潛,本武昌郡公王敦之弟,屢召入京講法華大品,時稱佛家般若一宗‘本無異宗’。但他淡泊名利,辭朝隱居東,寧康二年八十有九卒。鄉人指點,水簾洞頂上那塊凌空巨岩,就是竺潛坐禪廛經之處。洞前,有馬蹄岩,傳為支遁坐騎神駿所印。景區內有禹糧石,甚奇,石殼圓似饅頭,大小不等核心如餡,五彩繽紛,傳說為大禹治水棄其餘糧幻化而成的。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

沃洲湖門票價格:門票60元
門票價格包含景點:真君殿,棧道,索橋,遊船票

景區交通

沃洲湖景區交通:
沃洲湖風景區
1、景區地址:紹興市新昌縣城關鎮長詔村,在在新昌東南12公里處(沃洲湖地圖)。
2、自駕:從杭州出發走杭甬高速,過了紹興到“沽渚”出口下,上路標是“嵊州”方向的“上三高速”,從新昌出口下沿104國道往溫州方向一直開,分岔路口有標牌可直到景區。
3、汽車:從杭州汽車東站至紹興汽車東站每半小時有快客發新昌,打的到兔羊毛衫市場(5元),兔羊毛衫市場乘新昌—長詔的車到景區,計程車約3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