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萬福

汪萬福

汪萬福,男,漢族,1966年9月生,甘肅甘穀人,博士,博士生導師。敦煌研究院研究館員(二級)。

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萬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甘肅甘谷
  • 出生日期:1966年9月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籍貫:甘肅甘谷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教育背景,工作背景,擔任職務,主要成就,研究領域,獲獎榮譽,出版圖書,發表文章,獲批專利,科研項目,

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 1985/09-1989/07,甘肅農業大學林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
2. 2003/09-2006/07,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培養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汪萬福
汪萬福
3. 2007/11-2010/11,蘭州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工作背景

1. 1989/07-1991/01,在甘肅省敦煌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任助理工程師。
2. 1991/02-1992/01,在甘肅省敦煌市林業局工作,任主任科員。
3. 1992/02-至今,在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館員(1992/02-1995/05)、館員(1995/05-2001/03)、副研究館員(2001/03-2007/03)、研究館員(2007/03-今)。
4. 1997/02-1997/03,日本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訪問學者。
5. 2002/07-2002/08,美國蓋蒂保護所,訪問學者。
6. 2011/01-2011/03,美國蓋蒂保護所,訪問學者。
歷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現為敦煌研究院黨委委員、保護研究部黨支部書記、副部長、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古蹟遺址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保護技術與修復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擔任職務

1.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部副部長;
2.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3.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
5.國家監察委員會第二屆特約監察員(任期2024年3月-2028年3月)

主要成就

先後入選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甘肅省領軍人才(一層次),2010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二層次),2013年入選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文化專門技術界人才。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餘項,主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10餘項,其中5項獲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獎。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獲批國家專利10多項,合作出版專著7部,其中3部獲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優秀)圖書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排名第九)、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獲文化部文化產業先進個人、第五屆甘肅青年科技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研究領域涉及寒旱區生態學、環境生物學、文化遺產生物學及風沙災害與防沙工程、文物防災減災、壁畫與土遺址保護等。

研究領域

生態學(寒旱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環境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與文化遺產生物學);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風沙災害與防沙工程、文物防災減災、土遺址及岩土工程)
職稱:研究員

獲獎榮譽

1.參與完成的“風沙災害防治理論與關鍵技術套用”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9/10)
2.參與完成的“我國幾處古代墓葬壁畫微生物群落特徵及防治研究”獲敦煌研究院第五屆(2012年-2016年)青年優秀學術成果獎科保護技類一等獎(排名2/8)
3. 2017年《北齊徐顯秀墓壁畫保護修復研究》獲2016年度文化遺產十佳圖書獎(排名1/8)
4. 2016年“敦煌莫高窟風沙災害預防性保護體系構建與示範”獲“十二五”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二等獎(排名1/7)
5. 2013年入選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文化專門技術界人才
6. 2012年獲2011年度全國十大文物維修工程2項(排名第1)
7. 2012年“甘肅石窟寺及古代壁畫生物病害機理與防治技術研究”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10)
8. 2012年“敦煌莫高窟空氣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徵及其影響機理”獲敦煌研究院第四屆(2007年-2011年)優秀學術成果獎青年優秀學術成果科技類一等獎(排名2/7)
9. 2010年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10. 2010年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二層次人選
11. 2008年獲文化部文化產業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12. 2008年“西藏布達拉宮壁畫保護修復工程”獲敦煌研究院第三屆(2003年-2006年)中青年優秀學術成果獎科技類成果一等獎(排名1/14)
13. 2006年獲第五屆甘肅青年科技獎
14. 2005年“西藏空鼓病害壁畫灌漿加固研究”獲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二等獎(排名2/7)
15. 2000年“莫高窟頂植物固沙試驗研究”獲敦煌研究院第一屆(1994年-1998年)中青年優秀學術成果獎科技類成果二等獎(排名1/5)
16. 1997年獲敦煌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6/6)
17. 1996年獲酒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6/6)
18. 1991年獲甘肅省林業廳全省森林資源清查優秀調查員稱號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汪萬福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6年12月
《北齊徐顯秀墓壁畫保護修復研究》一書是汪萬福博士、武光文、趙林毅、裴強強、武發思等徐顯秀壁畫墓原址保護研究團隊和其敦煌研究院同仁,從2007 年至今針對這一課題潛心研究的總結。本書以《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為指導,在全面評估保存現狀及其價值的基礎上,系統研究了徐顯秀墓原址保護尤其是墓葬賦存環境...
1.敦煌莫高窟風沙危害及防治.汪萬福著,2018,科學出版社.
2.北齊徐顯秀墓壁畫保護修復研究. 汪萬福,武光文,趙林毅,裴強強,武發思,鄭秀清,劉濤,李鐵著. 2016,文物出版社.
3. 西藏羅布林卡壁畫保護修復工程報告. 李最雄,汪萬福,楊韜,馬贊峰,陳錦,馬宜剛編著. 2015,文物出版社.
4. 西北地區土遺址周邊植物圖冊. 汪萬福,潘建斌,馮虎元主編. 2015,科學出版社.
5. 中國古代壁畫保護規範研究. 王旭東,蘇伯民,陳港泉,汪萬福編著. 2013,科學出版社。
6. 西藏布達拉宮壁畫保護修復工程報告. 李最雄,汪萬福,王旭東,陳錦,強巴格桑編著. 2008,文物出版社.

發表文章

1. Yulong Duan, Fasi Wu,Wanfu Wang, Ji-Dong Gu, Yanfei Li, Huyuan Feng, Tuo Chen, Guangxiu Liu, Lizhe An. 2018. Differenc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on the wall paintings preserved in situ and ex situ of the Tiantishan Grottoes, China.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DOI 10.1016/j.ibiod.2018.02.013.通訊作者
2. Yulong Duan, Fasi Wu,Wanfu Wang, Dongpeng He, Ji-Dong Gu, Huyuan Feng, Tuo Chen, Guangxiu Liu, Lizhe An. 2017.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painted sculptures in Maijishan Grottoes, China.Plos One,12(7), e0179718.通訊作者
3. Tian Tian, Fasi Wu, Yantian Ma, Ting Xiang, Wenxia Ma, Weigang Hu, Guangwen Wu, Lizhe An,Wanfu Wang, Huyuan Feng. 2017. Description of Naumannella cuiyingiana sp. nov., isolated from a ca. 1500-year-old mural painting and emended description of the genus Naumannell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67(8):2609-2614.通訊作者
4. Fasi Wu,Wanfu Wang, Huyuan Feng, Ji-Dong Gu. 2017. Realization of biodeterioration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117, 128-130.
5. Yantian Ma, He Zhang, Ye Du, Tian Tian, Ting Xiang, Xiande Liu, Fasi Wu, Lizhe An,Wanfu Wang, Ji-Dong Gu, Huyuan Feng, 2015. The community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and fungi on ancient wall paintings of the Mogao Grottoes. Scientific Reports, 5: 7752, DOI:10.1038/srep07752 . 通訊作者
6.Wanfu Wang, Fasi Wu, Aihong Ji, Huyuan Feng. 2014. Advancement and prospect of bionic technique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461: 469-475.
7.Wanfu Wang, Yantian Ma, Xu Ma, Fasi Wu, Xiaojun Ma, Lizhe An, Huyuan Feng, 2012. Diversity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airborne bacteria in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China[J]. Aerobiologia, 28(1): 27-38.
8.Wanfu Wang, Xu Ma, Yantian Ma, Lin Mao, Fasi Wu, Xiaojun Ma, Lizhe An, Huyuan Feng. 2011.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irborne fungi in caves of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China[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65(5): 726-731.
9.Wanfu Wang, Yantian Ma, Xu Ma, Fasi Wu, Xiaojun Ma, Lizhe An, Huyuan Feng. 2010.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irborne bacteria in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China[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64(6): 309-315.
10.Wanfu Wang, Xu Ma, Yantian Ma, Lin Mao, Fasi Wu, Xiaojun Ma, Lizhe An, Huyuan Feng. 2010. Seasonal dynamics of airborne fungi in different caves of the Mogao Grottoes, Dunhuang, China[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64(6): 461-466.
11.武發思,武光文,劉岩,田恬,張國彬,賀東鵬,徐瑞紅,趙林毅,馮虎元,汪萬福,2016. 太原北齊徐顯秀墓壁畫真菌群落組成與菌害成因. 微生物學通報,43(3):479-482. 通訊作者
12.賀東鵬, 武發思, 徐瑞紅,劉左軍,汪萬福,2015. 探地雷達在莫高窟窟區樹木根系探測方面的套用.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29(2):86-91. 通訊作者
13.徐瑞紅, 武發思, 賀東鵬,邱飛,汪萬福, 2015. 利用探地雷達技術對河西楊根系影響甘肅高台明長城遺址的研究.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7(1):15-20. 通訊作者
14.汪萬福,武發思,徐瑞紅,賀東鵬,邱飛,2015. 基於探地雷達的樹木根系空間分布及對土遺址影響研究. 中國沙漠,35(5):1163-1170.
15.汪萬福, 趙林毅, 裴強強, 樊再軒,俄軍,張建全,謝建蘭,2015. 館藏壁畫保護理論探索與實踐——以甘肅省博物館藏武威天梯山石窟壁畫的保護修復為例.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7(4):101-112.
16.武發思, 蘇伯民, 賀東鵬,顧海濱,徐瑞紅,汪萬福,2014. 長沙銅官窯譚家坡遺蹟館內優勢病害真菌的分子鑑定.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26(4):47-53. 通訊作者
17.武發思,汪萬福,賀東鵬, 徐瑞紅, 蘇伯民,2014. 良渚北城牆考古土遺址表面藻類的分析研究. 敦煌研究, 146 (4): 114-120. 通訊作者
18. 汪萬福,吉愛紅,武發思,閆俊峰,趙林毅,張國彬,藺創業,2014. 仿愛夜蛾成蟲在莫高窟模擬壁畫表面的運動行為及其損害機理. 昆蟲學報,57(6):703-709.
19. 汪萬福,武發思,張國彬,趙林毅,2013. 仿愛夜蛾成蟲對敦煌莫高窟模擬洞窟壁畫的選擇趨性. 昆蟲學報,56(10):1181-1188.
20. 武發思,汪萬福,馬燕天,賀東鵬,樊再軒,向婷,徐瑞紅,馮虎元,2013. 敦煌莫高窟第98窟壁畫表面菌斑的群落結構分析. 微生物學通報,40(9):1599-1608. 通訊作者
21. 武發思,蘇伯民,賀東鵬,陳港泉,於宗仁,張文元,汪萬福,2012. 山西翼城考古發掘現場遺址表面腐蝕真菌的群落組成分析.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4(3):77-83.通訊作者
22. 汪萬福,武發思,陳拓,張國彬,杜維波,趙林毅,馮虎元,2011. 遺產地植物與遺產保護間關係研究進展. 敦煌研究, 130 (6): 101-108.
23. 汪萬福,藺創業,張國彬,蔣銀荃,馮虎元,2009. 甘肅境內石窟寺中壁畫有害生物調查及防治對策. 敦煌研究,(6):30-35.
24. 汪萬福,趙林毅,楊濤,馬贊峰,李最雄,樊再軒,2009. 西藏古建築空鼓病害壁畫灌漿加固效果初步檢測.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S2):3776-3781.
25. 汪萬福,安黎哲,馮虎元,張偉民,張國彬,李紅壽, 劉賢萬,2009. 敦煌莫高窟窟前林帶防護效應的風洞實驗. 中國沙漠,29(3):383-390.
26. 汪萬福,馬贊峰,趙林毅,裴強強,樊再軒,2008. 壁畫保護修復工程設計程式的理論實踐與套用. 敦煌研究,(6):13-18.
27. 汪萬福,馬贊峰,李最雄,楊濤,付有旭,2006. 空鼓病害壁畫灌漿加固技術研究.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18(1): 52-59.
28. Wanfu Wang, Zhibao Dong,Tao Wang, 2006.The equilibrium gravel coverage of the deflated gobi above the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China. Environ Geol.
29.汪萬福,藺創業,王濤,馬贊峰,2005. 仿愛夜蛾成蟲排泄物對敦煌石窟壁畫的損害及其治理. 昆蟲學報,48(1):74-81.
30. 汪萬福,申彥波,王濤,沈志寶,杜明遠,2005. 敦煌莫高窟頂風沙綜合防護體系固沙效應的數值模擬. 水土保持學報,19(1):40-43.
31. 汪萬福,王濤,張偉民,張國彬,邱飛,詹洪濤,2005. 敦煌莫高窟風沙危害綜合防護體系設計研究. 乾旱區地理,28(5):614-620.
32. 汪萬福,王濤,樊錦詩,張偉民,屈建軍,Agnew. N,林博明,2005. 敦煌莫高窟頂尼龍網柵欄防護效應研究.中國沙漠,25(5):640-648.
33. 汪萬福,李最雄,馬贊峰,付有旭,丁長征,樊再軒,2005. 西藏布達拉宮東大殿空鼓病害壁畫保護修復研究. 中國藏學,71(3):213-221.
34. 汪萬福,李最雄,馬贊峰,付有旭,劉濤,楊韜,樊再軒,李四存,2005. 西藏文化古蹟嚴重病害壁畫保護修復加固技術.敦煌研究,92(4):24-29.
35. 汪萬福,王濤,李最雄,張偉民,2004. 敦煌莫高窟崖頂灌木林帶防風固沙效應. 生態學報,24(11):2492-2500.

獲批專利

1.汪萬福,趙愛國,王濤,王旭東,薛嫻,張偉民.攜帶型多路風向自動採集儀(專利號:ZL 03 2 18858.7),2004/07/07
2.趙愛國,汪萬福,唐孝思,王濤,薛嫻,李宏.無觸點防沙風向標感測器(專利號:ZL 03 2 18566.9),2004/01/14
3.樊再軒,汪萬福,劉濤,趙林毅,付有旭.壁畫修復注漿器(專利號:ZL 2008 2 0182369.9),2009/09/16
4.劉濤,汪萬福,付有旭,樊再軒,趙林毅.支頂架(專利號:ZL 2008 2 0182368.4),2009/12/02
5.李紅壽,汪萬福.一種旱井取水的裝置(專利號:ZL 2010 1 0525826.1),2011/12/28
6.李紅壽,汪萬福.自動監測記錄物體重量變化儀(專利號:ZL 2011 2 0231700.3),2012/05/09
7.汪萬福,趙愛國,李紅壽,趙晶,李宏.一種用於低溫乾旱潮濕及凍融交替頻發的土壤氣體採集器(專利號:ZL 2011 2 0255656.X),2012/04/18
8.吉愛紅,汪萬福,戴振東,丁海春,武發思.一種高速圖像與力數據同步採集系統(專利號:ZL 2012 1 0054671.7),2012/03/05
9.賀東鵬,武發思,汪萬福,趙林毅,徐瑞紅.不可移動文物攝影用的萬向伸縮桿夾(專利號:ZL201720629217.8),2017/12/26
10.李紅壽,汪萬福,王金環.乾旱區荒漠化土地生態恢復的方法(專利號:ZL201110387948.3),2016/01/20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絲綢之路甘肅段石窟壁畫色變的微生物學機制研究”(項目批准號:31560160),2016/01-2019/12,項目負責人,在研。
2. 甘肅省科技支撐計畫(國際合作)項目“甘肅古代壁畫有害生物防治藥劑的研發與示範”(1604WKCA003), 2016/06-2018/06,項目負責人,結題。
3.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敦煌文化遺產與自然遺蹟保護關鍵技術集成試驗示範研究”(2013BAC07B02)之專題“莫高窟文化遺產風沙防治關鍵技術研究”(2013BAC07B02-1),2013/01-2016/12,專題負責人,結題。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敦煌莫高窟微生物時空分布特徵及對壁畫腐蝕機理研究”(項目批准號:31260136),2013/01-2016/12,項目負責人,結項。
5. 甘肅省財政廳、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改革專項資金補助項目“甘谷大象山大佛窟懸空三層木構窟檐結構模擬研究”,2011/09-2013/01,項目負責人,結項。
6.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重點課題“西北地區土遺址的植物本底調查及其保護對策研究”(課題契約編號:20110208),2011/07-2013/06,課題負責人,結題。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昆蟲對敦煌莫高窟壁畫損害機理與防治研究”(項目批准號:31070344),2011/01-2013/12,項目負責人,結項。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敦煌莫高窟崖體水-鹽運移的環境動力過程及對壁畫影響研究”(項目批准號:40940005),2009/01-2009/12,項目負責人,結項。
9.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敦煌壁畫損害的微生物學機制及防護研究”(項目批准號:20080430109),2008-2010,項目負責人,結項。
10. 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修繕工程“甘肅敦煌莫高窟九層樓修繕工程”,2012/06-2015/01,執行負責人,通過驗收。
11. 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修繕工程“甘肅省武山水簾洞石窟群壁畫彩塑浮雕保護修復工程”,2011/10-2014/08,主持,通過驗收。
12. 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修繕工程“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保護工程”,2011/03-2013/03,主持,通過驗收。
13. 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修繕工程“西藏夏魯寺壁畫保護修復工程”,2009/06-2011/10,主持,通過驗收。
14. 國家文物局重點文物修繕工程“西藏布達拉宮二期維修壁畫保護修復工程”,2003/03-2007/07,執行負責人,通過驗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