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川鎮

汪川鎮

汪川鎮位於秦州區南部,屬二陰淺山區及林緣區,距市區80公里,東毗大門鄉,西鄰禮縣鹽官鎮,北連天水鎮,南與徽縣麻沿河鄉接壤,全鎮總面積為192平方公里。鎮轄28個行政村,116個自然村,179個村民小組,12個鎮屬單位,總人口41398人,農戶8021戶,全鎮耕地面積91200畝,其中川地463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汪川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秦州區
  • 下轄地區:轄28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938
  • 郵政區碼:741000
  • 面積:192平方公里
  • 人口:41398人
  • 氣候條件:大陸性半高寒半濕潤氣候
  • 機場:天水機場
  • 火車站:天水站
  • 車牌代碼:甘·E
概況,沿革,經濟發展,自然資源,教育狀況,社會穩定,

概況

汪川鎮位於秦州區西南部,東靠大門鄉、娘娘壩鎮,南鄰徽縣麻沿鄉,西與禮縣寬川鄉、白關鄉相連,北與天水鎮毗鄰。面積188.47平方千米,農村人口7956戶40653人(2008年末)。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汪川村,距市區72千米。地勢東高兩低,形成一條狹長河谷地帶。最高海拔1944米,最低海拔1520米,平均海拔1650米。汪川河為西漢水支流。樊羅公路、汪蘇公路貫穿全境。

沿革

鎮以姓氏和自然地理實體位置得名。1955年設汪川鄉,1961年改為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萬家莊、閻家溝、上斜坡、下斜坡、杏樹、柏家溝、西山堡、汪川、汪家陽坡、陳王、張那、唐集、周集、馬山、劉駱、柏母、棉虎、山莊、老莊、鄭家山、閻集、溫家溝、劉斜、大呂、石溝里、獨莊、團莊裡、段河28個行政村,距市區43千米。地勢東高西低,為狹長河谷地帶,南北為山地。2000年,面積108平方千米,有30個行政村、134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5423戶,農村人口27198人。
1956年設蘇成鄉,1961年改為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區境南部,距市區53千米。1996年,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朱家山、翟家山、劉溝、成河、張家小溝、汪家河、成家溝、黃柏、溫陳、柏家磨、銀河、珍珠、羅家坡、蘇家莊、成家莊、莊子上、郭家山、旗家溝18個行政村。地處高寒陰濕、梁峁溝壑區。

經濟發展

農業生產以種植小麥、玉米、洋芋、葵花、蘆筍、大蒜、蘋果,經濟林為主,鄉鎮企業有麵粉廠、養殖場、磚瓦廠、家俱廠等。2005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2億元,農業總產值435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緩解經濟發展的“瓶勁”制約。
天水汪川鎮
2006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800多萬元。17公里長的農四級江蘇公路拓建工程正在修建之中,甘什公路汪川段路面油化工程正在進行。開通機耕路28公里,通村公路62公里,初步形成全鎮公路網路,改善了交通條件,完成了全鎮呂坡、朱山等村最後一批農網改造,汪川鎮商貿一條街建設正在籌建;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好村容村貌整治,順利完成了汪川、閆集、西山堡、老莊、成河等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最佳化了人居環境。2005年以來,落實實施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的生產性項目12個,基礎設施項目8個。鎮上有中國郵政銀行、甘肅農村合作銀行、工商所、派出所、等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自然資源

汪川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按照“農業穩鎮、產業富鎮、科技興鎮”的發展思路,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協會+農戶”等多種模式,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引進推廣蘆筍、雙孢菇、西班牙辣椒、法國青刀豆、大蒜等新型產業,努力培育增產、增效、增收的富民、富鎮產業。2006年累計新增新型經濟作物5165.8畝,為農戶增收535.85萬元,其中,全鎮蘆筍種植面積達1150畝,西班牙辣椒800畝,大蒜1500畝。建立了萬莊、柏溝、閆溝等蘆筍種植示範基地。積極發展名特優水果生產,水果種植面積達6500多畝,主要品種有蘋果、杏、梨、李子、核桃等。發展特色養殖業。全鎮規模養殖戶達802戶,畜禽飼養量達10.09萬頭(只、匹)。
天水汪川鎮天水汪川鎮

教育狀況

文教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全鎮有國中2所、高中1所,村級國小39所,在校學生9291人。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使教育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大力實施“三大工程”和“一項制度”加強醫生醫德教育,提高醫護業務水平,加強防疫和兒童保健工程,積極開展“五苗”接種工程、實施母嬰安全工程,推行產婦住院分娩制度。
精神文明建設紮實開展。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教育, “三德”、“三觀”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持續深入。《全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教育活動紮實推進。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在全鎮中國小校廣泛開展。以創建文明村、文明單位、星級農戶等活動和開展“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教育活動為主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深入開展,全鎮人民的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通過組織實施扶貧攻堅工程,產業脫貧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加強宣傳力度,引導農民增強“自立、自主、自強”意識,轉變民眾思想觀念,增強脫貧致富信心。深入開展“雙培雙帶”等活動,積極幫助示範戶及貧困戶找準項目發展生產。

社會穩定

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政治穩定。按照“五個好”、“六個好”目標要求,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全鎮28個村委會有陣地,有制度。全鎮黨員、幹部通過開展“三個代表”為主要內容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江澤民文選》等開展思想大討論,思想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得到提高。通過鄉鎮職能轉變,黨員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推行鎮、村幹部績效管理機制,極大地調動了鎮、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深入開展社會綜合治理,為打造人文汪川、實力汪川、和諧汪川營造良好的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