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論文學翻譯及漢語漢字

江楓論文學翻譯及漢語漢字

《詞條名》是一本(江楓)編制,由(華文出版社出版)在(2009-6-1)出版的書籍,是關於文學作品翻譯的學術性著作。圖書分為“文學翻譯,形似而後神似”,“譯,豈可不求忠實”,“漢字,有效的文化載體”三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楓論文學翻譯及漢語漢字
  • 外文名:Jiang Feng paper learn translation and Chinese characters
  • 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9-6-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作者: 江楓 著 出版社: 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6-1
字數: 402000
版次: 1
頁數: 315
印刷時間: 2009-6-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7521283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詩是藝術性最強的語言藝術。沒有形式便沒有藝術美。作為藝術品的詩。絕不可能脫離其藝術形式而存在。詩之成其為詩,並不在於說了些什麼,而在於是怎樣說的。所以,譯一首詩,首先是要譯出這首詩是怎樣說的。而所有的文學翻譯,概莫能外,也都是:形似而後神似。
翻譯,是一種社會行為,不忠實,使沒有社會價值。力求忠實,是翻譯工作的最低標準。忠實的文學翻譯,既忠於內容,更忠於形式;不求形似、但求神似,而獲得成功者,斷無一例。所謂“離形得似”,只是二_種有害的迷信。
文字,均起源於圖畫:先有獨體象形、指事,不敷所需而有合體會意,到形聲字出現,分化隨即開始。漢字,由於形聲相益突破了形與形拼的局限,乃得以存活至今歷久而不衰;古埃及和兩河流域先民,卻因看重文字可以記錄語言而走上了拼音化的歧途。但是排列組合字母以造字的空間有限,當古希臘人注意到文字以形表意這一本質屬性,便也轉而利用既有字形拼形造詞。今日西方文字,也只有部分古老的獨體字才是真正的拼音文字。文字的共同發展道路,正是今日漢字和各國文字都在走著的:拼形表意。

作者簡介

江楓,原名:吳雲森,1929年7月30日出生上海,祖籍安徽省歙縣,曾就讀於西南聯大附中、清華大學外文系和北京大學中文系。1949年2月參軍,歷任記者、編輯、政治教員、研究員;1951年當選為江西省文協首屆常委;1956年入北京大學,參與創辦《紅樓》並任副主編;1962年入北京編譯社:1978年在密雲創辦《寸草》並任主編;1980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成為中國史沫特萊、斯特朗、斯諾研究會創始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1991年獲得國務院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特殊津貼;1995年成為彩虹文學翻譯終身成就獎外譯中惟一得主。1996年被聘為清華大學外語系暨人文學院兼職教授。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世界漢語詩壇》顧問;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榮譽顧問;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顧問。

圖書目錄

一 文學翻譯,形似而後神似
形似而後神似——在全國第一次英語詩歌翻譯研討會上的發言
再談形似與神似——在全國第三屆英語詩歌翻譯研討會上的發言
以有盡之言傳無窮詩意——淺談漢詩外譯
譯。無信不立 ——在第四屆典籍翻譯研討會上的發言
以“似”致“信”的譯詩道路——卞之琳譯詩藝術淺識
ULYSSES是不是天書——蕭乾、金堤兩家譯本抽樣
形神兼備:詩歌翻譯的一種追求——接受南京大學許鈞教授訪談錄
傅雷,一位被誤讀了的語言藝術家——讀傅雷譯作部分評論有感
翻譯,應該有中國學派的理論——《江楓文學翻譯評論自選集》代序
二 譯,豈可不求忠實
欺世盜名侵權之風不可長——讀《世界詩庫》二、七兩卷
“新世紀的新譯論”點評——A Refutation to the So-called New Translation Theory
學術有假,不可不察——讀許淵沖的《文學與翻譯》
答謝天振先生的“恭維”——對一種偽翻譯學反思的反思
先生,水已夠渾,幸勿再攪—— 駁謝天振先生又一謬論
就《暴風雨夜》譯文答辜正坤先生
就《暴風雨夜》譯文再答辜正坤先生
朱生豪的話,未必就是真理
公正,是一切評論的道德底線——讀商瑞芹《查良錚英詩漢譯研究》
三 漢字,有效的文化載體
拼形表意:世界文字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一次演講
文字改革不妨暫停——淺議漢字的惡性簡化
流毒猶在豈可打住——再議漢字的惡性簡化
漢語啊漢語,危機,卻在哪裡
漢字並不難學——反對妖魔化漢字
是學術爭論還是政治陷害——駁蘇培成和伍鐵平的惡意誹謗
就繁簡之爭四答王立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