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馬寺

永春白馬寺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正統道場,也是文人雅士吟揮灑丹青的好地方,寺存有歷史文物古蹟,如始建時期唐代留下的千年古井、元朝的石礎、明朝的石獅、清朝的殘碑,石槽。這些文物古蹟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史,文化史都具有相當高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寺院
  • 地理標誌:永春縣桃城鎮環城路98號
  • 批准時間:2016年3月28日
寺廟簡介,保護情況,

寺廟簡介

永春白馬寺位於永春縣桃城鎮環城路98號。是永春歷史最為悠久,影響最為深廣,規模最為宏大的寺院,白馬寺是中國九大白馬寺之一,是奉旨建造,始建唐大中(847—860年間)香火勿替,歷經宋、元、明。白馬寺幾度遭於火災,自明嘉靖間寺廢、遂至荒廢。
寺院圖片1寺院圖片1
清順治十二年,紫雲僧宗淑重建,康熙十八年建成,當時僧眾近百餘人,在文革白馬寺又一次無法躲避毀壞。寺被分於當地民眾占用。
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開放後,白馬寺是永春縣第一批得以批准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並對外開放。僧眾進駐寺院,從此祖燈延續,四眾有所皈依。
2016年3月28日經永春縣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批覆為印珩法師住持本寺,建章立制,中興道場,在本寺原有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本寺文化建設推進總體規劃與興建,整治道風。
寺院文物圖片1寺院文物圖片1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正統道場,也是文人雅士吟揮灑丹青的好地方,寺存有歷史文物古蹟,如始建時期唐代留下的千年古井、元朝的石礎、明朝的石獅、清朝的殘碑,石槽。這些文物古蹟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史,文化史都具有相當高的價值。
白馬寺遺產,據《重興白馬寺記》記載:“遺產田地山九十四畝有奇、並十一都南峰寺田地山八十二畝 。”現寺院占地面積約8餘畝,
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及其配殿、廂房、放生池。
《重興白馬寺記》殘碑
重興白馬寺記
桃源泉屬邑也、北麓有白馬寺、距縣 城 若馬故名、寺建於唐大中、密邇闉闍、巍然稱巨鎮、宋令江 大 夫公望 記多暇亭有雲、北聞白馬之巔峰、 蓋謂此也、歷宋至明、香火勿替、所轄□ 籍住持租仍輸課、自明嘉靖間寺廢、遺產田地山九十四畝有奇、並十一都南峰寺田地山八十二畝 合為一寺、悉為郡宦所有、幾湮沒 我 清順治十二年、紫雲僧宗淑杖錫過之、□ 其遂拮据、原值向宦贖回、業仍歸寺、其產隸十五都民戶、康熙拾年 院  司憐寺產賦 完課、免其差徭、以故原產收入僧戶、非復如向之統屬不一者矣、迨康熙拾玖年、宗淑仍捐資重建寺宇、大 寶座□光、百餘年沒於荒榛蔓棘中者、一旦復睹名山真面目、厥功茂兮、辛酉秋余始下車入郡、寓紫雲宗淑 方外禮、漸聞其苦行清修、雅志興造、往者薦紳重建浮橋、曾為委重而竭勞、綱紀之可謂隨地施大□力者也、而 惟勝會嘉緣與時勝衰、往往當興頹振圮之日、必有具智慧生歡喜者、起而膺茲鉅任、雖曰人事、亦似有天存焉、□ 而功力得以次第具舉、無旁撓牽掣、慮復慈壇不拔之基、苟非山靈呵護、□易告成、余深□宗淑之志、能為浮屠
因樂而為之記
虎頭垵破 石坑至懸鐘寨侖尖分水為界、西至破石坑舊北山為界、南至護界歐墓鄭山分水為界、北至塔尖後侖橫路為界、 至虎埕尖東坑侖分水為界、南至虎庭二尖為界、西至虎埕田及坪尾柳壠山仔邊田為界、北至深田為界、 雲仔貢後坑侖分水為界、南至金鐘寨為界、西至白石大肚侖及大石厝口西埔頂為界、
知永春縣事文林郎古燕鄭功勳撰
賜進士出身瞻庵宋祖墀篆額
寺院石碑3寺院石碑3
□山僧宗淑勒石
寺院石碑1寺院石碑1
寺院石碑2寺院石碑2

保護情況

文物需要保護
最棘手的是寺院現在出現多處安全隱患
印珩法師發願重興永春白馬寺
再現盛唐輝煌,續佛慧命、正法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