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

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

《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系統介紹了水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結構及功能,綜合分析了國內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相關標準化工作成果,研究提出了現階段我國需要制訂的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相關標準,提出了部分標準的初步內容與條款建議。 《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可供從事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的相關技術人員、管理者及學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
  • 類型:環境科學理論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38.00
  • 作者:唐克旺 王研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頁數:131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唐克旺、王研、龔家國、王然編著的《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共4章,第1章介紹了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和概念,旨在明確界定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中的一些基本術語,並介紹水生態系統結構、功能、過程等基本知識。第2章重點介紹了國內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標準領域的研究現狀,綜合分析國記憶體在的問題,對比分析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工作差距和特點。第3章在國內外調研分析基礎上,結合國內相關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第4章根據中國現階段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迫切需要,提出了重要技術標準的建設方案,包括標準的名稱、內容、成熟度、迫切性等,介紹了國外相關標準中可吸收利用的內容。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態系統
1.1.2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1.1.3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標準體系
1.2河流的結構
1.2.1景觀與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橫向結構
1.2.3河流的縱向結構
1.2.4寸間尺度
1.3河流水生態功能及過程
1.3.1水文及水動力過程
1.3.2地貌過程
1.3.3物理化學特徵
1.3.4生物群落特徵
1.3.5河流生態功能
第2章技術標準發展現狀
2.1國外現狀
2.1.1相關政策
2.1.2水生態分區
2.1.3水生態系統評估
2.1.4水生態系統修復規劃
2.1.5修復工程設計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機制與政策
2.1.7修復材料
2.2國內現狀
2.2.1工作回顧
2.2.2區劃體系
2.2.3相關規劃
2.2.4水生態調查及評價
2.2.5設計
2.2.6施工
2.2.7質量管理
2.2.8材料
2.3國內外相關標準比較分析
2.3.1標準的協調性
2.3.2標準的系統性
2.3.3標準的指導性
2.3.4標準的實用性
第3章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框架
3.1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
3.2基本原則
3.3體系框架
3.4標準體系表
3.4.1綜合技術標準
3.4.2調查、監測與評價標準
3.4.3規劃領域標準
3.4.4設計與施工標準
3.4.5質量、材料和驗收管理標準
第4章技術標準優先編制建議
4.1近期編制標準名錄
4.2河湖健康評價導則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義
4.2.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2.3主要內容建議
4.3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編制導則
4.3.1必要性
4.3.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3.3主要內容建議
4.4河流(湖泊)岸線管理規劃編制導則
4.4.1必要性
4.4.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4.3主要內容建議
4.5水生態文明評價標準
4.5.1必要性
4.5.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5.3主要內容建議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由於水沙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河道的形狀具有重要影響,而河道形態對河流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河流生態保護標準中,對造床流量、水沙平衡的需水等需要確定相應的技術標準,使河道水沙運移能實現平衡。
2.河道徑流
河流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有水流。作為水循環的一個環節,徑流的主要來源是降水。降水落到地面上後,形成徑流的途徑有差異,也影響了徑流的很多特性,如水量、水質、含沙量、徑流過程等。進行河流生態修復時,不同途徑形成的徑流具有不同的生態意義,應區別對待,不能將所有徑流都等同看待。生態需水也不僅僅是一個水量,而是不同來源的徑流組合。在河流修復中,經常看到對河流水量的保護不是遵循這種天然的組成特性,而是利用再生水等維持一定的水面或流量,這其實是錯誤的做法。這樣的修復只能是水景觀建設,並非生態學意義上的河流修復,制定生態流量的技術標準應遵循這些自然規律。
降雨到河道徑流有兩個主要的途徑,一是地表徑流,即僅從地面直接形成的徑流,降雨落到地表後直接通過坡面匯到河道或湖泊內;二是降水滲入土壤及地下,再排泄到河道或湖泊內,可能從淺層含水層中排泄,排泄流量峰值相對降水峰值滯後時間短一些,也可能從更深的含水層排泄,這時,滯後時間更長,甚至排泄量不再出現峰值,而是被平均化了。地表徑流中,還有一種降雪或冰川融化等產生的徑流。有時也將這兩類徑流稱為汛期徑流和河道基流。
這兩類徑流都是維持河流生態健康不可缺少的因素。基流對保持最小生態流量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維持河道最小水位和連續性、調節水溫和改善水質等。地下水的不同循環深度使得河道的基流排泄有長短兩個時間滯後尺度,有助於維持河道基流的持續性,直到下一個汛期的到來。汛期徑流有利於向河道內輸送營養物質,形成河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為生態系統提供低端食物鏈。暴雨徑流過程甚至是一些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唯一水源,對於~些季節性河流,地表徑流是主要水源。
在全流域範圍內,地下水和河道的相互作用關係是不斷變化的。一般來說,發育良好的沖積洪泛平原中砂礫型河床的河道與地下水的關係最緊密。河流和地下水的關係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地下水的補給量及地表的徑流過程。城市化引發的城市徑流過程變化就屬於這類問題,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轉換關係發生了變化。

編輯推薦

唐克旺、王研、龔家國、王然編著的《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標準體系研究》共4章,第1章介紹了水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和概念,旨在明確界定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中的一些基本術語,並介紹水生態系統結構、功能、過程等基本知識。第2章重點介紹了國內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標準領域的研究現狀,綜合分析國記憶體在的問題,對比分析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工作差距和特點。第3章在國內外調研分析基礎上,結合國內相關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技術標準體系框架。第4章根據中國現階段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迫切需要,提出了重要技術標準的建設方案,包括標準的名稱、內容、成熟度、迫切性等,介紹了國外相關標準中可吸收利用的內容。

目錄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
1.1基本概念
1.1.1水生態系統
1.1.2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1.1.3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標準體系
1.2河流的結構
1.2.1景觀與流域的尺度
1.2.2河流的橫向結構
1.2.3河流的縱向結構
1.2.4寸間尺度
1.3河流水生態功能及過程
1.3.1水文及水動力過程
1.3.2地貌過程
1.3.3物理化學特徵
1.3.4生物群落特徵
1.3.5河流生態功能
第2章技術標準發展現狀
2.1國外現狀
2.1.1相關政策
2.1.2水生態分區
2.1.3水生態系統評估
2.1.4水生態系統修復規劃
2.1.5修復工程設計及施工
2.1.6流域管理機制與政策
2.1.7修復材料
2.2國內現狀
2.2.1工作回顧
2.2.2區劃體系
2.2.3相關規劃
2.2.4水生態調查及評價
2.2.5設計
2.2.6施工
2.2.7質量管理
2.2.8材料
2.3國內外相關標準比較分析
2.3.1標準的協調性
2.3.2標準的系統性
2.3.3標準的指導性
2.3.4標準的實用性
第3章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框架
3.1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
3.2基本原則
3.3體系框架
3.4標準體系表
3.4.1綜合技術標準
3.4.2調查、監測與評價標準
3.4.3規劃領域標準
3.4.4設計與施工標準
3.4.5質量、材料和驗收管理標準
第4章技術標準優先編制建議
4.1近期編制標準名錄
4.2河湖健康評價導則
4.2.1必要性及重要意義
4.2.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2.3主要內容建議
4.3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規劃編制導則
4.3.1必要性
4.3.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3.3主要內容建議
4.4河流(湖泊)岸線管理規劃編制導則
4.4.1必要性
4.4.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4.3主要內容建議
4.5水生態文明評價標準
4.5.1必要性
4.5.2實踐檢驗及成熟度
4.5.3主要內容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