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磨坊

水力磨坊是利用轆轤或者水渦輪來驅動機械,生產出麵粉、木材或紡織品等產品,也可用作金屬成型。一個用於發電的水力磨坊通常被稱為水力發電機。

背景,演變,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

背景

古中國早在漢朝時期(前202年 - 220年)就開始利用水力磨坊生產穀物。
北宋時期的水力磨坊北宋時期的水力磨坊
桓譚於公元20年左右所著的《新論》中描述了神話中的太古三皇之一伏羲發明了杵與研缽,後來又研製出水磨。雖然書中提到的是伏羲,書中的這段描寫也體現出公元1世紀水力磨坊在中國已廣為使用。
宓犧之制杵臼,萬民以濟,及後世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復設機關,用驢、騾、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公元31年,東漢官員及發明家杜詩發明了水排,是一個複雜的機械裝置,利用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
十二世紀比利時布賴恩勒沙托的水力磨坊十二世紀比利時布賴恩勒沙托的水力磨坊

演變

第一階段

東漢時水車產生,漢靈帝時有“翻車”稱謂。

第二階段

唐宋水車輪軸進步較大,裝有提水的“筒”,可將水由低處運往高處。

第三階段

明代水車輪軸裝有一組或多組齒輪,有“水轉翻車”、“牛轉翻車”或“驢轉翻車”多種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