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漁村

水上漁村

在遼闊的微山湖上,一隻只漁船,像撒落湖面的珍珠,在碧水和藍天之間,樓船帆影,縹縹緲緲,宛如水晶般的世界,又似人間仙境;漁民的莊台,或四面環水,或三面環水,又像一顆顆碩大的寶石鑲嵌在碧波蕩漾的微山湖上,遠遠望去,由水托起來的小島,屋舍儼然,仿佛是童話中神奇的世界,又像夢幻般的海市蜃樓。為美麗的微山湖增添了生機、光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上漁村
  • 沿革:山東南部泰沂山脈的西麓
  • 原是:肥土沃壤的山前沖積平原
  • 變遷:元代以後黃河泛濫淤塞泗水運道
概述,沿革,變遷,定居,所轄村,船幫,罱幫,網幫,大船幫,

概述

微山湖上的漁民,祖祖輩輩以船為家,利舟楫之便。連家船,是他們生產居住兩用船,船就是家,家就是船。大的二三丈有餘,宛如樓台;小的不足七尺,恰似新柳。船上載著網、罱、罾、箔行等漁具,載著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載了妻兒老小,載了鵝鴨狗貓。春夏秋冬,追趕著漁汛,在遼闊的湖面上拖一脈漁煙,馳南盪北,男人們成群結隊駕舟捕魚,婦女們則艙中飛棱織網,船駛哪裡,家安哪裡。黑夜降臨,各連家船便按傳統的組合方式——“幫”,相聚而泊。篷帆錯落,鱗次櫛比,漁煙裊裊,人聲嘈嘈,形成了獨特的水上漁村。
夜宿飄泊水上的漁村,湖上日出和日落的壯觀景致,令人心曠神怡。清晨,太陽還沒出來,東方的天空,那貼近湖面的地方,就泛起了緋紅色的朝霞。遼闊的大湖,也被這霞光染成了暗紅色。一會兒,天空的朝霞,越來越紅,越濃,微山湖水也隨著越來越亮,越來越鮮艷。黃昏,火紅的太陽落進湖裡,晚霞映紅了水面。不久,西天桔紅色的晚霞,將大湖染成了紅色,極為壯麗。如遇清風徐來,排排波浪湧起,映照在浪尖的霞光,又紅又亮,簡直就像燃燒著的火焰。夜晚,萬家漁火撒滿湖面,水中的漁火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極為動人。

沿革

自遠古至隋唐,山東南部泰沂山脈的西麓,徐州、濟寧間的微山湖原是肥土沃壤的山前沖積平原,古泗水從東北而來向南,經南陽、谷亭、沛城、留城、徐州至淮陰入淮河。泰沂余脈腳下數百個清泉匯成河溪從東向西注入泗水,水清、地肥、禾綠,適宜人類耕耘、居住、生息。自夏代到隋唐曾設定過5個諸侯國2個郡5個縣。獨山、昭陽兩湖交界處還曾有魯國的郎亭、郎城、郎台。
夏商周至隋唐三千年歷史中,境內的國、郡、縣邑戰事頻繁,古時的村鎮人口難以查清。但從自然地理環境、兵家必爭的歷史來說,村鎮、人口較為稠密。直至微山湖形成前夕及形成過程中仍有人遷來在此定居,當時有114個自然村,其中宋、元代的有劉橋、大卜灣等6個自然村,明初有卞集、王蘇白、南羊莊等71個自然村從山西洪桐縣等地遷來。明中、後期和清代有譚莊、建閘、湖西頭等37個自然村,也是從外地遷來定居的。這些村莊一直在昭陽湖、南陽湖和獨山湖北岸、東岸的淺水區域。
從微山島和微山湖東岸的部分村莊的姓氏譜查,微山湖形成前其境內除留城,還有馬家橋、大王廟、西柳莊、恩樹莊、呂蒙、姚村、謝樓、白廟、華辛店、張家宅、陳家宅、伯冢橋、東倉、蘭陵等村。

變遷

元代以後黃河泛濫淤塞泗水運道,運東河流入泗不暢,開始形成片片水域。1494年(明弘治七年)以後,黃河泛濫頻仍,且多在曹、單、豐、沛縣一帶,嚴重淤塞運道,航運經常受阻,留城逐漸蕭條。
明隆慶元年(1567年)漕運新渠開成時留城仍在,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李家口河、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泇河挖成通航後,廢棄了留城之西的泗河運道,留城一帶積水失去出路,面積迅速擴大,留城人口逐漸外遷。除遷至微山島外,還有韓莊塘湖的西張阿、里張阿、張莊,昭陽街道的西樓。黃河泛濫繼續淤積運道,赤山、微山、呂孟、張莊四個小湖迅速擴大並連為一體。明末,留城被淹沒在微山湖中。
微山湖內的其它村莊,除北端與昭陽湖交界處地面較高的劉樓村,都於明朝後期隆慶年間分別遷到微山島的溝北、溝南、墓前、謝樓、呂蒙、姚村、呂莊、萬莊、小萬莊,韓莊鎮的前朱姬莊、後朱姬莊、石莊、華橋、前性義、後性義、劉敖、張莊、西張阿、里張阿,昭陽街道的蔣集、南壩、黃埠莊,夏鎮的馬樓、前村、西寨等村或湖東、湖西其他各地。
微山島是留城及其附近村莊遷居的主要場所。墓前村姚氏譜載:“姚氏於明初自山西遷居留城附近之恩樹莊,明後期因湖水上漲遷張良墓前定居”。呂蒙村殷氏譜載:“殷氏於明朝後期因湖水上漲由留城東北之呂蒙集遷來建村”。溝北村子孫廟碑載:“明朝後期湖水上漲,馬家橋等地居民遷來定居”。萬莊村北趙家祖碑記載:“因失留城遷居微山”。總之微山島上現有的15個自然村都有湖水上漲村莊上遷的歷史。好多村仍延用原村名。
明隆慶元年(1567年),自南陽經夏鎮至留城的漕運新渠開成。原來面積較小的獨山湖向昭陽湖泄水受阻,湖面迅速擴大,村莊外遷。其中,大辛莊、小辛莊、古井、山莊於隆慶二年從湖內遷居湖北岸。明朝後期昭陽、微山、獨山三湖初具規模。清朝乾隆時期,南陽湖開始向北擴大逐漸至範圍。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平水年正常湖面面積約220萬畝。但南陽湖地面較高,湖水較淺,湖內仍有100多處村莊。
建國後,微山湖進行了防洪、除澇、蓄水灌溉大型水利工程建設。1958年至1960年修建了湖西堤、韓莊節制閘、二級壩節制閘等大型樞紐工程。南四湖蓄水後,湖面發生了新的變化。江蘇省境內離開蘇北大堤向湖內東移2~4公里修建湖西堤,湖面縮小了約45萬畝。湖東無堤,蓄水後湖面向東擴大,淹沒良田9.3萬畝,無固定收益田25萬畝。使獨山湖北岸、東岸、昭陽湖東岸的44個農業自然村淹沒在湖中。微山湖內自此共有自然村231個,其中,南陽湖80個(包括魚台縣1個,濟寧郊區6個),獨山湖28個(分布在北岸、東岸及與昭陽湖交界的運河沿岸),昭陽湖105個(上級湖76個,下級湖29個),微山湖18個(包括微山島15個)。

定居

微山湖形成後,栽植了葦草、蓮藕,萌生了多種水產植物。種莊稼的農民變成了以水產植物為生的湖民。隨著湖泊的形成和水位的上升,村基由低變高,加之人口增多,村台由小變大,村莊大小懸殊,小村有數十戶,百餘人;大村人口成千上萬。運河岸上的馬口村長2公里,8000餘人。南陽鎮沿運河建村,長3.5公里,居民12000餘人。
建國前,純漁民無村宅、無房舍、無地盤,祖祖輩輩以船為家。船上載著網、罱、箔、叉和柴、米、油、鹽,隨風漂泊,隨水而居,他們成幫結對,形成水上漁民船村,被稱為流動的村莊。
1957年,微山湖流域普降大雨,湖水位上漲到36.48米,湖內村莊全被淹沒。政府緊急組織外遷,湖水下降後又返回湖內。只有31個村基低矮的村莊安排在湖外定居。其中,仇海村(包括前仇海、後仇海、閆海、徐莊)、劉香莊(包括徐谷堆、後谷堆)定居在湖西堤上,仍以湖產為生活來源。劉樓定居在湖西岸鹿口河堤上。馬口一部分人在湖東留莊分三個點定居。在留莊北崗上村西和東北定居的改為留莊八村。在留莊東南2公里定居的改為留莊九村。滾莊及孟口、尤口、石口的一部分人在巒谷堆村東北2公里處建村定居,稱新村,於1965年劃歸滕縣。
1958年修建二級壩時,曲房、韓村、張白莊遷出分散安置在驩城鎮各村。張白莊大部分居民返回湖內在二級壩東端南坡建房居住。曲房、韓村安置在下辛莊的部分人在二級壩北坡建房居住。1964年下級湖安口切灘(一、二閘引河)工程,前馬樓、後馬樓、西王口、東王口遷出分別安置在傅村鎮農村中。
1965年、1971年兩次安排上級湖37個行政村24226人遷到魚台、微山、滕縣、鄒縣、濟寧郊區等縣區農村。其中侯樓和南陽鎮的部分村遷到本村湖外農田建房居住,仍從事湖上生產。1974年和1976年分別安排王口679人、耿莊1046人修莊台居住。
1971~1978年,開挖下級湖東股引河,將高莊等7個行政村(9個自然村)3983人遷至引河東岸修莊台居住。大卜灣村等4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也在遷置計畫內,因生產生活習慣等原因仍住在引河以西湖內。
1965~1978年,國家有計畫地移民共遷出46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29934人,其中13個行政村中只遷出部分自然村和部分人口。有37個自然村返回,仍在湖內居住生產。

所轄村

微山湖區有純漁民村56個,分布在9個鄉鎮:
微山縣韓莊鎮5個:馬山村、微湖一、二、三、四村。
微山縣昭陽街道7個:猛進村、運河村、大捐村、十字河村、薛河村、愛湖村、新建村。
微山縣高樓鄉10個:永勝南村、永勝北村、渭河村、微西村、沿河南村、沿河北村、翁樓村、昭陽村、利民村、鹽店村。
微山縣張樓鄉2個:湖興村、劉香莊村。
微山縣驩城鎮1個:城新村。
微山縣留莊鎮11個:馬口一村、馬口二村、馬口運輸隊、南羊莊村、北羊莊村、湖西頭村、耿莊村、北湖村、李莊村、曹樓村、東風村。
微山縣兩城鄉1個:立新村。
微山縣南陽鎮12個:南陽村、北一村、北二村、順河村、建民村、新建村、建閘村、仇海村、聯興村、和平村、王蘇白村、後屯村。
微山縣魯橋鎮7個:新河村、新民村、丁營村、小口門村、湖西村、黃河村、裕民村。

船幫

常居微山湖上的漁家,不僅生活習慣、人情風俗和陸上人家不同,而且他們的組織形式也和陸上差異很大。“船幫”是他們的主要組織形式,“船幫”又分為槍幫、罱幫、網幫、大船幫等。

罱幫

罱幫以罱魚為主。他們是漁民中最窮苦的。罱幫的漁家,一隻小船,一副罱,一年四季在湖上飄泊。“一條小船八尺長,漁網片子當衣裳”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罱魚是很苦的。罱魚的最好時機,是冬天和早春。水冷,魚兒不歡,蟄伏在水下,好罱。罱幫的人棹了小船,在刺骨的湖風中,一罱一罱,伸向冰冰湖中。水在罱桿上結了冰,手凍木了,極苦。只有在偶爾的比較暖的春陽里,罱魚人才有一點好心境。罱魚的船在湖面上排成隊,排成雁一樣的彎彎隊,罱桿碰撞著船幫,發出有節奏的響聲。這時候,會從罱幫里傳來漁歌聲。

網幫

網幫是以網具捕魚的漁家。網幫漁民,占微山湖漁民的多數。他們一般都有一隻或好或壞的連家船,還有生產小船。他們用網捕魚,下卡、下鉤、扳罾、下漫籃、下絲網、下須籠……湖上各樣捕魚,各樣勞作他們都會。在湖上,那一隻只守候在箔塘子邊的小船,下卡下鉤的小船都是網幫的。

大船幫

大船幫有比較大的漁船,一般是一丈二以上的。他們以拖網捕魚,或是運輸為主。因船大,生活條件相對較好。捕魚的時候,兩隻大船拖了帆鼓飽了風,只要一隻小船跟在拖網後“倒袋”就行了。枯水季節,他們的船又可以載貨,直下江南。
微山湖上的各幫,主要是由於生產條件的不同而相互結成。各幫的幫頭,一般是輩數較長的人,因為各幫大部分是同姓同宗。各幫長期生活在微山湖上,共同創造了微山湖的精神文明。各幫都建造起了大型運輸船,航行在微山湖上,大運河裡的長龍般的拖船隊,便是昔日的船幫。還有一部分陸居了,生活在美麗的漁民新村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