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厥

氣厥在古籍中有兩處代指,一是指中氣衰竭,或氣機怫鬱上逆而厥者。《景岳全書·厥逆》:“氣厥之證有二,以氣虛氣實,皆能厥也。氣虛卒倒者,必其形氣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脈微弱,此氣脫證也。宜參、芪、歸、術、地黃、枸杞、大補元煎之屬,甚者以回陽飲、獨參湯之類主之。氣實而厥者,其形氣憤然勃然,脈沉弦而滑,胸膈喘滿,此氣逆證也。《經》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即此類也。治宜以排氣飲,或四磨飲,或八味順氣散、蘇合香丸之類,先順其氣,然後隨其虛實而調理之。又若因怒傷氣,逆氣旋去而真氣受損者,氣本不實也。再若素多憂鬱恐思而氣怯氣陷者,其虛尤可知也。若以此類而用行氣開滯等劑,則誤矣。”氣厥亦稱中氣。《證治要訣·厥》:“氣厥,即中氣。”《丹溪心法·厥》:“氣厥者,與中風相似,何以別之?風中身溫,氣中身冷。以八味順氣散或調氣散。如有痰,以四七湯、導痰湯服之。”二是病理名詞,指氣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厥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1、厥證之一,指中氣衰竭,或氣機怫鬱上逆而厥者。2、病理名詞,指氣逆。

解讀

1、厥證之一。
厥證是指由於氣機逆亂,氣血運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急性病證。厥證又稱為厥病。輕者移時甦醒,醒後僅有頭昏、乏力、口乾之感,而無偏癱、失語、口眼斜等後遺症;重者厥逆時間較長,甚則一厥不復,由厥而脫,乃至死亡。
氣厥為厥證之一,氣盛之人驟然惱怒,氣機上逆,壅塞清竅,陰陽不接,腦失所養,發為氣厥實證;元氣虛衰,忽遭恐嚇,或緊張恐懼,或劇烈疼痛,以致氣機下陷;或勞力汗脫,陽氣消乏,致陰陽不接,神明失養,發為氣厥虛證。
2、病理名詞,指氣逆。
《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衊瞑目,故得之氣厥也。”
升降是氣的基本運動形式之一,有升有降,升降相對平衡,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具體地體現於各個臟腑功能活動以及臟腑之間的協調關係。其發生病變,在臨床上以肺、胃、肝的氣逆較為多見。《素問·舉痛論》:“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素問·宣明五氣篇》:“胃為氣逆,為噦,為恐”。
氣逆多由情志所傷,或因飲食不當,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濁壅阻所致,亦有因虛而氣機上逆者。
氣逆最常見於肺、胃和肝等臟腑。在肺,則肺失肅降,肺氣上逆,發為咳逆上氣。在胃,則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發為噁心、嘔吐、噯氣、呃逆。在肝,則肝氣上逆,發為頭痛頭脹,面紅目赤,易怒等症。由於肝為剛髒,主動主升,而又為藏血之髒,因此在肝氣上逆時,甚則可導致血隨氣逆,或為咯血、吐血,乃至壅遏清竅而致昏厥。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一般地說,氣逆於上,以實為主,但也有因虛而氣逆者。如肺虛而失肅降或腎不納氣,都可導致肺氣上逆;胃虛失降也能導致胃氣上逆。

中醫套用

一、厥證之一
1、治療原則
厥證為內科急危重證之一。根據“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總原則。醒神回厥為其首要之法。首先明辨實證、虛證,實證應開竅、化痰、辟穢而醒神;虛證應益氣、回陽、救逆而醒神。與此同時,實證依其氣、血、痰、暑之厥,分別施以行氣、活血、豁痰、清暑之方;而氣厥虛證和血厥虛證分別施以補氣、養血之劑。
2、氣厥實證
證候:平素體壯,每因精神刺激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氣粗,口噤拳握,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脈沉弦或伏。
證候分析:本證常見於癔病性昏厥,病機主要為肝氣鬱結,氣機逆亂,壅閉清竅,氣血陰陽不相順接。由於精神刺激,致使肝氣鬱結,氣機逆亂,壅閉清竅,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氣閉於內,郁而不達,故口噤拳握、四肢逆冷;氣鬱不暢,故呼吸氣粗;舌苔薄白、脈沉弦或伏皆為氣機郁滯、不得暢達之徵。本證以因精神刺激而突發的暈厥,伴實證之厥徵象為辨證要點。
治法:開竅醒神,順氣解郁。
方藥:先以通關散引搐鼻取嚏,繼以五磨飲子順氣開郁。酌加檀香、丹參、瓜蔞、鬱金以理氣寬胸。陽亢頭痛者,加石決明、生赭石、牛膝、鉤藤以平肝潛陽;痰熱壅盛,胸悶痰鳴,舌苔黃膩者,加膽南星、貝母、竹瀝、天竺黃以滌痰清熱;若醒後啼笑無常,煩躁不寐者,加菖蒲、遠志、茯神、棗仁、合歡花、青龍齒以定志寧神。
此類患者多有類似既往病史,而且常常因精神刺激而誘發,因而平時可服逍遙散之類,以行氣解郁而預防之。
3、氣厥虛證
證候:因悲、恐或劇烈疼痛,以及過勞、飢餓等,突然眩暈昏仆,呼吸微弱,面色蒼白,汗出肢冷;舌淡,脈沉微。
證候分析:本證以氣虛,清陽之氣不能上承,氣血陰陽不相順接為病機。元氣素弱,復因悲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清陽不升,或因劇痛、飢餓,一時氣機不相順接,則眩暈昏仆、面色蒼白;肺主氣,司呼吸,氣虛下陷則呼吸微弱;氣虛不攝津則汗出,氣虛陽氣不運則肢冷;舌淡、脈沉微皆為氣虛之徵。本證以因悲恐或劇痛、飢餓而發,伴虛證之徵象為辨證要點。
治法:益氣回陽,固脫醒神。
方藥:先以生脈注射液靜脈推注或靜滴,取20~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中靜脈推注,或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滴。再以四逆加人參湯益氣回陽、固脫醒神。繼以補中益氣湯、歸脾丸等益氣調血、養心安神。本證因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故平時可常服補中益氣湯、歸脾丸、香砂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養血。
4、其他療法
(1)中成藥:氣厥虛證可常服補中益氣湯、歸脾丸、香砂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養血。
(2)針灸:氣厥實證可採用針刺人中、湧泉開竅醒神。
(3)補液:氣厥虛證宜及時靜脈補液。
二、氣逆論治
主症:咳逆喘息,肺氣上逆,呃逆,噯氣,噁心,嘔吐,反胃,頭痛,眩暈,昏厥(中風),嘔血,奔豚。
副症: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久咳,煩悶欲絕;胸隔痰滿,咽喉有聲,如水雞之鳴;肺脹,目如脫狀,息奔上氣,痞痰滿膈中,氣息奔急,喘息有聲;沖沖而氣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抬肩,仰首挺胸,氣滿支心,心下悶亂,不欲聞人聲,休作有時,乍瘥乍極,呼吸短氣,手足厥逆,內煩結痛,溫溫欲吐;氣撞心疼吐蛔;胸中痞氣,上沖咽喉不得息;氣痞不宣,煩滿,懊(忄農),虛煩不得眠;胸脅滿脹;急躁易怒,口苦吐酸,食能下咽,衄血,唾血。
舌脈:因其病因複雜,舌脈無明顯特徵。
治療法則:肺氣上逆宜肅肺止咳平喘;胃氣上逆宜和降胃氣;肝氣上逆宜平肝降逆;腎氣上逆宜平沖降逆。
代表方劑:肺氣上逆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小陷胸湯、小青龍湯、蘇子降氣湯;胃氣上逆宜旋復代赭湯、小半夏湯、橘皮竹茹湯;肝氣上逆宜鎮肝熄風湯、龍膽瀉肝湯。腎氣上逆宜奔豚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