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嘧菌酯

氟嘧菌酯,為10%乳油(EC)製劑。 同嘧菌酯及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一樣,氟嘧菌酯的作用機理也是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b和C1間電子轉移抑制線粒體的呼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氟嘧菌酯
  • 定義:製劑10%乳油
  • 套用:適宜作物與安全性禾穀類作物
  • 作用:兼治散黑穗病和葉條紋病
作用機理,使用劑量,套用領域,

作用機理

作用於線粒體呼吸的殺菌劑較多,但甲氧基丙烯酸酯類化合物作用的部位(細胞色素b)與以往所有殺菌劑均不同,因此防治對甾醇抑制劑(sterolinhibitors)、苯基醯胺類(phenylamides)、二羧醯胺類(dicarboximides)和苯並咪唑類(benzimidazoles),產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使用劑量

氟嘧菌酯主要用於莖葉處理,使用劑量通常為50~30Og(a.i.)/hm2。氟嘧菌酯具有速效和持效期長雙重特性,對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適當的加工劑型可進一步提高其通過角質層進人葉部的滲透作用。儘管它通過種子和根部的吸收能力較差,但用作種子處理劑時,對幼苗和種傳和土傳病害雖具有很好的殺滅和持效作用,不過對大麥白粉病或網斑病等氣傳病害則無能為力。
在75~l00g(a.i.)/hm2劑量下莖葉噴霧,氟嘧菌酯對咖啡鏽病具有優異防效。
在100~200g(a.i.)/hm2劑量下莖葉噴霧,氟嘧菌酯對馬鈴薯早疫病等有優異防效,對晚疫病有很好的防效;對蔬萊葉斑病等具有優異防效,對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敗。  在200g(a.i.)/hm2劑量下莖葉噴霧,氟嘧菌酯對禾穀類作物葉斑病、穎祜病、褐鏽病、條鏽病、雲紋病、褐斑病、網班病具有優異防效,對白粉病有很好的藥效,並能兼治全蝕病。
氟嘧菌酯作禾穀類作物種子處理劑時處理濃度為5~l0g(a.i.)/l00kg種子,對雪霉病、腥黑穗病和堅黑穗病等種傳和土傳病害有優異防效,並能兼治散黑穗病和葉條紋病。

套用領域

氟嘧菌酯套用適期廣,無論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發、芽管生長以及侵入葉部,還是在菌絲生長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護和治療作用;但對孢子萌發和初期侵染最有效。因具有的優異的內吸活性,它能被快速吸收,並能在葉部均勻地向頂部傳遞,故具有根好的耐雨水沖刷能力。
適宜作物與安全性禾穀類作物、馬鈴薯、蔬菜和咖啡等,推薦劑量下對作物安全、對地下水、環境安全。  防治對象氟嘧茵酯具有廣譜的殺菌活性,對幾乎所有真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卵菌綱和半知菌類)病害如鏽病、穎祜病、網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數十種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