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生態工業園區

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始建於1994年,其前身為“民樂縣六壩高新實用技術開發區”,2004年經張掖市政府批准實施,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審核確認了四至範圍,同時經省政府批覆為省級工業園區,2007年1月,我縣將其更名為“民樂生態工業園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樂生態工業園區
  • 始建於:1994年
  • 前身:民樂縣六壩高新實用技術開發區
  • 占地面積:128平方公里
基本情況,發展現狀,環境條件現狀,

基本情況

1、園區的發展歷程。民樂生態工業園區始建於1994年,其前身為“民樂縣六壩高新實用技術開發區”,1996年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2003年聘請蘭州大學規劃設計院編制完成園區總體規劃(2005——2020年),2004年經張掖市政府批准實施,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審核確認了四至範圍,同時經省政府批覆為省級工業園區,2007年1月,我縣將其更名為“民樂生態工業園區”。2010年12月,園區被省工信委確定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
2、園區地理位置。園區位於張掖市甘州區、山丹縣和民樂縣交界處,距民樂縣城30公里,距張掖市區35公里,占地面積128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28平方公里。園區區位優勢明顯,國道227線和新建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穿境而過,距張掖飛機場5公里。
3、園區特點。園區內土地屬國有未利用戈壁荒地,環境承載能力較大,地下水儲量豐富,發展工業經濟潛力巨大。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打造聚集效應高、服務功能好、帶動能力強、特色產業突出、生態環境友好的現代工業園區為目標,堅持構築平台夯基礎、招商引資擴規模、挖潛改造促提升、延伸鏈條築循環、強化管理增效益,園區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近十幾年來,園區建設按照“加大投資、基礎先行、環境招商、整合資源、分區實施、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和品牌經濟的路子。為加快園區建設,推動工業強縣進程,緊緊圍繞我縣支柱產業,提出了“環境興區、產業興區、項目興區”的發展構想,經過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艱苦創業、努力奮鬥,使得園區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園區設計空間組織由一心、三軸、三區構成。一心:園區的行政辦公、商務展覽、文化教育和公共活動中心。三軸:園區的三條發展主線為六東路、濱河路、國道227線。三區:園區結構由南北兩個工業區和中心區組成,即由園區北面的二、三類工業區、園區南面的食品小區和中部的綜合生活服務區共同組成。

發展現狀

1、工業園區主要經濟發展指標。止2011年第一季度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8689萬元,工業增加值10715萬元,實現銷售收入27941萬元,財政收入833萬元。
2、園區入區企業數量、行業分布、主導產業類型及規模。園區現有工業企業23戶,其中規模以上13戶,從業人員4700多人,園區以濱河集團、銀河集團、國翔麥芽、錦世化工、富源化工、林河果汁、隴金油脂等重點骨幹企業為主的新型工業發展格局,產業涉及釀造、糧油、食品、中藥材加工、建材、化工、造紙等領域。企業經營機制的進一步轉變,產業和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最佳化,使得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後勁日漸凸顯出來,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產品品種多質量好,生產規模為澱粉3萬噸 ,全粉2萬噸,純豆冬粉0.5萬噸,果汁0.5萬噸,高烹油3萬噸,大麥麥芽7萬噸,包裝材料8萬噸,紅礬鈉1萬噸,鉻鹽1萬噸,化肥1萬噸。以銀河真空凍乾食品、國翔麥芽、富源鉻鹽、錦世化工紅礬鈉為主的產品穩占國內市場,部分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

環境條件現狀

1、園區軟體環境條件。根據省、市加快開發區發展意見的意見精神,針對多年來園區管理體制不順、項目審批程式繁多的弊端,為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協調服務,成立了由縣長任管委會主任、縣委副書記任工業園區黨委書記、專職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的領導班子,並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加強了工業園區的管理、領導、協調和服務能力,初步理順了工業園區的管理體制,明確了管委會的管理審批許可權。強化協調服務,最佳化投資環境。全面貫徹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根據不同企業、不同投資商的具體情況,做到“一企一策”,“一商一策”。近年來,縣上每年選派20名機關幹部下企業幫扶工作,從2011年起,計畫每年選派50名機關幹部下企業幫扶工作。
2、園區配套服務及硬體環境。2005年以來,共投入資金7067萬元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綠洲6.5萬畝,建成道路9條108公里,機井75眼、變電所3座、輸變電線路115公里,通訊基塔5座,配套建成郵電所、工商所、醫院、變電所、廣播電視站、財稅所、治安派出所、法庭等服務機構,園區“路、電、水、訊、林”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社會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今年,我們將啟動園區生活服務區建設,屆時,園區整體服務功能將有大的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