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是民政部直屬正司局級事業單位,是我國殯葬領域中唯一的國家級公益類科研機構和國家唯一授權的環境監測機構,以“研究殯葬技術、推進殯葬進步”為宗旨,承擔“殯葬科學技術與基礎理論研究,殯葬建築、設施設備及產品研究與開發,殯葬行業技術標準擬定,殯葬專業理論與技術培訓,殯葬行業環境監測、評價與治理,殯葬設備設施及產品質量檢測,相關諮詢服務”等職能,目前,已逐漸成為我國殯葬行業中集科研、產業開發、環境監測、技術標準化制修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89年
  • 直屬:正司局級事業單位
  • 所屬地區:北京
研究所概況,發展歷程,主要職能,內設機構,實驗室建設,

研究所概況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下設7個內設機構,擁有民政部防腐整容重點實驗室、民政部火化設備重點實驗室和民政部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3個部級重點實驗室。自1989年成立以來,在民政部的正確領導和科技部財政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承擔了國家級和部級科研課題63個,包括“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8個國家課題,下達科研經費3134萬元,其中已完成51個;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25個,其中已頒布14個;發表論文88篇;出版專業書籍23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實用新技術專利5項,獲國家重點新產品推廣計畫項目3項,獲部級以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獲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

發展歷程

1986年,民政部當時的民政司就提出成立民政部殯葬技術研究所的構想,經過3次部長辦公會議和2次部務會討論研究,最終於1988年,部黨組決定在瀋陽火化設備研究所基礎上成立民政部101研究所,1989年4月29日,國家科委批准成立了民政部101所,編制63人,最後中編辦批覆的50人編制。1990年2月份,部長辦公會議決定在哈爾濱民政學校籌備處基礎上組建民政部101所,把民政部101所搬遷到哈爾濱;1990年5月9日,再次開部長辦公會議討論民政部101所組建方案,人員規模初步定為85人,12個部門,當時哈爾濱籌備處建築面積為1萬平方米,土地不到100畝,為便於和地方黨政理順關係,初步定為司局級;1990年7、8月份左右開始從瀋陽市搬遷到哈爾濱,隨遷3人,其中聘任瀋陽火化設備研究所所長朴文伯同志任第一任民政部101所所長。10年後,即2000年4月29日,在部黨組會議上決定將民政部一o一所移交到註冊地在河北燕郊的民政部管理幹部學院管理,當時職工有40多人,僅隨遷3人,基本沒有固定資產。
2007年底,在部領導的關懷和財務司的支持下,向國家發改委追加申請在北京市豐臺區購買了科研業務樓,在 2008年奧運會前的7月18日正式搬遷至豐臺區,正式落戶北京。2008年8月份,部黨組決定又將研究所升格為民政部直屬正司局級事業單位,配備了黨委,為全所科研工作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台,也圓了一零一所成立之初定位為司局級單位的夢想。

主要職能

“民政部101所”主要承擔殯葬科學技術與基礎理論研究,殯葬建築、設施設備及產品研究與開發,殯葬行業技術標準擬定,殯葬專業理論與技術培訓,殯葬行業環境監測、評價與治理,殯葬設備設施及產品質量檢測,相關諮詢服務等。其主要任務是:
(一)開展殯葬領域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術、文化規範以及設備用品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及產品開發。
(二)承擔殯儀館、墓地等殯葬設施建設標準和服務標準的制修訂;開展殯儀館、墓地等殯葬設施規劃設計方案的審核諮詢服務。
(三)承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授權的殯葬行業環境監測、評價及仲裁檢驗;參與有關環保產品的質量鑑定及殯葬場所環境達標認證;承擔有關殯葬環境標準的制修訂。
(四)承擔相關部門授權的殯葬設施設備及產品質量檢測、認證及仲裁檢驗;承擔有關殯葬設施設備及產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和試驗驗證。
(五)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引進殯葬領域新技術、新成果。
(六)開展殯葬領域的技術推廣和宣傳教育等工作。
(七)負責全國殯葬公共服務信息網路建設和維護。

內設機構

辦公室
負責所內綜合協調、人事、文秘檔案、印章管理、安全保密、後勤保障以及黨群工作和自身建設等;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基礎理論研究室
負責殯葬基礎理論、殯儀場所衛生防疫、殯儀職工健康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及相關領域的科研管理工作;承擔相關技術標準的制修訂;負責民政部遺體防腐整容重點實驗室及生物檢測實驗室的運行管理。
設備和用品研究室
負責遺體、遺物處理的套用研究及相關領域的科研管理工作;負責殯葬產品、用品的質檢工作;承擔相關技術標準的制修訂;負責民政部火化設備重點實驗室及機械實驗室、電氣控制實驗室、製冷控制實驗室的運行管理。
污染控制研究室
負責殯葬環保專業理論、治理技術研究及相關領域的科研管理工作;負責殯葬場所環境標誌的認證工作;承擔殯葬場所和火化污染物排放的行業監測及相關技術標準的制修訂;負責民政部殯葬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及儀器分析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化學分析實驗室的運行管理。
政策與文化研究室
負責殯葬領域的文化習俗、政策理論、發展戰略、生態殯葬等研究及相關領域的科研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國內外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承擔所學術委員會日常工作;負責全國殯葬公共服務信息網路及所內信息化建設與維護;負責殯葬專業書刊出版發行;開展殯葬領域專業技術培訓;承擔殯儀館、墓地等殯葬設施建設標準和服務標準的制修訂,開展相關規劃設計方案的審核諮詢服務;參與殯葬政策法規的調研與制定。
科技成果推广部
負責科研成果的轉化、實用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推廣套用、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推廣;負責殯葬設備和產品的技術服務;普及殯葬行業新知識、新技術。
財務部
負責財務預決算的編制、票證審核、收支核算、內審等財務工作。

實驗室建設

民政部遺體防腐整容重點實驗室:
由我所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共建,集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是我國目前惟一從事遺體防腐整容研究的現代化實驗室。建築面積400m2,科研儀器設備600多萬元。實驗室現有工作人員33人,其中高級職稱16人。主要開展遺體防腐整容基礎理論研究、開發與套用,促進國內外遺體防腐整容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遺體防腐整容專業人才,探索遺體防腐整容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途徑。
民政部火化設備重點實驗室:
緊緊圍繞火化設備文明化、安定化、無害化以及節能減排等殯葬亟需解決的熱點、難點,開展套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重大科技攻關,解決殯葬領域中具有共性、基礎性、關鍵性和前瞻性的科學技術問題;開展有重大開發價值及套用前景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提高現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實用化水平。現有研究人員22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10人;建築面積980平方米,有科研大型儀器設備43台套,儀器設備總價值570多萬元,已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火化設備科研與開發、高級科研人才培養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現代化實驗室。
民政部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密切結合殯葬領域污染物減排的需求,開展綜合性多層面基礎研究,研發殯葬節能減排技術,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快殯葬污染控制成套技術成果轉化步伐。該實驗室包括儀器分析、化學分析、質量控制3個分實驗室和2個科研實驗基地,固定人員17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8人;客座教授4人,建築面積585平方米,儀器設備48台套,價值540多萬元。
機械實驗室和電氣控制實驗室
通過對殯葬產品強度測試、疲勞實驗、扭曲實驗、耐溫實驗、跌落實驗和破壞性實驗,檢測產品是否符合相應標準要求;同時也為國家相關部分制定殯葬產品標準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對殯葬設備損傷檢測,檢定設備的安全係數和使用強度,找出設備設計過程中的缺陷,為設備的最佳化設計提供理論依據,為提高設備的整體性能提供技術支持。劃分為:精度測試實驗室、產品性能檢測實驗室、分析、測試實驗室和燃燒實驗室。
其他實驗室
包括:儀器分析實驗室、化學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和微生物實驗室
參與全系統環境監測規章制度、工作計畫和發展規劃的制定;負責全行業的環境監測工作,建立重點污染源檔案;負責全行業污染現狀評價和新建、改建及擴建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負責全行業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開展殯葬環境科技研究工作;負責有關殯葬環保標準與技術規範的制定、修訂工作,並行使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技術監督權;參與全行業特種環保產品(或指標)的技術鑑定工作;完成國家環境監測網下達的其他工作任務。
民政部環境監測中心站:
於1992年6月經部辦公廳批准成立,該站作為我所的內設機構,1993年加入國家環境監測網(一級網),成為國家網的正式成員單位。主要負責我國殯葬行業的環境監測、評價與治理工作。2005年通過了國家計量認證,取得了國家級環境監測資格,成為我國殯葬領域國家唯一授權的環境監測機構,獲環境監測方面的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專利1項,專項資格證書17項,多次派人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發表論文20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