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壩鎮(湖北利川市毛壩鎮)

毛壩鎮(湖北利川市毛壩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壩鎮,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是名冠全球的“壩漆之鄉”,“湖北省十大茶葉名鄉名鎮”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生態鄉鎮。地處利川市東南隅,北靠利川市元堡鄉,西鄰利川市沙溪鄉,南與鹹豐縣接壤,東與恩施市為鄰。地勢北高南低,山壑南北縱列分布。

鎮域地處武陵山脈余支,境內毛壩河是阿蓬江的源流,由大小23條溝溪匯集而成,毛壩鎮境內最高點星斗山主峰,海拔1751.1米,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特殊的地理環境與小區氣候,給生態環境的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毛壩鎮
  • 外文名稱:Maoba Town
  • 別名:壩漆之鄉
  • 行政區類別:鄉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中國湖北省西南部
  • 下轄地區:沙壩村、五一村、五二村、夾壁村等
  • 政府駐地:毛壩
  • 電話區號:0718
  • 郵政區碼:445422
  • 地理位置:109°E,30°N(鎮政府所在地)
  • 面積:328.5平方公里
  • 人口:39389(2014年數據)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利川話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大茅坡、夾壁、星斗山
  • 機場:東恩施市有徐家坪機場
  • 火車站:所屬利川市有火車站
  • 車牌代碼:鄂Q
  • 地形:山地地形;喀斯特地貌顯著
歷史,沿革,歷史人物,地理環境,地形,氣候,水文,行政轄區,交通,自然資源,森林資源,茶葉,壩漆,經濟,文化,文物古蹟,民族文化,紅色文化,教育,近年建設,重要景點,

歷史

沿革

周代屬於巴國
秦代至宋代皆有所屬縣郡可考。
元明清皆宣撫土司,現毛壩鎮夾壁村曾為施南土司舊治。乾隆元年(1736年)在毛壩設場,“繁庶亞於團堡市”(團堡當時是利川最繁盛的集市)。因為集市原為茅草叢生的深穀草澤地,所以名“茅壩”,後習稱“毛壩”。
雍正(公元1735年)改土歸流後,縣境分為四范,毛壩為講讓里南六七八等保。
民國時設區公所和鄉公所。
新中國成立後,利川分“區“治理,1950年為第七區;1953年改為第十一區;1956年改為毛壩區,;958年改為毛壩人民公社;1961年復區分社,仍為毛壩區;1975年撤區並社,劃出紅椿公社,以其他10個小公社為毛壩人民公社。
1984年建毛壩區公所,轄10個鄉(鎮)、40個村、396個村民小組,所轄區域如下:
鄉(鎮)名稱與駐地
村委會數
村委會名稱
毛壩鎮;毛壩街
2
沙壩、五一。
毛興鄉;五 二
5
五二、白蠟、躍進、聯豐、農科。
共和鄉;共 和
4
共和、石板溪、花板溪、芭蕉溪。
鹹服鄉;雙 溪
3
四溪、雙溪、人頭山。
夾壁鄉;夾 壁
3
夾壁、新河、山青。
龍寶鄉;新店子
7
向陽溪、楠木、茶塘、南田、杉木溪、老木椿、喻家槽。
清水鄉;清水洞
4
清水洞、中寨、上坪、車落坪。
善泥鄉;善泥壩
3
善泥壩、苦茶園、竹園。
新華鄉;新 華
4
鹹池、新華、馬鹿池、白岩。
青岩鄉;青 岩
5
青岩、雙泉、爛洞溝、聯心、紅衛(林場)。
康樂村。
1996年撤區建鄉。
2013年1月31日,經請示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同意利川市撤銷毛壩鄉,設立毛壩鎮,以原毛壩鄉的行政區域為毛壩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毛壩。

歷史人物

覃大勝(?-1394)。施南土司第三任司主。明初歸附,授宣慰使司,位列從三品。後因不滿明王朝暴政,洪武二十三年(1390)聯合忠路、忠孝、忠建等土司,結寨龍孔(今利川毛壩鎮共和一帶),豎旗抗暴。堅持4年之久,因寡不敵眾,抗暴失利而被俘。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覃大勝被慘殺於南京,其餘被俘男女800餘人,被充軍到遼寧開元(今遼寧省開源市)。
馬道人。據同治版《施南府志》卷二十八載,“馬道人自郁山鎮來利,住毛壩之關廟,為人溫良樂易。少遇異人,授以眼藥方,去翳障有奇效,遠近延請者無虛日,從學數十輩,依方和藥亦能奏效而靈敏”。
劉玉成(1835-1897)。據其墓志銘記載,他的名諱是劉祖望,字玉成,生於道光十五年,卒於光緒二十三年,享壽63歲。湖北省施南府利川縣南六保(今利川市毛壩鎮)人,清代慈善家。貢生,曾到國子監就讀,在地方頗有名望。“星流益退天之缺陷也,川竭山崩地之缺陷也”,清前毛壩是凶山惡水,地瘠民貧,交通閉塞,鄉民們行路之艱難。劉玉成,胸懷大志,廣結善士,傾家蕩產,率鄉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用畢生精力修築一條從鹹豐黃金洞金洞寺至利川市元堡鄉將家橋連線川、湖兩省的經絡主幹人行大道,全程50公里,建石拱橋3座(高橋、小拱橋、步清橋),為此,光緒皇親下“聖旨”嘉獎(“聖旨”現珍藏於利川市文物管理局),湖北武昌全省藩王院影公大人題贈“節孝可風”和欽加三品御郎。湖北利川縣正堂陳王題贈的“敬姜遺範”兩塊精製牌匾,以表慶賀。他變賣家產,為當地百姓修橋補路,為官府之重視,百姓之頌揚,後人之敬仰。
梁來健(?-1923)。利川毛壩三尖壩神兵首領。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軍閥混戰,直系軍閥、粵軍、川軍、地方民團等在利川大戰,連利川城都幾度易手,凡軍隊過處即攤派錢糧,民眾苦不堪言,稱兵士為“灰狗兒”。梁來健一方面借著民眾對“民國”的失望心理,另一方面受封建思想桎梏,乃將自己十來歲的兒子梁治安立為“大齊國皇帝”,建年號為“和興元年”,自己稱“太上皇”,編冊鄉民,四處征戰,最後被利川團堡團防冉作霖剿滅。
吳國清(1900-1936)。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烈士。毛壩青岩長五間人,農民。1933年無辜被以抗稅罪名被抓,遂憤而殺徵稅官,投奔黃金洞紅軍賀龍。之後動員民眾加入紅軍,任“紅三軍特科大隊第三支隊”隊長,人數達二三百。主動出擊國民黨兵團,並配合紅軍進行土地革命,照顧受傷紅軍,後來反動派毀其家,1935年被俘,得教師冉廣鈞巧言解救。傷愈後繼續率游擊隊襲擊紅椿溝等地。紅軍北上,吳率游擊隊獨立鬥爭,1936年4月15日病故於青岩。解放後,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地理環境

地形

毛壩地處雲貴高原東北延伸的部分,奇峰羅列,群山綿亘,地勢起伏極大,海拔680~1751米。北依東北-西南橫亘的麻山,平均海拔1300米,南部集鎮所在山間壩子海拔僅700米。最高峰是國家級森林保護區星斗山主峰,1751米。地形單元大致可以分為兩塊,即北部麻山南麓”大茅坡“、南部的山谷地帶。地名中的”壩“、”溝“、”溪“、”坡“、”坪“、”灣“、”寨“、”蓋“等字充分說明了此地複雜的地形特點。此外,本地喀斯特地貌顯著,溶洞、暗河發育典型。

氣候

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濕潤氣候,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21.5℃,年降雨量1191.6毫米。此地日照較差,雨水較多,因而非常適合茶葉的種植。

水文

毛壩河。乃匯入烏江的唐崖河的上游。系山溪性河流,古稱施南水。幹流25公里,河寬一般為15米,深0.4米。至利鹹橋寬增至40米,深1.3米,最深達3.5米。河上曾建有青坪、高橋、善泥壩小型水電站。兩岸為溶岩地貌,流域面積356.8平方公里,年降水年1645.8毫米。
有青岩河和三灣河兩源。青岩河(古稱前江)源於麻山東側安家山,東流至兩河口受鍾家溝水(古稱後江),南經高橋受夾壁水,後又受白蠟溪、案板溪、鹹服溪諸河水。三灣河源於麻山東北馬鬃嶺的浮塘坪,南流至新店子受善泥壩水,經三道灣,先後受殺魚嵌、杉木溪、芭蕉溪諸水。兩源水在毛壩鎮南利鹹橋下匯合,西南流一公里入鹹豐,經重慶黔江在貴州龔灘匯入烏江。
青岩河與三灣河匯合流入鹹豐青岩河與三灣河匯合流入鹹豐

行政轄區

毛壩鎮政府駐毛壩,轄44個村(大小地名釋義參考《湖北利川市地名志》)其中,山青村、石板村、向陽村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沙壩村。位於集鎮東南700米。小地名如下:架筧溝、車谷樓、筧車壩等。
2、五一村。集鎮西。紀念五一勞動節,故名。小地名如下:黃泥坳(集鎮西1公里,村委會駐地)、裴家院子、官山、沙刀背、菊揚壩(據傳當年一老人壩上種菊花,而為賞花人讚揚)、倒開門等。
3、躍進村。小地名如下:八角廟、長溝、瓦廠、洞坎上、彭家灣、蘇麻地等。
4、柏蠟村。地名白蠟坪。小地名如下:官地坪(村旁土地在清朝時屬於官府所有)、含石溝、高岩、迷水洞(河流到此伏流)、四方寨、
5、五二村。1958年5月2日成立大隊,以“五二”命名。小地名如下:金魚塘(早年一個名余顯風的人住此,為了顯耀自己和他的門第,將宅基比喻為塘,姓余諧音“魚”,然後點上“金”字,自信“金魚躍塘,人財兩旺”,故名。後來所建金魚橋,也因位於金魚塘得名)、茅坪、龍洞堡、老店子、梁家壩子、扇子鋪(早年王姓在此製作油紙傘為業)等。
五二村風雨橋五二村風雨橋
6、人頭山村。特產生漆,壩漆的主產地。小地名如下:馬鞍山、核桃坪等。
7、四溪村。集鎮西南。小地名如下:馬家店子、茶園、合半溪(傳說有人發現溪水裡冒出一合半珠玉)、中嘴、王家寨等。
8、雙溪村。以境內涵水溪、大木溪命名雙溪。小地名如下:茅草坪、田壩、坨田、瓦房子、冠家灣、黃家寨子等。
9、夾壁村。東西兩山相夾得名。小地名如下:向家營、蔡家園子、棕嶺溪、二台坪、黃金溝、陳家閣、付官溪、蘭家店子、五里溪、木油山、蚵螞池、石道牆等。
10、新河村。新開河道之意。小地名如下:橫店子(房子與人行道成橫形,曾開飯店)、石門溪、生基坡(有人生前修墓基)、竹園坪、老屋基、龍神堡等。
11、山青村。意為山清水秀。小地名如下:大河壩、董家坪、磨盤岩、劉家灣、安家坡、燕子岩、疙瘩溪、裡頭河、椿樹堡等。
12、農科村。小地名:柑樹坪。
13、聯峰村。原名“聯豐”,意為聯合豐收。小地名如下:兩河口、豆子坪、鹽地、鹹祠(早年是姚家宗祠,門匾有“鹹受其益”,人們稱為“鹹祠”)、獨家發(古時有一饑荒之年,此地僅陳姓一家糧食充足,賑濟災民,故名)、新田壩等。
14、雙泉村。村有大、小泉,故名。小地名如下:一把傘(村旁昔年有古樹,枝葉參天如傘)、院馬路(傳說土司制時,此村為集居大院,院地是青岩到鹹豐的騾馬大道)、四合頭、新洞灣等。
15、青岩村。有一懸岩,色青,故名。小地名如下:覃家溝、大院壩、壩上等。
16、馬鹿村。原名“馬鹿池”,村旁有一池,傳說早年常有野鹿野馬來池洗澡,故名。小地名如下:桃子溝、姚家腳、凌家灣、坳上等。
17、鹹池村。西、北與元堡接壤。村中一池,水味鹹,故名。小地名如下:二台坪、九拐子、岩腳、寶劍坡、貓兒山等。
18、新華村。意為新興中華。小地名如下:新龍寨、烏梢泉(村有一泉水出魚,傳說過去有人安上漁具捕魚,結果取出的儘是烏梢蛇,故名)、落水孔、四方石、雙星台(原名舒家坡,1943年,豐姓取文武二星之意,命名)等。
19、聯星村。原名“聯心”,意為團結一心。小地名如下:南銀丘(村南水田肥沃,豐收如獲銀子)、大茅坡、芝麻坡、皂角樹、新刀子(早年此地居住一個鐵匠,他改革了各種刀的樣式,且質量好,許多人前來購買,故名)、黃泥蹁、鷹嘴岩等。
20、紅衛村。西與元堡、黃泥塘接壤。小地名如下:黃家坪、廖家灣、大灣等。
21、田壩村
22、芭蕉村。東與恩施接壤,東南與鹹豐縣為鄰,位於星斗山西麓。小地名如下:新房子、三縣場、關口、溝裡頭等。
23、茶塘村。村旁有一水塘,其側有一棵大油茶樹,故名。小地名如下:天井、龍塘溪、蚵螞塘(土家語中,蚵螞為青蛙)等。
24、向陽村。東與恩施市交界。原名“響雪溪”,因溪流水急,衝擊有聲,浪花如雪;後又因該溪向陽,故名。小地名如下:新房子、桂花園、堰塘灣、老屋地、留半街(傳說此地曾有街,因被火燒掉一半留下一半,故名)等。
25、楠木村。村近有三棵高達20-30米的台灣杉,以楠木樹居多,故名。小地名如下:烏泡溪、落乾洞、涼風坳、四家田、鳳來埡(傳說曾來鳳凰)、賜水塘(山樑上有自然水塘,實乃天賜)等。
26、杉木村。原名杉木溪。
27、車羅村。原名“車落坪”,此地山谷地,早年沼澤水鄉,後地殼變化,水消落了,成為坪地,故名(車:土家語意思是水)。小地名如下:後山灣、劉家灣、烏龜溪、養子溪等。
28、上坪村。村處三個坪地之上,故名。小地名如下:馬林光、石板溝、陳家院子等。
29、喻家村。原名“喻家槽”。小地名如下:老山、落筍溪(從前村旁溪岸有一石縫,冬天生長了一根竹筍,人們認為是天上落下來的)、早陽溪等。
30、雙河村
31、花板村。早年一棵大楠木樹鋸出的板子,現出奇異花紋,故名。小地名如下:大土、王家坪等。
32、石板村。溪溝中石頭成板狀,故名。小地名如下:猿猴架、牛欄場(四圍陡坡,綠草如茵,是天然放牛場所)等。
33、蘭田村。原名“南田”,意為溪水南岸的稻田。小地名如下:瓦廠坪、王家堡、學堂堡、板栗坪、太山廟、松樹坪、大秧田等。
34、老木村。原名“老木沖”,山間坪地,古木參天。小地名如下:白房子、大黑灣(森林遮天蔽日)、上老木沖、下老木沖、板凳岩等。
35、白岩村。小地名如下:柏楊坪、白雞窩(處窩地,多白色小亂石)、杉樹雲、蜂子溪、亮埡子等。
36、竹園村。西與元堡咀結界。小地名如下:斑竹園、梨兒坪、瓦缸寨、峽口灣、北廟子、生墓嶺(早年有一人生前修好自己墓地)等。
37、善泥村。原名“爛泥壩”,經改河造田,土地肥沃、年年豐收,改名“善泥壩”,簡稱“善泥”。小地名如下:村坊蓋、馬樓塘、中嶺溪、蛇蛋灣等。
38、苦茶村。東北與恩施接壤,轄地苦茶園。小地名如下:趕到此(傳說從前幾個獵人從深山中追趕野獸至此,忽然不見野獸蹤跡,多方求索不得,遂以此為名)、八望坡(坡地有八個拐彎,每彎處都能望見村子)、二台、河坪、龍洞溝、料包溪(木料甚多,包繞山溪)等。
39、中寨村。小地名如下:老店子(早年開過飯店)、飛子岩、銅鑼片、中寨(早年此地有楊、蒲、吳三姓依地勢各建有寨,此寨居中)、下子燕(子燕:土家語即寨子。即位於寨子下面)、榨坊等。
40、清水村。村側有一水洞,四季澄清,故名。小地名如下:火石溪、正官橋(據說恩施、利川兩縣爭界,雙方派“正堂”官商定此橋為界)、響水洞等。
41、甘道村
42、和平村
43、池坪村
44、桃花村

交通

1、公路
利鹹路(現為248省道一部分),從元堡咀到鹹豐縣邊境喜生坡,長40.8公里。已經開通利川(南門汽車站)到毛壩(集鎮)的城鄉公交,全年每天從早到晚平均二十分鐘一班。1961年,毛壩區為輸出生漆、茶葉、楠竹等特產,自籌資金修建元堡咀至後河段,11月10日開工,次年1月20日通車。1962年,林業部門投資修建後河至毛壩段,9月28日開工,翌年1月28日竣工。後三尖壩至毛壩段被洪水沖斷,由縣裡投資重修,1965年8月開工,次年4月2日通車。1966年,恩施專署投資修建毛壩至鹹豐喜生坡,調集民工3500人突擊,7月17日開工,10月底竣工。後因利鹹橋、岩窩橋未修建,致使整個工程延至1972年底才完成。利鹹橋,位於集鎮東南1.2公里處,為單孔大跨石拱橋,長80米,寬6米。1969年開工,1971年竣工。因連線利川與鹹豐而得名。
馬騾溝至利鹹橋的公路於1970年修通,由東北至南,貫穿中寨、上坪、車落坪、杉木溪、楠木、石板溪、花板溪、共和等地。可通往恩施市和元堡鄉、利川市。
全鎮已經實現村村通公路。
2、其他
毛壩集鎮沿248省道北距利川城48公里,約一小時路程,利川有火車站東連荊楚西通巴蜀。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全鎮退耕還林工程進展良好,加之近年茶園取代水稻田、旱地,森林覆蓋率超過70%,森林資源豐富,實乃”鄂西林海“之冠。其中,楠竹資源豐富,楠竹採伐和加工成為全鎮一大產業。
毛壩鎮五二村龍舍子遠眺毛壩鎮五二村龍舍子遠眺

茶葉

毛壩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清光緒《利川縣誌》卷之七“物產”載:“茶,東南毛壩者良產”。
茶葉是全鄉的優勢主導產業,是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恩施州第一大茶葉主產區。全鄉現有茶葉加工行銷企業80餘家。茶產品銷售網路遍及全國各地及俄羅斯、蒙古、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毛壩茶葉以適度擴大規模,重點品種改良,每年以新發展5000畝,改造老茶園3000畝,建優質茶葉示範園500畝,建茶園雙萬元(每畝產值過萬元,人平收入過萬元)示範點,建優質茶苗圃100畝,建一個標準化的茶葉加工廠,實現茶葉雙億元目標。
毛壩梁家壩子茶園毛壩梁家壩子茶園

壩漆

毛壩是名冠全球的壩漆之鄉。壩漆為漆中之王,因其中心產地在人頭山而得名。人頭山,山巒起伏,雲多霧密,雨量充沛,自然條件獨特,適應漆樹生長。壩漆中優良品種有“陽崗大木”、“陽崗小木”兩個品種,其質濃厚,色艷金黃,氣味芳香,抓木力強,燥性好,含水量少,活性強,丙酮粉末較多,成膜較一般生漆堅實,漆酚高達75%以上,最高可達82%,乾燥在23~25小時之間。有白如雪、紅似血、黑如鐵的特點。粘度適用,絲頭長,回彈力強。其味道特具酸強。漆膜堅實黑亮。有一首民謠反映出壩漆特點:“壩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起虎斑色,提起釣魚鉤”。它耐久、耐熱、耐油、耐溶劑、耐化學介質腐蝕,具有優良的絕緣性能和防滲性能。漆器入土,千古不朽。古代,常用壩漆裝飾宮殿、廟宇、棺槨、器皿,今又是冶金、造船、石油、紡織、國防軍工、化工、電器、採礦的重要原料或塗料。
壩漆生產歷史悠久,光緒時產品已遠銷日本。上海《申報》1913年11月14日刊登的一則廣告說,“上海匯源漆號開幕廣告:本號開設於英租界……親赴徽嚴川陝雲貴各省採辦名漆加工監製,疊露退光龍罩紫光施南毛壩各貨以及金砂顏料一應俱全……”,其中施南即今恩施州,單獨提及毛壩漆,可想至少當時壩漆即已聞名遐邇。
解放後的1952年,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親筆題詞“壩漆名冠全球”贈與壩漆之鄉,勉勵漆鄉人民努力發展壩漆生產。其生產規模逐步擴大,生產水平不斷提高。1975年相繼建立起壩漆研究所、壩漆職業中學和壩漆林場,並與縣科研、林業、土產、貿易等部門密切配合,在選址、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研究與試驗。1976年創建鹹服、毛興、共和3個萬畝漆林基地。1983年5月13日,日本貿易促進協會,關西本部訪問團騰田五郎一行7人來壩漆產地進行實地考察,自稱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全鄉現有壩漆資源1.32萬畝,年產壩漆273.6擔。
割漆割漆

經濟

商業
毛壩自古即為鄉間貨物集散之地。清光緒版《利川縣誌》載“光緒十年,商民劉子書請領偏僻下則牙帖,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毛壩場,開設永泰和山貨行”,全縣另外僅有一人申請了“牙帖”(即營業執照)在縣城南門開設“聚興油行”,此足見毛壩鎮商業之發達自古如此。
毛壩鎮趕集日期是農曆的一、四、七。
農業及輕工業
現在的支柱產業是茶葉種植和加工。“壩漆”、楠竹等茶葉亦很發達。
鄉村特色旅遊業
毛壩鎮具有地理,生態、產業、文化資源優勢,大茅坡至喜松坡、馬鬃嶺至利鹹橋兩線初步形成了一批歷史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的景點。素有“夢幻6海”之說,有“大茅坡雲海品味攝影,星斗山林海科研觀摹,五二村茶海農事體驗,人頭山漆海奇景觀光,新茶園竹海綠色沐風,新河村民族歌海互動互融”以及“唐崖河天然神浴休閒,夾壁紅三軍遺址懷古,步青橋字型檔文化感悟,花板溪觀猴品茶”等特色旅遊資源。
發展規劃及成績
近年來,毛壩鎮著力建設“產旅融合”示範區,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一是堅持“一鄉一業”思路,建設茶葉支柱產業;二是深化“一紅一綠”戰略,培育優勢茶葉品牌;三是細化“一戶一策”路徑,精準到戶競進脫貧;四是鞏固“一村一品”成果,打造產旅融合示範,特別是力推鄉村民宿旅遊。
2015年,毛壩鎮地區生產總值全年完成9.2億元,增長14%。目前,該鎮已發展茶葉加工小微企業139家,登記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78家、家庭農場10家,創造產值近5000萬元。

文化

文物古蹟

1、 步青橋及字型檔塔,清代光緒年間所建石拱橋,位於毛壩鎮雙泉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步青橋、字型檔和楊氏節孝碑三部分組成。
據《利川縣誌》載:青岩“其地高山聳峙,施南水(青岩河)河水湍急,巨石崢嶸,步青橋因勢利導,建於巨石上。橋為單孔石橋,長6米,寬3米。”青岩屬利鹹古鹽道,為方便過路客商而建,完工於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
字型檔塔建於青岩河岸步青橋頭,建於清同治13年(1874年),塔為六角三層塔,高約6米,塔的每層均有六角高翹,塔第一層背面有一個圓孔,第三層正面上方陽刻著“字型檔”二字,下方四周雕刻著精美的人物圖案,栩栩如生。土家族人對文字十分尊重和崇敬,字是聖人造的,寫過字的紙不能亂丟,更不能用腳去去踩,不能玷污的,土家族人把寫有字的廢紙收集起來集中燒掉,這種燒掉字紙的地方就是字型檔。
清光緒皇帝所賜修劉楊氏節孝碑距步青橋約20多米,建於清光緒甲申(1885年)年,為清光緒皇帝所賜修。碑高約6米,寬0.5米,頂端四角高翹,字跡清晰,保存完好。為紀念劉玉成母親楊氏所建。步青橋及字型檔塔由清時當地貢生劉玉成所修。劉玉成曾在北京國子監就讀,然後回到家鄉在青岩河邊辦學,同時修建了步青橋和字型檔塔。字型檔還兼具記事碑的功能,記述建橋始末及捐款善士名單。
青岩古鎮歷史悠久,且當古蜀(萬州)楚(湘西北)大道,亦為曾經的繁榮集市,同治版《利川縣誌》載:“青岩在城南九十里,兩岸峭壁,青蒼中有巨溪,蜿蜒十餘里。路即沿溪而下,往來鳳、永定、長沙大道,境極幽邃。”位於麻山南側,風景美麗,清同治《施南府志》載詩歌一首:
青岩
袁景暉
昧爽下青岩,競日行空谷。
仰觀雲出岫,俯視泉流瀑。
鳴鳥自往還,林花開撲簌。
定有羲皇人,出入友麋鹿。
何當一過訪,味茲林泉福。
明月扶青琴,長歌招隱曲。
2、 永順橋,清代道光年間所建全木結構橋樑,位於毛壩鎮花板村,州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代的愛情》等影視劇組曾專程到此取景。
3 、高橋與高橋電站。高橋,清代石拱橋,建於1861年,位於毛壩鎮農科村,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仍屹立於崖壁的碑文中稱“橋名繼善”,系“楚蜀通衢”。據當地老人講,橋下正中原掛有寶劍一把,劍鋒朝上游,意為使得龍王不敢抬頭,無水患之災。該劍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銹掉墜入河中。又傳說當年橋修好後,需要有有頭有臉的人物第一個走過去,恰逢“長毛”石達開入川,就請他來“剪彩”。
橋下游緊挨著就是高橋電站遺蹟,系1969年建,八十年代時仍在使用。新舊兩個世紀的產物相依相伴,訴說歷史的變遷。
4 、龍寺(俗稱“張爺廟”,因裡面供奉有張飛)。清光緒版《利川縣誌》記載:“雜祀諸佛者六十有四:……一在南六保夾壁,曰廻龍寺,有明代天啟元年磬,國朝雍正元年重修”。即寺廟初建不遲於天啟元年(1621年),乾隆元年(1736年)曾重修。舊址在今夾壁村村委會處。
根據清同治版《利川縣誌》記載,乾隆二十五年,利川知縣金祖昌來到回龍寺,當時寺僧向他乞書的“回龍寺”三字,金祖昌並寫了《夾壁回龍寺》詩一首:
山房雨濕近黃昏,
借讀傳燈淨六根。
愧我腰無學士帶,
且留三字鎮山門。
同治版《利川縣誌》載“寺內有石柱三十二,高丈許”,而如今僅存兩根石柱,可想當年寺廟之宏偉。上世紀六十年代,回龍寺被毀,後來改建成了民居,現在只剩一個石制廟門和一對石柱。上面的楹聯依稀可辨,大略為:
禪関入窮野秫幽,山水歸圖寧寺X(該字認不清)。
市志也記錄了其中一副對聯:
夾壁騰輝,佛煙悠明,萬古照澈三千世界;
回龍霞靄,神光遠映,千秋澄清四大部州。
5 、青龍寺,明代古剎,毀於文革,舊址在今五二村龍舍子。
6、利鹹古鹽(商)道。利鹹古鹽道的興盛,源於清朝政府兩次“川鹽濟楚”政策。由於川鹽運送業的興起,出現了專為運鹽的挑夫(俗稱挑二)提供歇腳的集鎮。就利鹹古鹽道而言,沿途有李子凹、瑞坪、紅椿溝、青岩、毛壩、喜生坡、黑洞(今黃金洞)、金洞寺、石人坪、青坪、梅坪等十多個大小不同的集鎮,可謂10里一小鎮,30里一大鎮。在這些集鎮中,青岩古鎮尤其繁華興盛。上述步青橋及字型檔塔、高橋、青龍寺等均位於鹽道線上。鹽道線上的小拱橋(建於1855年)位於茅坪,因建採石場而被炸毀。下圖為清代光緒年間《利川縣誌》中的疆域圖,將利鹹古大道(利川段)以及毛壩區域完整反映了出來。
利鹹古鹽道利鹹古鹽道
7、清代民國古墓。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王問廷夫婦墓、劉魁夫婦墓、黃門陳君墓、楊璽夫婦墓、馬鹿楊氏家族墓地。根據這些墓碑記載,這些墓大多是雍正年後建的,道光、光緒年間居多,而且墓主人大多是西遷入恩施地區的漢人,藉此可以研究該地改土歸流的漢化的歷程。
8、劉家老屋,市文物保護單位。吊腳樓,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大多數木製吊腳樓被磚石新房取代,近年政府逐漸注重傳統吊腳樓的保護,還有部分吊腳樓保存完好,劉家老屋就是典型。吊腳樓是土家族的傳統建築,往往依山傍水而建,非常適應於當地崎嶇的山區地形。
土家吊腳樓 土家寨子土家吊腳樓 土家寨子
9、“神兵”記事碑。記敘了民國十一年至民國十三年毛壩一帶以梁來健為首的神兵征戰興衰情形。現為市文化館石梯。

民族文化

毛壩鎮內居住著土家、苗、畲、侗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半數以上。少數民族文化異彩紛呈,比如土家族的哭嫁、跳喪等風俗,以及土家族男子頭上的青絲帕、吊腳樓內的火鋪、鼎罐等等,都展示著這裡獨特的風情。
毛壩鎮(湖北利川市毛壩鎮)
毛壩鎮(湖北利川市毛壩鎮)

紅色文化

1928年至1934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同志率領工農紅軍由鹹豐轉戰利川,先後在毛壩人頭山、青岩、夾壁一帶活動,組織了以吳國清為領導的游擊隊,鎮壓了土豪劣紳,沉重打擊了反動勢力。至今當地仍流傳鼓舞人心的民歌:
青岩洞、青岩坡,爬上青岩望鶴峰。
不求天、不求神,只求紅軍和賀龍。
五更天亮喜訊來,賀龍紅軍到青岩。
土豪劣紳都跑掉,窮人個個樂開懷。

教育

私立幼稚園兩所。
毛壩國小。有完小1所、教學點7個,服務於14個行政村。現有教師49名,學生約1200名。
毛壩民族初級中學(簡稱“毛壩民中”)。成立於1958年。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占地20996m2,建築面積10344m2,現有學生903人,教師51人,教學班12個。先後獲得州關愛留守學生“先進集體”、市首批“平安滿意校園”、“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等榮譽。

近年建設

近幾年來,毛壩鎮向外爭取了52.5萬元,用於改擴建了自來水供水系統,投資10多萬元完善了集鎮下水道設施的建設。對集鎮垃圾進行集中清運,每月定期對集鎮衛生狀況進行督促檢查。垃圾堆放場所位於距集鎮1公里的無人居住區。結合毛壩集鎮所處的地理環境,分別對居住區、工業區、倉儲區、公共設施、道路交通、給水排水工程、電力工程、電訊工程、廣播電視、綠地、防災、環境保護等進行了規劃。毛壩河由西向東流經集鎮,南片新街的四個小山包為毛壩提供了一個天然、良好的山水、園林集鎮生態環境,鄉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完成了南片新街集貿市場規劃,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衛生院修建了專門的焚燒爐,對固體廢棄物進行集中焚燒、掩埋。
毛壩鎮還加大了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大力推廣高效無公害茶葉種植技術,建立了無公害茶葉示範基地,嚴格控制農殘,採用生物殺蟲技術,防止了高毒化學藥品對環境的污染。目前,毛壩的茶葉出口已經達到歐盟標準,產品一路綠燈。去年底,硒源、飛強兩公司相繼爭取到了外貿出口權。培植蘭草也逐漸成毛壩村民致富的產業。筆者了解到,五一村黃梅英家一株蘭草價值數萬元。在她的帶動下,五一村家家戶戶養蘭。蘭草不僅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為毛壩的“生態家園”再添新景。
五改三建
同時,毛壩鎮的“五改三建”取得了很大成效,五一村建成了“民族風情示範村”,吸引人來進行“生態游”,享受“農家樂”。雙溪、四溪結合生豬品改,戶戶都改了圈、改了廁,沼氣池建設得到了全面推廣,目前全鄉累計完成了1000口沼氣池建設,農村逐步推行清潔環保能源。
2010 年4月27日,利川首屆採茶節在毛壩鄉舉行,採茶節期間,利川市與國內外茶業公司簽約項目13個,簽約資金2.28億元。

重要景點

星斗山自然保護區
星斗山位於利川東南隅,距利川市城70公里,總面積1.2萬畝,主峰海拔1751.2米,最低海拔840米,相對高差很大。該山山體呈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起恩施磨搭溝,南抵鹹豐三陣岩,西至利川田壩,北臨利川花板溪。為利川、恩施、鹹豐三縣(市)界山。山頂曾有明天啟時所修的三邑寺一座。傳說,該山主峰隔天宮極近,常有神仙摘星辰當燈,來往於星斗山與天宮之間,故名星斗山。
星斗山人家星斗山人家
1980年星斗山自然保護區籌建,1981年12月星斗山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同時還設立了“星斗山植物資源保護管理處”,負責研究生態系統發展規律、保護繁衍珍稀樹種。星斗山地處我國西南高山向東南低山、丘陵過渡的第二和第三階梯地帶,優越的氣候條件和複雜多樣的自然地貌,使該區植物呈現出古、老、稀的特徵,而且具有東西南北中各帶相互滲透的過渡特點。該區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據有關部門反覆考察,截至1986年,該區有維管植物187科,553屬,1019種。其中:蕨類植物2l科,36屬,54種;裸子植物7科,16屬,21種;被子植物159科,501屬,944種;木本植物中,有喬木193種,灌木351種,木質藤木本61種。古老稀有珍貴樹種有禿杉、珙桐、銀杏、鍾萼木、利川銀鵲等40餘種。珍貴花卉植物有蘭草、凌霄花、各色杜鵑、湖北白花木蘭等100餘種。這裡有“藥園”之稱,天麻、北三七、扣子七、頭頂一顆珠、七葉一枝花等數十種名貴中草藥材在這裡大量生長。星斗山動物種類繁多,有鳥類6目,13科,41種;獸類20餘種,蛇類10餘種。據統計,利川重點保護植物占全國/全省該類植物的比例為:一級占全國的37.5%,全省的100%;二級占全國的7%,全省的52.6%;三級占全國的4.4%,全省的47.4%。而這些重點保護植物,絕大部分都分布在星斗山。
星斗山水杉母林星斗山水杉母林
大茅坡雲海
毛壩鎮北部的大茅坡位於麻山南麓,非常陡,不僅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盤山公路,更有聞名遐邇的雲海日出奇觀!一般會天晴的清晨在大茅坡觀景台就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雲海景觀,時如千軍萬馬出征一般浩浩湯湯、氣勢磅礴,時如蓬萊仙島聳立於波濤之中,又時如含羞的少女不肯摘下神秘的面紗。如夢如幻,猶如置身仙境,令人浮想聯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