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麗條鰍

你見過這樣的魚嗎?它通體半透明或呈紅色或紫紅色,眼睛已經退化———要么沒有眼睛,要么在眼睛位置處只有一個紅色的小點。近日,重慶武隆縣就發現了這樣的新魚種:武隆麗條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隆麗條鰍
  • 又名:白泡盲魚、透明魚
  • 首次發現:2005年
  • 生存溫度:16~18°
簡介,發現歷程,形態特徵,生存環境,相關新聞,

簡介

隆麗條鰍胸鰭上方靠近頭部處有個白色的囊,因此又叫白泡盲魚,也有人稱其為“透明魚”或“白泡盲魚”。

發現歷程

武隆麗條鰍是2005年在整修火爐鎮夢沖塘外的大壩時無意中發現的,當時沒人知道他叫什麼,因其全身半透明,骨骼肚腸清晰可見,當地老百姓根據它的特點,稱其為“透明魚”。1月13日,重慶武隆縣水產站在夢沖塘就採集到這種出自地下溶洞水的新魚種:武隆麗條鰍。後經縣水產站將這種“透明魚”送到西南農業大學水產學院請專家來研究鑑定,認為它是條鰍屬,因顏色艷麗,目前只在武隆發現,因此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吳青、何利君、李來剛、鄭曙明等老師將其命名為武隆麗條鰍(Heminoemacheilus wulongensis Wu,He et Li)。

形態特徵

這種魚通體半透明,胸鰭上長有大小不等的氣囊。“無眼魚”——武隆麗條鰍四大怪相:一是沒有眼睛(應該是眼睛已經退化),即使有眼睛也很小。二是全身成紅色,上岸後顏色逐漸變淡。三是胸鰭又長又大,兩胸鰭展開基本跟身體一半長。四是胸鰭上方靠近頭部處,有個白色的囊,長時間鼓起,當水中氧氣不夠,更為明顯。

生存環境

由於“白泡盲魚”終年生活在地下暗河或地下溶洞中,象其他洞穴魚一樣,在那裡它們只能靠昆蟲、浮游生物、及蝙蝠的糞便等為食。而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它們完全可食水蚯蚓、搖蚊幼蟲及一些人工餌料。溫度達到32℃時它們陸續出現死亡。它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夢沖塘”的地下暗河水溫幾乎是恆定的,大約在16~18℃之間。

相關新聞

1.最近,由水產系吳青、何利君、李來剛、鄭曙明等老師發現並命名的新物種武隆麗條鰍(Heminoemacheilus wulongensis Wu,He et Li)再次受到媒體關注——9月28—30日,中央電視台氣象頻道《中國地理探奇》欄目組一行,專程到校區水產系實驗室、標本室及武隆發現地進行採訪、拍攝,擬再現該魚的發現過程及破解盲魚無眼之謎,這是繼重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重慶晚報、水族世界等多家著名媒體專題報導,國內外近40餘家媒體轉載報導之後的又一次專題報導。“武隆麗條鰍”發現於我市武隆縣火爐鎮一個叫夢沖塘的“卡斯特”地下溶洞,是鯉形目鰍科條鰍亞科一新物種,體呈粉紅色半透明,眼高度退化成盲魚,其骨鰾囊的後部為膜質,在缺氧狀態下會鼓出兩個大白泡,非常奇特。中央電視台《走進科學》欄目以 “白泡盲魚之謎”為題進行了專題報導,該報導被評為“2008年度重慶科技好新聞”一等獎。四川電視台《魅力發現》欄目2009年以“神秘的無目魚”為題再次進行了專題報導。在再現武隆麗條鰍的發現過程中,水產系何麗君何文平及生科院的彭作剛等老師還利用這次拍攝採集到的珍貴標本採樣進行了相關研究。
2.武隆網訊 4月20日,中央電視台《走進科學》欄目組協同西南大學水產學院的專家一起來到武隆拍攝專題,探尋“武隆麗條鰍”的發現、生長、生活秘密。 據縣科技局相關人士介紹,“ 《走進科學》欄目組此行的目的是揭密“武隆麗條鰍”鮮為人知的獨特溶洞生活習性、通體透明且沒有眼睛的奇特身體構造、形似泥鰍卻纖細艷麗的美妙外形,連同發現“武隆麗條鰍”的詳細過程製作成專題節目向全國觀眾展示。欄目組將在武隆進行為期三天的採訪,主要拍攝了火爐鎮豹岩、夢沖塘及夢沖塘生活著“武隆麗條鰍”一個溶洞,並對當時知情的民眾進行採訪。 據西南大學專家介紹,“武隆麗條鰍”極具科考價值、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若能進行人工馴養繁殖,還將具有極大的經濟開發價值。對於“武隆麗條鰍”進一步研究鑑定、專家採訪及節目的後期製作還將經過一段時間。相信屆時《走進科學》欄目將為我們揭開“武隆麗條鰍”神秘的面紗。
放魚過程
解剖過程
捕撈盲魚的溶洞
取魚過程
武隆麗條鰍
白泡盲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