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學校的特色與優勢學院,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正逐步成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81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武漢
  • 主要院系:材料科學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
歷史,重點領域,實驗室,科研情況,教師,重點專業,專業介紹,

歷史

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材料學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1988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學科、2001年再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建設“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9年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1997年經立項審核被確定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999年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先後設立“長江學者”特聘崗位。2004年設立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2004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是湖北省重點學科。

重點領域

材料複合新技術與新材料
生態建築材料
高分子材料與樹脂基複合材料
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
新能源關鍵新材料及其套用
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系統
成型製造及其關鍵新材料

實驗室

1987年以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先後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材料與感測技術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部級開放實驗室、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省部級科研與教學基地。
材料學科現有實驗室面積31000 M2 ,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千餘套,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可用於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過5000萬元,擁有資料室面積210M2。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現有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擁有一批先進的材料合成與加工裝備以及現代化的材料結構分析、表征與性能測試設備。主要研究方向:1、發展新一代材料複合與加工新技術,特別是低維複合技術,包括納米複合技術及薄膜複合技術;2、基於材料複合與加工新技術,發展新型結構與功能材料,特別是國防建設配套關鍵新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3、材料基礎研究與材料設計,特別是多組分、多尺度材料的複合原理與設計。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開放,現有固定研究人員56人,客座研究人員25人。
光纖感測材料感測技術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是1990年由國家計委批准開始建設 ,1997年國家批准為全國唯一的光纖感測技術重點工業性試驗基地,總投資2800萬元,以光纖液位、溫度、閥位等三種產品建立工業性試驗線,開展工業性試驗,並形成年產10000台套的工試生產能力。主要研究領域: (1) 特種光纖及新型敏感材料研究;(2) 光纖智慧型材料與結構及套用研究;(3) 新型光纖光柵感測器及其套用研究;(4)光纖感測網路技術研究。
矽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0年8月經教育部批准成立,主要研究方向:矽酸鹽材料工程基礎理論,矽酸鹽材料生產過程與裝備,低品位原燃料與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矽酸鹽材料新品種、新技術;矽酸鹽新材料評價與標準。擁有一批先進的矽酸鹽材料研究與檢測裝備,固定研究人員54人(其中教授26人),客座研究人員34人(其中中國(境)外17人)。
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部門開放實驗室始建於1987 年,它是以研究材料化學組成、微觀結構與性能為主的現代化的研究與分析測試機構。全中心擁有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工作人員46人,擁有40多種大型精密分析測試儀器,配有各種物性測試儀器,可滿足各種材料的組成、結構及物理性能的分析與檢測。

科研情況

“十五”期間,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承擔了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重大、重點、面上等各類國家科技與攻關項目、國防重大科研項目和重大、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在內的縱向科研項目共473項,科研到款總經費過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省部級二、三等獎13項,出版專著8部、教材14本。
目前,材料學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4項,重點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人才1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7項,跨世紀人才計畫3項,優秀青年教師計畫6項,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項。主持“973”項目1項,參加7項,863項目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2項,軍工項目30餘項,科研經費到款總額過1.5億元。

教師

圍繞主要研究方向,本學科建設了一支以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為學術帶頭人,學歷層次高,整體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合理,朝氣蓬勃、富於創新的學術隊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現有專職教師和研究人員 253人,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畫”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入選者5人、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2人、湖北省教學名師1人,博士生導師 64 人。在教師隊伍中,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超過65%,中青年教師中50%以上的人員具有在國外知名大學或著名研究機構從事合作研究、訪問研究和攻讀學位的經歷。

重點專業

材料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6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建築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學、生物材料學、光電子與信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八個博士點和八個碩士點,並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166人,碩士研究生700人,博士研究生207人,學生人數總計4120人。
自1996年武漢理工大學作為主持單位,參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畫中“材料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以來,材料學院材料類專業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國內高校中產生了一定影響。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等。目前,材料學院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湖北省精品課程2項,承擔並完成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2項,獲得湖北省教學成果獎3項,通過國家級項目成果鑑定2項,有4門課程被列為合格級以上精品課程,有8門課程被列為合格級以上優質課程,2門教材列入國家精品教材。學院專業必修課總數為167門,使用多媒體授課課程為79門,占必修課比例為47.3%。採用外語授課的課程有17門,占所開設的必修課程總門數的比例為10.2%。

專業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複合材料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擁有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建築材料、複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學、光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個博士點和8個碩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兩學科設定有“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資助的特聘教授崗位,材料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技術國家重點工業試驗基地、矽酸鹽材料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作為科研支撐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有教職工210人,其中教師155人,雙聘院士1人,教授44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等81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7人,碩士研究生700人,全日制本科生 3285人。學院承擔了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子項2項、國家“863”高新技術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國家攻關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10項,橫向科技開發項目6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9項。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基礎寬厚、適應面廣、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及新材料開發研究人員,要求學生掌握材料學科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基礎理論,必要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掌握材料研究方法和測試技術,具備材料的研究、測試和開發能力,並受到良好的計算機和外語訓練。自2006年起,本專業設一個材料類教學改革試點班,另設金屬材料與工程方向若干班級。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C、機械設計基礎B、材料概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金屬材料學、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套用等。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材料、冶金、交通、化工、電子、航空航天、信息、國防等領域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試點班部分學生將在大學三年級前往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或其他海外大學學習,並獲得相關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學位。
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從事水泥與膠凝材料、玻璃與非晶態材料、結構陶瓷等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工藝過程設計與生產過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C、機械設計基礎B、材料概論、材料工程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學、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的套用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水泥與膠凝材料、玻璃與非晶態材料、結構陶瓷等科研與生產企業從事的研究、生產、開發及管理工作,也可從事路橋、基礎設施、水利等工程的材料試驗和檢測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材料化工基礎、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原理及工藝、聚合物合成工藝學、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套用、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材料、化工、輕工、電子、信息等行業及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國防科技等高新技術領域從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生產、開發及管理工作。
複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複合材料與工程基礎理論知識,能從事科學研究、材料設計、技術開發、產品製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複合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加工和套用之間的關係,掌握複合材料成型加工技術和原理,並具備對複合材料進行結構設計、材料設計、工藝設計、性能測試以及開發新型複合材料的能力。
主要課程: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機械零件及原理、物理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及物理、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工程力學、材料複合原理、複合材料學、複合材料工藝與設備、材料化工基礎、複合材料聚合物基體、複合材料力學、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航空航天、汽車、船舶、建材、化工防腐、電機、電子、石油、通信、國防等行業的科研院所、高校、公司、企業工作。
材料物理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材料的基礎理論、材料製備、加工、結構與性能測試及材料套用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能夠從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管理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有關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製備方法和現代測試技術。具備運用物理學、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本領。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B、理論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Ⅱ)、結構缺陷、材料合成與加工、固體物理、計算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中套用、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理論物理、近代光學、電磁場理論、材料概論等。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能源、生物、國防、航天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
材料化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化學及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熟悉材料製備、合成與加工原理和技術,能夠從事材料改性和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及相關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有關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及材料製備、改性的最新技術,掌握材料科學研究方法和現代測試技術,具備運用化學、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本領。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結構化學、計算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原理及套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材料概論、材料物理(Ⅰ)、材料合成與加工、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A、材料腐蝕與防護、表面與界面化學等。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工、電子、建材、生物、航空航天、能源、信息等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本專業是材料科學、機電工程、計算機套用及自動控制技術的綜合與交叉,主要研究材料成型技術、材料連線技術、模具技術、成型機械及成型過程的自動控制計算機套用技術。培養從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的設計與開發、教學與科研和企業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圖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工程材料、CAD/CAM基礎、測試技術基礎、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礎、材料成型原理等。
學生畢業後可在科研、企事業單位、公司或大專院校從事研究、開發、教學、管理工作
學生畢業後,可以到材料、交通、化工、電子、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工程、國防、汽車、船舶、建材、化工防腐、電機、石油等行業的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業從事教學、科研、開發、設計和管理方面的工作。2005年學生就業率高達95%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