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牌樓

武漢大學牌樓

武大牌坊三度改頭換面

1931年,一座四柱三間歇山式結構的木製牌坊豎立在街道口勸業場(珞珈山路靠近武珞路),但次年毀於龍捲風。這座牌坊為武大最早的牌坊;

1937年,武大在原址建造鋼筋水泥沖天式牌坊。四根八棱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和背面用小篆書寫的“文法理工農醫”六個大字;

1992年,為迎接建校100周年,武大以民國老牌坊為藍本,在八一路校門口興建新的大門牌坊,老牌坊還在原址(珞珈山路靠近武珞路)於1993年教師節前建成;後於2012年拆除;

2013年,八一路校門新牌坊落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大學牌樓
  • 時間:2013年
  • 類型:四根八棱圓柱
  • 屬於:武漢大學
現校門廣場,93版牌樓,狀況,拆除,民國老牌樓,

現校門廣場

2013年,校園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較各處變化程度,當數校門廣場為最。
武漢大學牌樓
隨著校門廣場建成、八一路地下通道通車,文理學部、信息學部連為一體,實現了南北校區“無縫對接”;廣場氣勢恢弘,布局協調,設計精巧,景色清新,給繽紛校園又添一抹亮麗的光彩。
綠是珞珈山的主色調,校門廣場與之相映生輝。總面積2.5萬平方米的廣場,綠化面積達1.3萬平方米。廣場兩側,高大挺拔、以常綠植被為主的校友林,四季青蔥,喜迎學子和八方賓客。
走進校門牌坊,是刻有“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訓石,這八個字是中文系1964級校友陳初生所寫,他是暨南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家和古文字學家,求學珞珈時拜讀在夏淥門下,並曾求教於劉賾
武漢大學牌樓
校訓石背後是一個長方形花壇,400盆色彩明艷的三色堇(又名“蝴蝶花”)呈S型曲線,紅黃相間,形似自由飄逸的彩帶。據了解,以後每逢佳節,這裡都將會有一場花的盛宴。
位於東側的“漢林五景”清新宜人,群落式種植櫻花桂花梅花等植物,形成“逸靜清新”、“百年樹人”、“三階韻景”、“文瀾石趣”、“九曲花坡”五大節點景觀,用石磚鋪成的小路,花草相伴,曲徑通幽。置身其中,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遠離都市喧囂的寧靜。
廣場的夜間模式也別有韻味,燈光穿透朦朦夜幕營造出神秘意境,石階、石欄下的光亮勾勒出廣場柔美的線條。除了學校師生,周邊很多居民也常來此散步,“現代城市裡,已經很少有這樣的廣場了,這不僅是武大師生的驕傲,也是武漢市民的福音。”一位附近居民說。
“武大之美,在自然;武大之盛,在人文。”這是在“武大人”之間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校門廣場是其中一個例證和縮影,將自然和人文融合得恰到好處。廣場的任何一處設計細節都十分考究,通過提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結合老齋舍、圖書館、櫻頂等武大標誌性建築設計元素,充滿寓意,耐人尋味。
武漢大學牌樓
入口台階處“連升三級”,寓意步入知識殿堂,學識步步升高;廣場主幹道,採用古代重要官式建築牌坊軸線鋪地的傳統做法、俗稱“馬道”,寓意學子及武漢大學的事業馬到成功;12根祥雲石柱,形制按照老牌坊之柱身設計,單列12個以紀念120周年校慶,雙列寓意24節氣,激勵學子“凡古之大成者,知天文、曉地理、應四時、讀‘大學’、求大道”;廣場主體採用鳳梨面石材隨機鋪裝,呈寶劍形,寓意“智慧之劍”,比喻能夠斷除煩惱,也形同古希臘“達摩克利斯之劍”,意指應時刻保持清醒。
伴隨校門廣場的落成,第四代校門牌坊正式亮相,大小為老牌坊的1.120倍,質地和設計工藝都超越了歷史。這個凝聚數以萬計學子母校情結的文化坐標重新立起後,師生校友爭相前去一睹真容,紛紛在此留影。映著學子年輕燦爛的笑臉,牌坊在藍天白雲下熠熠生輝。
在靠近校園的廣場盡頭,學校為新建牌坊立了復建紀念牆,與之呼應的是校友何五元撰寫的《珞珈賦》。兩尊牆身比例、形式均參照櫻頂建築的固有形式,其上還雕刻有“孔子禮聖圖”,即“教學圖”,總計30餘種。畫中人物神態舉止活靈活現。每一幅畫都有對應名字,例如“讀易有感”、“訪樂萇弘”、“放鯉知德”等,記載著一個個歷史典故。

93版牌樓

狀況

現在武大正門處的這座新牌樓,是在1993年百年校慶前夕仿照老牌樓,由武大海內外校友集資建造的。四根八棱圓柱(四柱八方),表示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表示高等學府的深邃和高尚。上覆琉璃瓦之顏色為孔雀藍,僅次於皇家的金黃色。另外,位於南湖校區的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校門口亦為仿製的國立武漢大學牌樓。
武漢大學牌樓

拆除

“珞珈山的櫻花”和“老武大的牌坊”,一直是武漢大學乃至武漢市最有名的兩處景觀,不過後者,從昨天起,將暫時與人們說再見了。
武漢大學牌樓
昨天下午2點,一部挖掘機揚起長臂,僅僅2分鐘,一座有20年歷史的武漢大學標誌性建築,在現場送別者的眼光中倒下。
“老武大的牌坊”,是遊覽武大時必留影之處。昨天下午2點,隨著“轟”一聲沉悶的響聲,一部挖掘機僅2分鐘便完成了任務,一座有20年歷史的武大標誌性建築便不復存在了。
一些圍觀的學生紛紛上前,舉起相機拍照留念。“這是要毀了我們對它的所有記憶啊,以後回來就物非人非了。”來自武大測繪專業的2010級學生吳天文說,3年前父親從老家蘭州送她來武大,首次見到武漢大學標誌性門樓,興奮之下和父親互相拍照留影,沒想到再也不存在了。
紀念紀念
03屆武漢大學商學院畢業生朱煥桓得悉門樓即將被拆除,當即從單位趕來,終究沒有見到聳立的門樓,在廢墟中翻了半天找出一塊大理石碎片,上面有一個“武”字,準備拿回家收藏。“沒想到這么重,少說20斤。”朱煥桓抱著這個“武”字沒走多遠便放下了,他說牌樓沒有了,希望收藏一點牌樓的碎片作紀念。
就在與記者說話的瞬間,一名騎腳踏車的大學生當即將“武”字抱起放在腳踏車后座,朱煥桓還沒來得及招呼一聲,該男生便消失在人流中。
負責拆除牌樓的黑龍江龍建路橋公司張先生目睹這一幕頗為好奇,無法理解學生們爭搶廢墟。“並不古老的牌樓,再修一座就是了。”

民國老牌樓

原牌樓位於珞珈山路起點一側靠近武珞路。老牌樓歷史上曾兩次修建。
第一次是四柱琉璃飛檐木結構,結構古樸、描金彩繪、漆彩畫甚是別致,目前尚未見到有確切記載的建造年代(可能是1931年)。而從武大曆屆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分析,木牌樓應該在1934年6月前竣工。可惜次年毀於龍捲風。因此難以弄清牌樓上的字系誰人所書(可能是王世傑)。第二次修建時間據歷史照片分析,估計建於1937年夏,牌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採取四柱三間沖天式。前面的“國立武漢大學”六字尚不能確認由誰所書(可能是數學系教授蕭君絳),後面的“文法理工農醫”六字則由中文系教授劉賾劉博平)書寫,表示武大辦學的理想規模。劉先生書法自成一家,郭沫若曾稱讚他的書法是“珍品”。文革期間,“國立武漢大學”六字被“武漢大學”四字所取代。這四字取自1951年5月,毛澤東回給武漢大學農學院學生陳文新的私信信封上(現在武大校名以及當成校徽使用的百年校慶標誌上的字型均為“陳毛體”新書體)。到1983年校慶之際,又代之以書法家曹立庵所寫的“國立武漢大學”六字。
武漢大學牌樓
武漢大學老牌坊(民國)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