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武定獅子山)

獅子山(雲南省武定縣獅子山)

武定獅子山一般指本詞條

獅子山景區位於武定縣城西3km(公路10公里),主峰海拔2452m,以形似伏臥的雄獅而得名。這裡自然風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牡丹花園雲南獨有。獅子山古樹凌霄,林海蔽日,巉崖崢嶸,怪石嶙峋,山花浪漫,鳥語蟬鳴,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佳境。系雲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1年被評為“楚雄文明風景旅遊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獅子山
  • 地理位置武定縣
  • 景點級別:國家 AAAA級景區
  • 門票價格:100元/人
  • 海拔:2452m
簡介,傳說,歷史,

簡介

因山形似一頭俯臥的獅子而得名。山體南北走向,與烏蒙山遙遙相望。山頂平闊,由南向北緩緩下斜,山頂四周是百餘米高的陡峭懸崖,懸崖之下,是一片緩衝坡地。獅子山頂海拔2419.8米,山腳的武定縣城海拔1740米,高差679.8米。風景區總面積13.6平方千米,整個風景區由古剎景區,懸岩景區、林海景區組成,共36個景區。獅子山風景區的入口處為古剎景區,以正續禪為中心,周圍元、明、清各時期的古蹟甚多,森林茂密,古木參天。古剎景區共有景點11個,其中以正續禪寺為勝景。正續禪寺已有670多年的歷史,經過歷代修復擴建,現占地17萬平方米,有殿宇亭閣110多間。建築依山就勢,布局嚴謹。大雄寶殿是禪寺的主體建築,為五檐歇山頂式土木結構,建築面積454平方米,大殿南北各有3間樓房陪殿。北側的方丈室,獨立成院,古雅清幽,春季牡丹盛開,金秋丹桂飄香。正續禪寺後面的懸岩景區,是一條南北走向長3千米、高100多米的石壁,形成一道巨大的台階,地勢十分險峻,只有幾處攀援登上山頂。在這條石壁上,有上倚絕壁下臨深谷的僅容1人通過的鳥道天梯、有抬頭只見一線天的深淵、有奇形怪狀似人似獸的奇岩怪石、有依岩就勢修建的飛閣懸亭、雲橋棧道,還有岩洞石室、飛泉瀑布、老樹古藤,自然景觀十分豐富。詩人王心鑒遊覽後有詩讚曰:竹林古寺竹聲喧,翠雲掩映獅子山。千頃福田結如意,萬竿修筠報平安。雲捲雲舒慈悲國,人往人來菩提園。無上清涼悟大道,種竹原本是參禪。
武定縣獅子山圖片武定縣獅子山圖片

傳說

據傳獅子山最早不像一隻獅子,也不叫獅子山,而叫"通天山"。通天山,高聳人云,直達天庭,世人得知此山能通天庭,於是,有些想到天堂過神仙日子的人,便沿著這座山湧向天庭。玉皇大帝得知凡人來到天上,便命太白金星前去追查這些人究竟從何路而來?當得知通天山這條直通天庭的道路時,玉皇大帝即命雷公速將通天山劈斷。
石門石門
雷公得令,立刻來到通天山的上空,揮動錘楔,用力一擊,只聽一聲霹靂,通天山被攔腰砍斷,山頂形成一個大平台,平台邊緣形成了百丈懸崖。從此,通天山,再也通不了天,人也不能上天了。但人們都不知道是誰將山劈斷,於是便把通天山改稱為"誰劈峰"。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九十九條白龍雲遊到"誰劈峰",看見這些山清水秀,奇峰異境,留戀不願離去,便在山下住了下來。從此"誰劈峰"的四周流出九十九股泉水,滋潤著武定壩子,造福於人類。人們為感謝白龍,就在山上建了一座白龍庵,終年祭祀。於是又將誰劈峰改名為白龍山
帝寺出家之地帝寺出家之地
又不知過了多少年,有一頭雄獅來到白龍山,見到山勢雄偉,水豐林茂,也想在此定居,便與白龍爭奪此山。雙方展開了一場生死搏鬥,獅吼龍嘯,飛沙走石,狂風暴雨,地動山搖,難分難解。經過九九八十一個晝夜的激戰,白龍戰敗而逃。有兩條逃往祿勸方向住下,據說就是祿勸境內的二龍山。有二龍因負重傷,不能同其他白龍一齊逃走,便落在山腳下,據稱是現在的白龍箐,其餘白龍逃到對面的東山潛伏下來。
潛伏在東山的白龍,不甘心失敗,千方百計總想尋機報仇,收復被獅子搶占的領土。但他們知道憑武力鬥不過獅子,於是便把東山慢慢地向上拱起,想堵住武定壩子的出水,用積水淹沒獅子。武定人民看到東山慢慢長高,再往上長便會堵住武定壩子的出水口,只好在東山頂上建了一座白塔,鎮住東山再長,這白塔現在還在巍然屹立東山之巔。而獅子也時刻防備白龍反撲報仇,便伸出前爪,昂頭弓背伏臥在東山對面,準備隨時出擊白龍的反撲,就成了現在的臥獅。這神奇的說,更使獅子山充滿誘人的色彩……在許許多多的傳說故事中,有關明朝建文帝削髮為僧,來獅子山當和尚的神奇故事,在武定壩子裡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情節生動感人,"鉤擔戳出月牙潭",便是眾多傳說之一。
牡丹仙子牡丹仙子

歷史

跨進獅山之間,在茂密的常綠闊葉林中,迎面便是一座森嚴而壯觀的佛寺,現名正續禪寺。正續禪寺建於元代至大四年(公元1331年)是為正寺;後經印度名僧指空擴建,是為續寺。 寺內大雄寶殿雄偉,周圍的庭院以及樓台亭閣布局巧妙,工藝精湛,遍布於其間的各種碑刻、楹聯出自歷代名家之手,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大雄寶殿前,生長著數株古松柏,據說也有上千年的歷史,為這座古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正續禪寺後面的藏經樓,依山而起,幾乎與獅山主峰融為一體。樓下的祠閣所供的是建文皇帝座前的木柱繪有金燦燦的天龍這一作為寺院組成部分的皇帝祠閣,喚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
帝王寺廟的一角帝王寺廟的一角
寺內大雄寶殿的柱子上,則有這樣一副楹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聯內所說的皇覺寺,指朱元璋早年為僧之所;“叔負侄”指朱棣篡奪了侄兒朱允炆的帝位。顯然,作此聯的古人堅信朱允炆曾在此為僧,並寄以同情。聯中“衣缽相傳”語,概括了祖父朱元璋由僧為帝,孫子朱允炆由帝為僧的滄桑巨變,構思精奇,說盡了這段千古巧合的無情史實!
龜背石碑龜背石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