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廟(明代無名氏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侯廟》是明代無名氏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既是一首憑弔詩,又是一首詠史詩。首聯從諸葛亮在世時活動的重要地點入筆,濃縮了諸葛亮由生至死的過程;頷聯直接揭示諳葛亮壯志未酬的哀傷;頸聯又掉轉筆鋒,描繪淒涼迷茫的景色,烘託了作者的哀傷和痛惜;尾聯客觀而又公允地為諸葛亮的一生作出的評價。這首詩集中向諸葛亮表達了崇敬仰慕之情。全詩情韻聲律,皆合文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武侯廟
  • 作品別名:題武侯廟、武侯祠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升庵詩話》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

作品原文

武侯廟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武侯:即諸葛亮,三國蜀漢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任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建興十二年(234),病死於五丈原
劍江:水名,在四川劍州(治所在今四川劍閣縣)北。沄沄:江水涌動的樣子。
⑶五丈原:古地名,在今陝西岐山縣。曛:昏暗。
⑷後主:即劉禪。
⑸“大星”句:謂諸葛亮之死。《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陽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於亮營。三投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
⑹南陽祠宇:據傳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西南臥龍崗),這裡也有武侯廟等古蹟。
⑺正統:南宋後,三國中奉蜀漢為正統。

白話譯文

劍江的春水啊,洶湧而明淨;五丈原的太陽,也只剩餘影。
原有基業還未能由劉禪控制,巨星隕落,你已經病死軍營。
南陽祠堂,只剩下枯黃的秋草;西蜀關山,也籠罩在暮雲之中。
漢室正統未續,名聲流傳萬古,不要以成和敗,論列三國英雄。

創作背景

此詩原題刻於成都武侯祠壁間,今已不存。人們一直傳為明代楊慎撰,實誤。楊慎《升庵全集》卷五十六,在《武侯廟》詩題目下作者自注云:“正德戊寅(1518),予訪余方池編修於武侯柯,見壁間有詩云:‘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後有題云:此詩始終皆武侯事,子美或未過之。方池不以為然。予曰:‘此亦微顯闡幽,不隨人觀場者也’。惜不知其名氏。”可知這首詩作者姓名已無從考證了。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既是一首憑弔詩,又是一首詠史詩。這首詩集中向諸葛亮表達了崇敬仰慕之情,也指出蜀漢事業的敗亡在於劉禪。
首聯從諸葛亮在世時活動的重要地點入筆,展開題武侯廟全詩。劍江是諸葛亮率軍北伐必經之處,五丈原則是他損命之地。這兩個極富典型意義的地點,濃縮了諸葛亮由生至死的過程。作者拜謁武侯廟時,跟前出現了“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這絕非實景,而是作者的想像,為的是渲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抒寫作者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哀惋心情。
頷聯直接揭示諳葛亮壯志未酬的哀傷。詩句直來直去,有助於悲情的表達。頸聯又掉轉筆鋒,再用首聯的路數。表現對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作者眼前是武侯廟裡的蕭疏秋草,卻不見傍晚暮靄阻遮的西蜀關山,淒涼迷茫的景色,烘託了作者的哀傷和痛惜。
前三聯的基調是低沉、抑鬱的,而尾聯卻驀然掙脫出來,客觀而又公允地為諸葛亮的一生作出了評價:諸葛亮精神傳萬古,莫以成敗論英雄。

名家評價

清·沈德潛明詩別裁集》:古來武侯廟詩,以此章為最,情韻聲律,無一不合也。
清·王文濡《歷代詩評註讀本》:詞嚴義正,一結尤名論不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