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旋木柄天牛

櫟旋木柄天牛

旋木柄天牛,又名櫟旋木柄天牛、推磨蟲,屬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是中國南方地區櫟林的重要害蟲之一。該蟲主要分於河南省、安徽等省。該蟲成蟲呈墨綠色,有金屬光澤,體長21~34mm,頭部具細密刻點,觸角鞭狀。幼蟲在邊材鑿成1條或多條螺旋形坑道,多危害櫟類幼樹主幹。防治措施為在成蟲羽化前向樹幹樹枝噴施“綠色微雷”30%倍液,藥效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旋木柄天牛
  • 拉丁學名:Aphrodisium sauteri(Matsushiea)
  • 別稱:櫟旋木柄天牛、推磨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鞘翅目
  • :天牛科
寄主危害,形態特徵,生物特性,防治措施,種群分布,

寄主危害

旋木柄天牛主要危害栓皮櫟麻櫟青岡櫟、僵子櫟。幼蟲在邊材鑿成1條或多條螺旋形坑道,多危害櫟類幼樹主幹,使樹木遇風即折。

形態特徵

成蟲
墨綠色,有金屬光澤,體長21~34mm,體寬5~8mm。頭部具細密刻點,觸角鞭狀,紫藍色,著生於兩複眼之間,外端突出呈刺狀。前胸背板長寬約等,前後緣有凹溝。鞘翅長條形,兩端近於平行,翅面密被刻點,其上有3條略凸的暗色縱帶。前足和中足腿節端部顯著膨大,醬紅色,呈梨狀。後足脛節和第一跗節特別扁平而長。
長橢圓形,長3~3.6mm,桔黃色,後端稍渾圓。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7~48mm,淡桔黃色。頭部褐色,縮入前角,細長扁圓形。前胸背板矩形,光滑,黃白色,中縱溝明顯,前端有一個“凹”字形褐色斑紋。
乳白色, 長21~38mm,寬6~10mm,腹部各節背面有褐色短刺排列“W”字形。

生物特性

河南省2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枝幹蟲道內越冬二次。第三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為成蟲羽化期。羽化時間多在9~~10時。剛羽化的成蟲體軟色淡,在蛹室內停留1~2天,體壁變硬並成紫羅蘭色光澤,之後咬皮出孔。羽化孔橢圓形,成蟲爬出後,在樹幹上來回爬行並抖動鞘翅。約30分鐘即飛去,成蟲無趨光性,不進行補充營養,羽化後1~2天開始交尾,以10~15時和21時多見。成蟲可交尾10~12次,需1~3個小時。在雌蟲產卵期仍可交尾,雌成蟲第1次交尾後1~2天開始產卵,產卵於8時至日落前進行,多見於10~15時。平均每雌蟲產卵12粒,未交尾雌蟲也可產卵,但卵很快乾癟。成蟲飛翔能力強。雌雄比為1:0.9。成蟲壽命為12~16天,平均為13天。卵散產於樹木枝幹、皮縫或節疤間,產卵部位以樹幹粗度增大而升高。樹幹胸徑5cm以下產卵部位多在1~2m處;樹幹胸徑6~10cm粗,產卵部位多在2~3m處;樹幹胸徑16cm以上粗的樹,產卵部位多在5m以上處。卵初產時為黃色,漸變為乳白色,日均溫度26℃時,卵歷期13~28天,自然孵化率為81.3%。初孵幼蟲在皮層和木質部間取食,約經6天即蛀入木質部。向上侵害12cm左右即向下蛀食,在沿樹幹縱向蛀食時,橫向鑿孔向外排糞和蛀屑。蟲道平均長190cm。翌年8~9月間幼蟲在縱蟲道下端鑿出最後一個排糞孔,便開始沿水平方向在邊材部分環狀取食,蟲道排列成螺旋狀,距地面高度為0.2~5.9m,其中以2.5m處為多。幼蟲進行環狀取食處樹幹直徑多為6~8cm。11月下旬老熟幼蟲在縱蟲道內第二次越冬。來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蟲開始活動,4月上旬做羽化道和蛹室,準備化蛹。老熟幼蟲化蛹前先用白色分泌物和細木屑堵塞羽化道,下端築起長橢圓形蛹室(長4.4~5.5cm,寬0.9~1.5cm)。4~5天后進入預蛹期,10~18天后化蛹。蛹期平均16天。該蟲在栓皮櫟純林內比在松櫟混交林內發生嚴重,對胸徑8~10cm粗的栓皮櫟危害較重,栓皮櫟人工林隨林齡增大而危害加重,栓皮櫟林密度大的重於稀疏林。林緣、陽坡及山頂部的栓皮櫟林重於林內、陰坡及山下部的栓皮櫟林。櫟旋木柄天牛的主要天敵有白僵菌、細菌、姬蜂和紅螞蟻。

防治措施

1、加強營森措施:適地適樹,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的樹種進行造林,營造混交林,避免單純樹種形成大面積人工林。
旋木柄天牛防治措施旋木柄天牛防治措施
2、保護、利用天敵,保護和招引啄木鳥,在天牛幼蟲期可在林間釋放姬蜂。
3、化學藥劑防治①用化學藥劑噴塗樹幹,常用藥劑有:40%樂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②磷化鋁,毒丸堵填排糞孔,利用泥封口,也可用毒簽插入排糞孔內。③打孔注藥,可用40%氧化樂果,50%甲胺磷1:4倍在樹幹基部用打孔機打孔注藥。
4、生物防治仿生製劑:
在成蟲羽化前向樹幹樹枝噴施“綠色微雷”30%倍液,藥效良好。

種群分布

櫟旋木柄大牛主要發生在河南省的伏牛山、陝西省的秦嶺林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