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槍傳教士/重裝教士

機關槍傳教士/重裝教士

《機關槍傳教士》由馬克福斯特導演,傑拉德·巴特勒等主演的動作傳記片。影片根據美國傳教士山姆·奇德斯(Sam Childers)的自傳改編。影片於2010年在密西根開拍。

《機關槍傳教士》講述了從小由有暴力傾向的父親與宗教狂熱的母親扶養長大,不僅讓山姆·奇德斯傑拉德·巴特勒飾)性格尖銳矛盾,也導致他的人生充滿掙扎。少年時期結交惡友後,山姆奇德斯開始沉溺毒品聲色,甚至成為一個肆無忌憚的藥頭與飛車黨。

直到他重新皈依上帝後,他接受旨意前往非洲,並在蘇丹設立一所孤兒院,組織民兵拯救上百位被迫成為兒童兵的當地孩童,以免受到叛軍的壓迫和性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關槍傳教士/重裝教士
  • 製片地區:美國
  • 導演:馬克福斯特
  • 類型:動作 / 傳記
  • 片長:123Mins
  • 上映時間:2011
  • 對白語言:英語
演員表,劇情簡介,幕後製作,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山姆·奇德斯傑拉德·巴特勒----
蓮恩米歇爾·莫娜漢----

劇情簡介

《機關槍傳教士》講述了從小由有暴力傾向的父親與宗教狂熱的母親扶養長大,不僅讓山姆·奇德斯傑拉德·巴特勒飾)性格尖銳矛盾,也導致他的人生充滿掙扎。少年時期結交惡友後,山姆奇德斯開始沉溺毒品聲色,甚至成為一個肆無忌憚的藥頭與飛車黨。
直到他重新皈依上帝後,他接受旨意前往非洲,並在蘇丹設立一所孤兒院,組織民兵拯救上百位被迫成為兒童兵的當地孩童,以免受到叛軍的壓迫和性侵。

幕後製作

一個黑幫的傳奇人生
傑拉德·巴特勒在影片中扮演的那個叫做山姆·奇德斯(Sam Childers)的黑幫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戲劇形象,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山姆·奇德斯1962年出生在達科他州,原先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混蛋。後來,他們舉家遷往明尼蘇達州,那段時間,奇德斯還比較正常。可是就在奇德斯念大學的那段時間裡,他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他開始吸菸、抽大麻、酗酒。並最終變成了一個癮君子、毒販子和酒鬼。與此同時,奇德斯愛上了飆車,他還是著名的地獄天使機車俱樂部(HAMC)的成員。1992年,奇德斯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轉折,他來到了一個教堂,信奉了上帝。當天晚上,該教堂的牧師就預言奇德斯會前往非洲。1998年,奇德斯果真去了非洲,並且在那裡靠自己的力量營救當地的孤兒。現在,奇德斯是一個舉世矚目的傳奇人物,他不僅不再吸毒、不再犯罪,而且還和自己的老婆蓮恩一起成立了一個叫做“東非天使”(Angels of East Africa)的國際兒童救助站。這個救助站就設定在蘇丹的尼穆萊–蘇丹內戰最激烈的地方。2009年,山姆·奇德斯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這本叫做《另一個男人的戰爭》(Another Man’s War)的非虛構類文學為他贏得了極大的聲譽,從此之後,山姆·奇德斯更加堅定了要在非洲開始孤兒院的念頭,而且支持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其實,要把山姆·奇德斯的故事搬上銀幕並不算難,因為他的一生中就已經有了難以置信的傳奇色彩,而且這種帶有些許“動作片”色彩的真實故事也極為適合好萊塢導演將其搬上銀幕。只是,不流於表面地塑造這樣的人物,絕非易事,因為這需要扮演山姆·奇德斯的演員能將奇德斯的心靈層面上的轉變深刻地展示在銀幕上。為此,扮演奇德斯的動作明星傑拉德·巴特勒做了不少功課。傑拉德·巴特勒說:“我還從來沒有拍攝過一部有這么多衝突的影片。首先是非洲的戰爭,這是一種衝突;其次是奇德斯所代表的美國文化和當地的土著文化之間的衝突。當然,對於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奇德斯內心的衝突。他一開始只是一個混混,只信任自己。後來他發現了上帝,上帝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於是他去了非洲,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當我讀到劇本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你在開玩笑么?這么多內容,這么可能放在一部電影裡表現?不過,隨著我和奇德斯本人的接觸和交流,我發現劇本里所表現的奇德斯的傳奇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傑拉德·巴特勒此言不虛,因為他曾經專程前往賓夕法尼亞州拜訪山姆·奇德斯,參加過他的布道、和他促膝長談,並且認真去體會山姆·奇德斯的一言一行。傑拉德·巴特勒說:“我和山姆·奇德斯詳談了大概有40個小時,深入地了解了他的生活和經歷。我覺得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傢伙。我努力模仿他的一言一行,努力揣摩他的心理和行為動機。這項工作工程浩大,而且困難重重,不過卻很有樂趣。這和我以往拍過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極為不同。”
一個人的成長
作為影片的導演,馬克·福斯特並沒有站在國家和政治的角度來拍攝這部電影,他沒有把影片拍成一部“白人拯救非洲”的主旋律影片,而是進了一步,走到角色的內心中,展示山姆·奇德斯的內心世界。馬克·福斯特說:“我第一次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也認為這是無中生有的杜撰,直到我見到了山姆·奇德斯本人,和他詳談並深入了解這個人之後,才開始相信這個世界上絕對有奇蹟和奇人。在這種巨大的轉變背後,是宗教的力量使然。宗教讓一個街頭的毒販、飆車黨成為了一個堪稱聖潔的人。”
山姆·奇德斯的故事可以從任何角度入手,可以強調他的黑幫生涯、可以渲染他的非洲故事,甚至可以拍成一部福音電影。面對這這么一個從各種角度都能動手拍攝的題材,馬克·福斯也犯了難。山姆·奇德斯說:“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完全不同,現在的我找尋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動機。”按照這種思維,馬克·福斯特為影片找了一個“宗教使人崇高”的基調,他說:“一個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的道德水準和這個人的宗教信仰是很難分開的兩件事。也就是說很難說明一個人是因為宗教才有了道德,還是因為道德水準才選擇了宗教。我在影片中的處理方式是讓山姆·奇德斯成長,用他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並得出一個結論。他的轉變是因為宗教引起的,但是到了影片的最後,他目睹了非洲發生的一切,所以他對自己所信仰的萬能的主產生了懷疑,他向自己發問–上帝在哪裡?我覺得,在展示一個人的成長的歷程中,這種從盲目信仰到主動實踐、有選擇的信仰的過程是極為重要的。”
有人批評影片說,這是一部文化沙文主義的電影,導演在片中塑造了一個拯救黑人的“白色救世主”,並沒有展示什麼主角的內心的轉變。面對著這樣的批評,馬克·福斯特說:“其實,對於西方觀眾來說,他們接觸到的非洲只是新聞、電影和報紙等等,根本沒有真實地了解和接觸過非洲。在這些觀眾的眼中,山姆·奇德斯只是一個來到非洲,實現自己內心的宗教需求的人,而忽視了他之前的身份和他的成長曆程。如果不去關心他的心理層面的變化,只是看著非洲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僅僅是獵奇或者是把電影裡的故事當做新聞的註腳,那么誰還能去理解山姆·奇德斯的所作所為呢?很多西方觀眾過於自大,因為他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總是在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山姆·奇德斯的所作所為,他們會問他是不是為了自己才去的非洲,或者是他真的是為那些小孩才去非洲的么?這些完全都是不必要的胡思亂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