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溝村(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下轄村)

橋溝村(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下轄村)

橋溝村位於徂徠鎮政府駐地西南8公里,北距泰城15公里,南距曲阜35公里,大汶河中段東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橋溝村
  • 地理位置:徂徠鎮政府駐地西南8公里
  • 面積:4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石敢當故里
簡介,新石器遺址,石敢當故里,理學先驅,橋溝溫泉,

簡介

橋溝村據傳,宋代因村中間有條穿心河通過,在河之上架有小橋一座,村由此而得名。
橋溝風光橋溝風光

新石器遺址

橋溝村歷史文化悠久,位於該村南200米的橋溝遺址,面積4萬平方米,文化層距地表約1米,厚30厘米~50厘米,土質鬆軟,灰褐色,內含大量灰褐陶片。能看出器形的有夾沙灰陶子母口器蓋、夾沙灰褐陶鬼臉鼎足、夾沙灰陶罐,出土文物具有龍山文化特點。
新石器遺址新石器遺址

石敢當故里

據記載,橋溝村為石敢當故里,“石敢當”形象與徂徠石氏有著重要文化根源。徂徠石氏雖是五經世守的儒學世家,但同時也曾是以武自重的地方豪強。據石介所撰的《石氏墓表》記載:“且當五代兵寇之時,中原用武,諸祖又皆敏有材力,習戰尚勇,騎射格鬥,豪於鄉里。”(《徂徠石先生文集》附錄一《佚文》)。民國學者蘭子云《菊圃集》引清人王逢堯之論稱:“泰山石敢當,即徂徠先生石介之三曾祖石路賓也。……(路賓)驍勇善戰,保障一方平安,時人將其比擬於西漢之‘石敢當’,稱之為‘泰山石敢當’。”又石介裔孫石珪“有臂力”,於金元之際負險自守,稱雄一方。
石敢當故里石敢當故里

理學先驅

宋初學者、思想家、教育家石介誕生於橋溝村。石介是范仲淹的學生,26歲中進士,先後在鄆州、南京等地為官。母喪期間,在徂徠山築室講學,辦起了講易堂,世稱徂徠書院。與“慶曆新政”中的革新派人物范仲淹、歐陽修、富弼、韓琦等保持著密切聯繫。弟子中不乏著名學者。慶曆二年(1042年)夏居喪期滿,任國子監直講,徂徠書院停辦。
石介像石介像
石介為宋理學先驅,無神論者,曾著《怪說》猛烈抨擊佛、老之道為“汗漫不經之教,妖誕幻惑之說”。在《根本策》中直指當時社會十大弊端,其中有“僧尼多”、“祠廟繁”兩項。石介是儒家仁政思想的積極宣揚者。他繼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者,國之根本也”。積極主張澄清吏治,簡約寬民。石介死後,貧困交加,靠韓琦、富弼資助購買田地,得以維持生計。石介墓地位於該村石家林。
石介墓 位於徂徠山西北麓橋溝村南、北望莊北。原墓林占地20畝,古柏千株,濃蔭蔽日。前有明萬曆年間御史宋燾立"宋太子中允徂徠石先生神道碑",後為石介墓 。墓前立明代學者吳希孔書"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側嵌蘇軾及劉概詩碑。 墓林中還有石介於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塋表碑"。石介墓有歐陽修撰書 "徂徠先生墓志銘"。
遙祭守道先生
蘇軾
先生魂氣歸於天,先生行魄入黃泉。
石介墓遺蹟石介墓遺蹟
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
直饒泰山高萬丈,爭及徂徠三尺土。

  
《徂徠先生石介墓銘》(志略) 歐陽修撰
徂徠之岩岩,與子之德兮,魯人之所瞻。汶水之湯湯,與子之道兮,逾遠而彌長。道之難行兮,孔、孟亦云。皇皇一世之屯兮,萬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與臧倉。自古聖賢皆然兮,噫!子雖毀其何傷。

橋溝溫泉

橋溝村地下熱水資源豐富,橋溝溫泉位於村西北汶河東岸,唐代曾被列為全國八大名泉之一。現初步探明,有地下熱水面積16公頃左右,終年水溫在41~49攝氏度,若封閉處理後水溫可達80度以上。水質良好,含有20餘種對人體有用的礦物質,經省地礦廳提樣化驗證明,重要指標達到醫療礦泉水和天然礦泉水標準。此處北倚泰山,南靠徂徠山,大汶河環繞,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交通、通訊方便,是難得的理療、休閒、健身場所。現已策劃開發了泰山溫泉城項目。該項目總體規劃了“一城、兩莊、三園(苑)、五區、十八景點”等工程。整體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溫泉洗浴、旅遊度假、休床娛樂、會務接待、植物種植養殖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旅遊項目。泰山溫泉城已投入運營。
橋溝溫泉城橋溝溫泉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