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旗山戰國墓群

在幕旗山腳下,有個行政村叫旗山村,在20世紀70年代初,這裡就常有銅劍、銅鼎及陶器等文物出土。1997年,村民們在興建排灌站時,發現古墓葬一座。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發掘,出土文物10餘件,並初步確定該墓為戰國時期古墓。當年,省文物專家到旗山村進行了重點考察,認為旗山村古墓葬分布密集,隨葬品豐厚,並正式定名為旗山戰國墓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樅陽旗山戰國墓群
  • 位於:旗山村
  • 出土文物:200多件
  • 戰國墓葬:達200餘座
墓葬數量,出土文物,墓葬者身份,重要意義,

墓葬數量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公路建設等各種建設活動中,旗山村古墓葬就不斷被發現,迄今已發現的戰國墓葬的數量達200餘座,出土文物200多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區域內,還發現了漢至宋元時期的墓葬20餘座。據文物考古專家估計,在旗山村村域內,擁有的戰國古墓可能多達數千座,旗山戰國墓群是皖江地區乃至全國範圍內都不多見的大型古墓群。

出土文物

樅陽縣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古人類活動。樅陽春秋時為群舒之地,戰國時屬楚地,故楚文化對樅陽影響很大。從旗山戰國墓葬群的形制和出土文物來看,具有明顯的楚文化特徵,戰國墓群年代當為戰國中晚期。從已發現的墓葬看,旗山戰國墓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式,頭向或從東,或從南,墓向與頭向一致。墓坑較為規整,墓穴深淺不一。出土的文物以陶器、青銅和鐵為主,有鼎、豆、壺、鏡、劍、戈等。出土的青銅器中,有銅、鐵複合鑄成的現象存在,還發現了典型戰國楚文化器物“四山鏡”和蟻鼻錢。這些文物級別較高,具有可貴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

墓葬者身份

據有關專家推測,在旗山戰國墓群中安葬的死者可能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當地的居民,一種可能是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樅陽處長江下游北岸,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物產豐富,環境優越,氣候宜人,適宜人類生存居住。從旗山戰國古墓群的數量來看,戰國時期的樅陽縣境內,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居住密集,這裡已形成了一個較為繁榮的城鎮。幕旗山周圍山清水秀,環境清幽,被居民選為終歸之地就有一定的必然。從墓制和陪葬品來看,這裡安葬的既有普通的居民,也有貴族。楚國公族的墓葬,頭向從東,說明了楚人尚東的習俗;一般居民的墓葬,頭向從南,說明了楚人愛國思鄉的習俗。另外,樅陽境內銅、鐵等礦產資源豐富,現已發現的古礦井達10餘座,經考證大多為春秋時代的採礦遺址。在當時的青銅時代,銅、鐵可鑄造兵器,在戰略物資中有著與糧食一樣的重要地位。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割據、戰爭頻繁的時代,足兵足食是生存之本,樅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具有豐富的銅、鐵等礦產資源,又盛產糧食。所以,樅陽又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楚、吳、越等國多次在此交戰,長期的爭戰,必然有無數的將士戰死沙場。戰國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的銅劍、銅戈等兵器,部分群葬的屍體連棺木也沒有。從此推斷,說明當時的戰場就在附近,將士陣亡後,即就近草草安葬。而那些朝向混亂、無任何隨葬品的墓,可能是楚軍斬殺的他國士兵或俘虜的墓葬。

重要意義

旗山戰國墓群的發現和大量文物的出土,為研究楚文化和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活生生的資料,同時,也為樅陽古老豐厚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篇章。據悉,從全國現有的古墓博物館來看,各個歷史時期的幾乎均有,獨缺戰國時期的古墓博物館。在適當時機,我縣可以在原址上建設樅陽旗山戰國墓博物館,這不僅有利於保護和利用好墓群內出土的大量文物,還可以填補國內古墓博物館的一項空白。另外,旗山戰國墓所在的幕旗山及其周邊,自然風光秀美,歷史、革命文物眾多,適合旅遊開發。旗山戰國墓的發現為我縣的旅遊開發提供了新的契機。(王樂群 謝思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