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都瞿曇寺壁畫

樂都瞿曇寺壁畫

瞿曇寺始建於1392年,巨幅彩色壁畫為明清兩代宮廷畫師所作,是瞿曇寺的藝術瑰寶。樂都瞿曇寺壁畫寺址位於青海樂都縣南山。瞿曇寺原有壁畫廊51間,現有壁畫者28間,總面積約360平方米,其餘壁畫已脫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都瞿曇寺壁畫
  • 始建於:1392年
  • 總面積:約360平方米
  • 現有:壁畫者28間
簡介,壁畫特點,壁畫內容,

簡介

壁畫特點

壁畫廊計“七十二間走水廳”,面積400平方米,畫技精煉,構思奇特,堪稱藝術之最。壁畫所繪多為佛教傳說故事,如“叨利天眾迎佛升天宮圖”、“善明菩薩在無憂樹下降生”、“淨飯王新城七寶衣履太子體”、“龍王迎佛入龍宮圖”、“六宮娛女霧太子歸宮圖”等等。歷經六百餘年,色彩依然鮮艷奪目,實不可多得。
寺內壁畫形象生動,構思奇巧,層次分明、栩栩如生,立體感強,富於想像,貫通三界。畫面著色牢固,雖歷經滄桑(已有600年史),仍然色彩鮮艷、光彩奪目。寺內還有一座青銅巨鍾,直徑1.5米,重1噸,鐘聲渾厚,可傳至15公里以外。令人稱奇的是隆國殿內有一眼清泉——瞿星池,巧妙的工匠在清泉之上又修建了一座高3米的“泉神堂”,形成了殿內有堂、堂中有泉的奇景。泉水悠悠,為古老的瞿壇寺增添了幾分活力。另有“象背雲鼓”石雕,象背上托起了木雕的疊雲,疊雲上又架著一面真鼓,令人讚嘆。

壁畫內容

壁畫內容是佛本生故事,從釋迦牟尼降生到圓寂的連環畫。早期壁畫技法古樸,畫面簡單,色彩較舊,每段故事標出主題並寫有七言贊詩一首。畫壁製作先在土坯牆上抹由土、砂、石灰、草麻調合的泥漿,上塗白底,然後繪畫,沒有發現牆面脫落現象。晚期壁畫色彩華麗,景物擁擠,一幅畫上人物有多達30餘人的。畫壁製作先在土坯牆上抹一層草泥,再抹一層用石灰、土、草麻調合的泥漿,再塗白底後作畫,個別地方有灰泥和草泥剝離現象。壁畫都繪於明代,作者為平番縣(今甘肅永登)孫克恭、徐潤文及門徒何濟漢,允吾(今甘肅西部)王珠等。此外,各殿宇的大小牆而都滿布彩繪壁畫,均為佛像和裝飾畫,技巧風格各異。在幾個小殿堂內,有以喇嘛教宗喀巴為題材的清代壁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