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海參

榮成海參

榮成海參,山東省榮成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榮成海參歷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有捕撈海參的記錄。榮成市地處山東高角頂端,突入黃海,三面環海,屬曖溫帶季風區海洋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季風明顯、空氣濕潤、降水集中等特點,孕育了榮成海參的優良品質,其體形肥滿,肉質鮮嫩,口感清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榮成海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榮成海參
  • 產地名稱:山東省榮成市
  • 品質特點:體形肥滿,肉質鮮嫩,口感清爽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67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11月22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質量安全,產地環境,氣候條件,底質條件,水質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鮮活刺參感官要求:體形肥滿、圓筒狀,體長一般20—40厘米,體寬3—6厘米,體表亮潔呈黃綠色或深褐色。背面稍隆起,上有4—6行挺直圓錐形的肉刺(疣突)。腹面色淺,一般呈淺黃褐色。體表無傷殘、無化皮潰爛;具有海參特有的氣味,無異味。
榮成海參
榮成海參

內在品質

口感清爽,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參含有蛋白質≥3.00克/100克、脂肪≤0.30克/100克、鈣≥1200毫克/千克、鐵≥30.0毫克/千克。

質量安全

嚴格按照以上“特定生產方式”中所提到的產地環境、育苗和養殖中的技術要求從事生產經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GB18406.4—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NY5052《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328—2006《無公害食品海參》、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3—2006《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中規定的各項技術標準。按照上述各項標準要求,制訂質量管理細則,強化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確保榮成海參的質量安全。

產地環境

氣候條件

山東省榮成市地處山東高角頂端,突入黃海,三面環海,屬曖溫帶季風區海洋性氣候。海洋性氣候特點表現突出,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季風明顯、空氣濕潤、降水集中等特點,全年平均氣溫11.3℃,月平均氣溫最低是1月,平均氣溫-2.7℃;最高為8月,平均氣溫24.3℃。歷年平均降水量785.4毫米,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2578.5小時,日照率為60%,光照充足。
榮成市境內為丘陵地形,沒有很高的山,入海的河流都是季節性河流,即使在雨季,流量也很小,對近海的海水鹽度影響很小。在海參育苗季節,不是雨季,光照充足,有利於幼體餌料的培養,幼體發育到仔參時,氣溫上升,培育水不需要升溫,有利於節約能源。冬季室內保苗,由於沒有嚴冬,能源消耗也較低。同樣對於土池養殖的海參來講,冬季較少發生冰凍,池內海參免受凍害。

底質條件

榮成市沿海漫長的海岸線是由沙質和岩礁地質間隔連線而成。榮成沿海有大小不一的孤島十二個全是岩礁地質,沿海港灣及淺海生長著茂密的大葉藻,底棲硅藻豐富,是海參自然繁育生長的良好場所,不僅有棲息藏身的地方,還有豐富的餌料藻類,從而造就了榮成海參長久不衰。在自然條件外,可以採用投放人工魚礁的方式增加海參的棲息場所。

水質條件

榮成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三面臨海,海流暢通,海水交換量大,養殖區環境質量優良。2009年國家海洋局公布的“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中,檢測國內66個養殖區環境質量,共有8個是優良,而榮成的兩個養殖區榮成灣和桑溝灣都是優良。從渤海向東流入黃海的黃河冷水團與黃海北部南下的鴨綠江冷水團,匯聚在成山高角東部的東北—西南走向的海溝內,形成了一個冷水團區,在高溫季節其表層水溫還保持在20℃。這個冷水團調控著榮成近海水溫,為海參及其它寒溫性海藻繁衍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近海鹽度為29.00—32.00‰,海水錶層水溫年均12.3℃。2月水溫最低,月平均為1.3℃;9月水溫最高,月平均為22.4℃,是海參生活的最佳環境。
榮成海參
榮成海參

歷史淵源

榮成市志(齊魯書社出版,1999年11月,P3)載:“榮成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編修的縣誌中,對沿海漁業捕撈有如下記載:“海族,榮最稱盛,雖老漁莫能盡識。……其色黑,而身多軟刺者,曰參,食品最重”。
榮成市志(齊魯書社出版,1999年11月,P151)載:“經濟價值較高的生物多達50餘種。……棘皮類主要有刺參、光棘球海膽……。
煙臺水產志(山東省出版總社煙臺分社1989年10月,P3)載:“是年(1911年),通風式重裝潛水裝置(俗稱潛水器)由日本傳入威海衛,並逐漸在煙臺、榮成、長島等地沿海的海參捕撈業中被採用”。
煙臺水產志(山東省出版總社煙臺分社1989年10月,P67)載:“海參,全市只有刺參一種。除萊陽縣沿海外,其餘各縣(市、區)凡有岩礁、礫石和大葉藻叢生的海域,都有分布。其中以長島、蓬萊、芝罘、榮成、威海沿海最多。”
山東省志水產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P57)載:“山東省所產刺參,是海參中的上品。其體近圓柱形,兩端鈍圓,腹面平坦,背面有四至六縱行肉疣,多為灰黑色或黃褐色,成參體長一般20-40厘米。刺參在渤海中部和黃海北部沿岸3—15米岩礁或沙石地質淺海均有分布,尤以長島、榮成、威海、牟平、芝罘等地較多。”這說明榮成沿海很早就有海參分布,在引進潛水器之前就有捕參及加工乾海參活動。
榮成市位於山東半島的東端,三面臨海,海流暢通,水體交換量大,受風浪衝擊大的海灘,岩石裸露,形成眾多的岩礁海灘;受風浪衝擊較小的海灘,大部分有大葉藻生長。這些場所都是適合海參生存繁衍的地方。大葉藻叢里又是底棲硅藻及小型動物生長的地方,為海參提供豐富的食物。2007年06月09日,建設部授予榮成市楮島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對海草房進行保護。海草房的歷史見證大葉藻的歷史,也見證了榮成海參的發展歷史。

生產情況

2011年,榮成市海參圍堰及土池養殖面積15萬畝,鮮品年產量2.5萬噸。
2018年,榮成市海參養殖水面20多萬畝。

產品榮譽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榮成海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榮成海參
榮成海參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榮成海參主要分布在山東省榮成市行政區內的沿海北、東、南三大海區,地域範圍:36°27′N—37°27.5′N,122°06′E—122°42.5′E。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環境:榮成沿海海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良,水溫適宜,營養鹽豐富,海區水質符合NY5052的規定要求,為海參的繁衍生長創造了優越的自然環境條件。產地環境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表1 海參養殖環境條件
環境因子
標準
備註
水質
應符合NY5052規定

水溫
0—25℃
適宜生長溫度8-20℃
流速
0.17米/秒—1.0米/秒
0.2米/秒—0.4米/秒為最佳
鹽度
25‰-32‰

海域水深
0—20米
5—10米
(2)育苗和養殖:親參和育苗按SC/T2003.1—2000、SC/T2003.2—2000技術規範實施。常溫育苗於五月下旬開始,升溫育苗於三月下旬開始,人工育苗是從受精卵培養到五觸手幼體,然後進入養苗階段,到體長5mm以上可以移到室外大池養殖,體長到3—5厘米可以投放到自然海域增殖。

專用標誌使用

在產區地域範圍內的所有從事海參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榮成海參地理標誌,須向榮成市漁業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標誌使用單位應在其產品或外包裝上統一使用水產品地理標誌(榮成海參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