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步飛

楊步飛

楊步飛(1900—1962),原名敬孝,號若鵬,別名翁安。浙江省諸暨市草塔楊家樓後村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任孫中山先生衛士,參加過“東征”、“北伐”“一·二八”“八·一三”抗日淞滬會戰。一九三四年二月十二日任命為國民黨陸軍六十一師中將師長。後任浙江保全第一縱隊中將司令,九十一軍副軍長。一九三九年調任錢江北岸軍指揮官。抗戰勝利後在上海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一九四八年調任國民黨國防部第一任軍法執行部主任(駐上海),一九四九年在葉劍英首長的關懷下,留在大陸,遷居杭州,一九六二年七月病故。

基本介紹

  • 本名:楊步飛
  • 別稱:翁安
  • 字號:號若鵬
  • 出生地:浙江省諸暨市草塔楊家樓後村
  • 出生時間:1900年
  • 去世時間:1962年
人物生平,主要事件,進步舉動,棄暗投明,解放以後,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楊步飛自小聰明好學,家境極為困難,得到大哥、二哥、三哥的支持才完成了草塔智勝學堂國小(現為南屏國小)六年學業。在那個年代的農村,這算是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了。楊步飛畢業後去上海一家銀樓當學徒,辛苦三年滿師後留下當夥計,成了小銀匠。楊步飛青年時代嚮往革命,感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於1923年夏秋棄商從軍,和幾個朋友一起從上海去廣州投奔革命,在孫中山先生的大元帥府警衛營當兵。貧苦出身的他忠實肯乾,有文化,接受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快,不久就當上了大元帥府警衛營班長,並為葉劍英賞識調任當孫中山先生衛士。1924年5月孫中山先生創建黃埔軍官學校,楊被保送入學,改名步飛,字若鵬,成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與徐向前等為同班同學。學習期間討閥陳炯明楊希閔劉振寰東征戰鬥中負傷,因其勇敢而受到校長蔣介石提攜嘉獎。1925年春,軍校畢業後入教導團任排長,1926年1月調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三營營長。7月國共兩黨合作,誓師北伐,轉戰湘、贛、浙、皖、魯諸省間,楊步飛以其機智勇敢,治軍有方在北伐中立下戰功,1927年5月受任新編第二師第6團團長,時年26歲。也就在這年,經人介紹娶離楊家樓不遠的古塘農村姑娘蔣秋容為妻,日後共生四子一女,長子病故,其餘子女均在大陸。

主要事件

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1932年初又在上海策動了“一二八”侵略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八十八師二六四旅少將旅長的楊步飛奉張治中將軍之命率部開進上海與19路軍奮起抗敵,堅守江灣、廟行、蘊澡浜之線。楊步飛身先士卒,指揮部隊與敵血戰,給敵予重創。戰事結束後以抗日功頒甲種一等金質勳章一座,並調升陸軍第九師副師長,1934年6月又升任陸軍第六十一師師長。
楊步飛楊步飛
1937年7月7日,日寇炮轟盧溝橋,同年8月13日又在上海藉口發動進攻。中國軍隊第三戰區馮玉祥、顧祝同、陳誠等指揮淞滬保衛戰。當時楊步飛率六十一師保衛淞滬沿海陣地,阻止日寇從海上登入,日夜受敵海、空軍襲擊。日寇瘋狂進攻,幾經失敗,後於8月30日以其第八師團第四旅團為主力,在海、空軍的掩護下,拼以全力大舉登入,激戰至9月6日,六十一師傷亡五千餘人,在無力繼續戰鬥的情況下,吳淞失守。當時兼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的蔣介石極為不滿,下令將楊撤職,並批永不錄用。楊步飛作為抗日將領,事後以高度的責任心,認真地評價了三個月的“淞滬之戰”。認為先期二個月的堅守上海之戰是必要的,犧牲雖大也有價值,但十月上旬投入巨大兵力硬拼,犯了戰略上的大 失誤。他自我檢查說:“作為一個軍人,失守戰略要點,軍紀處分是應該的。”充分顯示了楊步飛為人的高風亮節。後蔣在了解情況後,認為處分過了頭,所以在抗戰中仍然繼續任用。 1939年,楊步飛任浙江保全第一縱隊中將司令,同年底又調任九十一軍副軍長,1940年任錢江北岸軍指揮官,阻擊日寇南進。
1938年,楊被撤閒居家鄉諸暨,仍時刻關心抗戰局勢。針對中日軍事實力,他對當時葉劍英在湖南主持游擊幹部訓練班極感興趣,認為在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方針下,敵後的游擊戰與正面的陣地戰相配合是持久抗戰的最好辦法。他也時刻關心家鄉的抗戰形勢。閒居在家期間,記得一天黎明時突然傳來槍聲,楊機警起床,聽有人在屋外喊話,揚言叫楊步飛出來,楊在樓上打開窗子探出身看,見屋外站著五個人,開口高聲說找楊步飛要槍,楊答道:“本人就是楊步飛”,這幾個人一聽立刻把槍口對準他,楊從容地說:“我現在哪裡有槍?不過你們籌組游擊隊抗日,我支持,槍可以想辦法,三天后你們再來。”並由此引發了他自己奮起組織抗日游擊隊。1942年諸暨淪陷,楊步飛在草塔一帶組建了西鄉自衛隊,抗擊日寇。

進步舉動

楊步飛對孫中山先生十分仰慕,身體力行貫徹民生主義宗旨。在家鄉諸暨主動試行“二五”減租及為反對高利貸而舉辦義倉,這在當時的農村,對推動廣大農民兄弟積極抗日起到極大的作用。
楊步飛所率的國民革命軍系蔣介石的嫡系部下,除了奉命調往抗日以外,也調贛南、松潘等地“剿共”。他親眼目睹北伐以後的蔣介石為消滅共產黨一直內戰不息,不一致抗日,卻自相磨擦,身不由己的他很反感。他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對共產黨的主張和抗日政策懷有敬意,因此在阻止紅軍北上抗日行動中不過於作難,不過於尋釁。1943年他被調重慶,任國防部高級參謀。抗戰勝利後(1946年)任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常為不願執行鎮壓學生、工人遊行而與上級爭論,1948年被蔣介石個別召見,調任國防部第一區軍法執行部主任(駐上海),這是一個空機構,沒有實權。

棄暗投明

他的老上司葉劍英對楊十分關懷,因他和楊有黃浦師生情義和部屬關係。“希望楊步飛能認清時代,順應潮流,國民黨的失敗是肯定的了,不要再跟蔣介石殉葬。”又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只要為革命做些好事,共產黨決不會追究既往,革命的大門永遠開著,期望著回來。”楊深受感動。經反覆思量,楊步飛於1948年脫離蔣軍陣營,不去台灣,等待解放。

解放以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主動向軍管會移交公務,搬出住在北四川路的公館,全家遷居杭州岳王新村自己的房子。他給當時的諸暨新政權寫報告,做表上交老家的田、房產業,並對小輩們說:“我早年跟隨孫中山先生,就是要實行三民主義,耕者有其田,與共產黨的主張是一致的。”當時他說得那樣自然,絲毫沒有失落和怨恨的情緒。他企盼自己下半輩子脫離仕途官場,求得過個安穩日子。他思想著共產黨打下天下,搞新民主主義社會也要發展經濟建設,今後從事實業也算是對社會的一點貢獻。因此不久就在自家竹籬笆牆門柱上掛起了“杭州綢布軋光廠籌備處”的牌子,園子裡放著成箱的機器設備,這是他回響建設新民主義社會號召,投身實業辦工廠付諸的行動。同時為表示對新政權的擁護,他鼓勵正在上海工業專科學校讀書的大兒子居中(19歲)參加革命,去浙江幹校學習,為新中國建設服務。
楊步飛是一個作戰勇敢、性格本份的軍人。1950年冬,在大張旗鼓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楊步飛被殃及。他不反映、不申辯,默默的承受著,直至1962年在金華古方農場去世。

歷史評價

1989年2月12日,應楊步飛子女抗訴請求,諸暨縣人民法院作出了改判:撤銷1952年的原刑事判決,37年後終究有了公正的歷史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