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

《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是唐代詞人溫庭筠創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詠柳詞,前兩句點出楊柳所生之地,細繪其隨風輕舞、柔細俏美的柳絲,以此來隱喻舞女纖軟的腰肢、輕盈的舞姿。後兩句借詠柳而賦離情,採用擬人的手法,將美好的春景與玉人悲苦的心情作對比,渲染著纏綿的離人傷懷之意。這首詞言簡意深,詠物與寫人和諧地結合,不露一絲痕跡,形成景與人統一的意境。運用借代、比喻、典故等手法的運用,使這首詞風格婉約含蓄,也增加了讀者想像的餘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楊柳枝·宜春苑外最長條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溫庭筠
  • 詞牌:楊柳枝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楊柳枝
宜春苑外最長條,閒裊春風伴舞腰
正是玉人腸絕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楊柳枝:詞牌名,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宜春苑:古代苑囿名。秦時在宜春宮之東,漢稱宜春下苑。即後所稱曲江池者,唐代為教坊樂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條:指細長柔軟的柳枝。
⑶舞腰:比況之詞,狀楊柳細軟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腸絕:一作“腸斷”。
赤欄橋:長安城郊橋名,後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會之處。

白話譯文

宜春院外楊柳輕拂低垂,伴著那春風扭擺著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紅欄橋畔,多少情人在此傷心別離。

創作背景

溫庭筠的幾首《楊柳枝》詞描寫的是京城長安的楊柳,聯繫作者的生平,這首詞很可能是作者中年進京應考時遊覽宜春苑時所作。“楊柳”,多指柳樹。在城市苑囿、河畔渠邊,柳樹成排成行,不可勝數。每當春天之時,微風吹拂,只見那萬千長條的楊柳枝隨風搖曳飄舞,猶如十三女兒的舞腰一般嫵媚動人。於是,《楊柳枝》成為唐代詩人樂於吟詠的題目之一。溫庭筠也不例外,寫下了八首《楊柳枝》,這首即是其中之一。
《楊柳枝》是樂府近代曲名,本為漢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至唐易名《楊柳枝》,開元是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舊曲作詞,翻為新聲。劉禹錫《楊柳枝》說:“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揚柳枝。”所謂“新翻楊柳枝”,是指整理、改編《漢樂府》的《楊柳枝》。當時詩人相繼唱和,均用此曲或詠柳抒懷,或寫與楊柳有關的情事。和許多新創的詞調一樣,溫庭筠的八首《楊柳枝》即是詞牌的名稱,也是題目。像《楊柳技》這樣形式的歌詞,和《竹枝詞》《涼州詞》等一樣,只有在倚聲歌唱時才有區別,作為書面文字,它與七絕略無不同。所以溫庭筠的《楊柳枝》,《花間集》以詞收入,而唐詩選集則又作絕句而收入。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句,點明詠柳本題。“宜春苑外”四字,點出楊柳所在之地。“最長條”三字,簡約的勾勒柳枝的“長條”形狀。柳,向以“垂柳”為美,冬去春來,發芽抽枝,很快長條拂地。因而詠柳的作品,總是渲染柳條的柔長。溫詞言柳,也先寫其“長條”,既將柳之所以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主要特徵表現出來。而著一“最”字,分明已將人的觀感溶於其中。那么,詞人不寫其他花樹,卻獨言柳,可能只是因為柳的“最長條”,或是另有別的什麼原因。但仔細分析即可知,細長柔軟的柳條,最能勾起人的離情別緒。柳條隨風搖擺,與人難捨又難分,好像還有許多惜別的話,沒有說出來,飽含著激情。細細地柳絲,似人的情思。因此,描摹柳的“長條”,已暗示人的傷懷,以物喻人。緊接“閒裊”句,承首句,詠柳枝柔細而俏美的樣子。美人舞腰纖軟,用以媲美楊柳樹枝在春風中舞動的輕柔美妙景象,十分生動可愛。“伴舞腰”,其一“伴”字,描摹柳條與春風結“伴”,即與春風共舞 ,擬人化手法更為濃重,甚得物之神韻。自然地引起下文“玉人”的感懷。
三、四句,借柳而賦離情。說“玉人”腸絕,表明她的悲傷;而用虛詞“正是”蟬聯,便與首句“最”字挽合,既有開合震盪的節奏感,更強化了此句與上兩句之間的一意貫連,即標明,正是春風中搖動的柳條,牽惹起“玉人”的離情別緒。至此,感悟傷懷的題旨充分表露,唱嘆之間,使物我無間。“一渠春水赤欄橋”,再以景結拍。此句,表面來看,正與首句景色相合:宜春苑外,碧水紅橋,映襯綠柳,為畫面增添許多春色。這景象,明麗可人。但是,聯繫上片“玉人腸絕”,便顯然可見眼前景含無限情。作者借“橋”的意向,喻示橋頭折柳送別,令人腸斷,像漢人送遠行者至灞橋傷別一樣。故“赤欄橋”一經溫詞採用,便頓現光彩,使得後世亦常用以描寫離別情境。而“一渠春水”的意向,既比擬愁如春水,也象徵別易會難、別情無奈,“恰似一江春水流”,空留感傷。
這首《楊柳枝》在藝術上很有可取之處。言簡意深,詠物與寫人和諧地結合,不露一絲痕跡,形成景與人統一的意境。“正是玉人腸絕處”,在寫柳之可愛以後,結合寫了古代的女性,既豐富了詠物的內容,又創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客觀地詠物寫人,春風、春水、赤欄橋,卻皆染上離人的意緒,讀來令人感慨,讀者從中自可領略所詠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託的情感。這首詞的詠物和表達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聯想等手法來實現的。一、二、四句均在詠柳,描寫柳,但並未點出柳字。而分別用了借代、比喻、典故等修辭方法暗示出來。這種手法既是造成這首詞婉約含蓄風格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增加了讀者想像的餘地。

名家點評

近代·李冰若《花間集評註》:風神旖旎,得題之神。
近代·華鐘彥《花間集注》:“一渠春水赤欄橋”。顧況詩:“水邊楊柳赤欄橋。”是也。此言柳條雖新,而舞腰不在。玉人感物自傷,不覺一溝春水,已流過赤欄橋邊。而橋邊楊柳,更覺依依可憐也!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宰相溫彥博後代。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其詩辭藻華麗,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多寫個人遭際,於時政亦有所反映。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穠艷精巧,清新明快,被稱為花間派鼻祖。現存詞數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