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祥(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楊學祥,男,1946年12月農曆生,山東黃縣人,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曾任職於長春科技大學,後合校更名為吉林大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學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黃縣
  • 出生日期:1946年12月
  • 職業:老師
  • 畢業院校長春地質學院
  • 性別:男
簡介,主要業績,發表論文,

簡介

主要從事地球動力學和自然災害研究,發表文章近百篇,出版專著《地球差異旋轉動力學》。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地球各圈層能量交換過程與全球變化的關係”。 2000年被評為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2004年和2010年被聘為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業績

長期致力於科學研究。
1987年證明地球周期性形變是海底擴張、大陸漂移的動力之一
1992年證明兩極和赤道之間的冰水轉換可產生地幔相對液核、地殼相對軟流圈的均衡運動,以及地核在液核中的定向漂移;
1993年提出太陽斥力是地核定向振動、大陸南北漂移和地球南北反對稱分布的動力;
1996年證明重力分異和熱對流是地球各圈層差異旋轉的原因,該結論在5個月後被實測證實,並證明在質量向地心集中的同時,能量也向地核集中,地核不僅有巨量熱能,而且有巨量旋轉動能;
1997年證明太陽斥力和萬有引力常數G變化,影響核幔角動量交換和電磁耦合,產生地球內能釋放的軌道周期,同年修改了地球內部壓力公式,證明地核處於非絕熱狀態;
1998年提出球面壓力公式下的W-A方程,計算出絕熱校正係數在核幔邊界和內外核邊界突然降低,認為這是內外核差異旋轉、核幔差異旋轉的熱結構證據,同年由地球公轉周期變化和每年天數變化,推出地球自轉速度在長期減速的總趨勢下存在波動變化;
1999年推導出物體加速吸能,減速放能,趨於光速運動的物體要吸收巨額能量,證明黑洞為一封閉天體,太陽風、太陽輻射和太陽引潮力是產生南極臭氧洞和厄爾尼諾的主要因素。

發表論文

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地球差異旋轉動力學》一部。正象盲目地消費一樣,盲目地生產也是對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